七零之从高考开始(261)
这类船舶没有耐心、没有技术、没有足够先进的材料,是绝对造不好的。
见过游轮的乘客都知道,它是一个典型的头重脚轻型船舶,上面叠着一层接一层,哪怕是堆积木,都是越往上堆难度越高,那么自然地,游轮的上侧和下侧必然要形成一个平衡点,这样才能让一艘游轮不至于倾覆。
先进的船舶都是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而不断升级的。
程安民轻轻拍着林叙的肩膀:“思来想去,我们几位厂领导还是推荐了你,你不是之前那个年轻人了,但是你比之前更稳重,经验更丰富,我们相信,你的这份经验必然能够用在更先进船舶的建造上。”
程安民身边几位总公司的领导闻言笑道:“老程,还是你舍得,总工都能派出去。”
程安民:“……那我不叫林叙去了?”
“那可不行,你都答应过了,可不能食言。”一位领导道,“只有林叙这样的专家多多参与,我们才有建造更多高附加值船舶的可能。”
从几人对话的字眼里,林叙只有一个词听得相当清楚——总工。
厂里有传闻说他会上任总工,可林叙听到那些传闻,总觉得传闻中描述的那个人不是自己。
但这会儿,他目光看向程安民,就听程安民道:“林叙同志,这次船舶总公司的领导过来,除了要我们厂派人参与最新的游轮建造工作中来外,还要对你进行谈话。”
任命书虽然还没下发,可总公司的领导对林叙进行谈话,说明他的任命已经十拿九稳了。
除此之外,目前南江厂总工一职的候选人只有林叙一个。
一旦任命下发,他就会成为船舶系统里最年轻的总工程师之一。
林叙并不清楚,对于南江厂的总工安排,船舶总公司方面原本有不同的意见。
毕竟下属的船厂这么多,虽然南江厂是南船代表,可这并不意味着其他船厂没有竞争力。
海城是一座大城市,但其他城市也有代表的船厂。
在这种情况下,是程安民和其他几位厂领导据理力争,坚持认为南江厂没有林叙不行。
哪怕林叙不在总工的位置上也能把活干好,他不是那么重名利的人,可厂领导却觉得,哪怕是为了船厂的将来考虑,还是林叙来接任这个位置更合适。
他对南江厂目前的标志性船舶都有相当深刻的了解,参与了南江厂几乎所有重大任务。
无论是谁来当总工,不管是从外边空降一个,还是本厂原地提拔,这个人都不会比林叙更合适。
程安民难得发脾气,在船舶系统下属的所有船厂里,他都属于老资格的厂长,可程安民从不倚老卖老,只要是船舶总公司安排过来的任务和订单,南江厂克服困难也会尽力完成。
唯独为林叙的任命,他特意发了火。
老实人发起火来,效果自然非同寻常,船舶总公司不少人都惊住了。
但也是因为程安民的坚持,加上林叙的实绩明晃晃摆在那里,不管谁有意见,他的履历都能把人给堵回去。
不管是学历,造船上的经验和荣誉,船舶总公司放出来和林叙对打的那几位候选人都要逊色他许多。
关键是,哪怕林叙年纪很轻,对他的任命,南江厂的几位领导和员工们都服气,派了个其他人过来,南江厂上下不满意的话,工作也很难开展下去。
总而言之,在经历过谈话和公示之后,对林叙的这份任命正式完成了。
原来厂里有人叫林叙林科长,也有人叫他林工,林叙那时候虽然不是总工,却也有职称在身上,如今他成了正式的总工,“林工”这个称呼算是最名正言顺了。
“厉害了林叙!!”
“从前林叙刚分到咱们厂里的时候,我就觉得他这个人不同凡响,tຊ瞧瞧,这么多年过去,咱们还在原地踏步,人家呢,总工程师了!”
“他刚分来的时候你才觉得?早在他来咱们厂实习的时候,我就觉得了。”
“原先不是说要安排外面人来当总工的吗?”
“与其让外面人过来,我觉得还不如林叙呢,他这人又不刻薄,对工作是认真了些,可只要有他在的活儿,哪一样没有好好完成的?和他一起做任务反而轻松。”
“就是他实在太年轻了,这一声总工我开不了口,以前他还对着我一声声喊着张师傅,他现在当了官了,还会喊出口吗?”
“你这个老张说的真好笑,他现在当了官,以前就不是官了?你架子倒是摆得大,真拿科长不当干部了?”
“那还不是因为林叙平时客气?他人好嘛,好相处。不是,你们坦白说,难道只有我一个不把他当科长,我看你们平时对人家也挺随意的!”
南江厂的级别本身就不低,林叙他们这批科长实际的级别要比外边以为的高得多了。
南江厂毕竟是国营厂,还是挺讲究级别的。
现在外面的私人企业多了起来,科长部长董事长这个长接着那个长,出来名号吓死人,不过南江厂多少还是有些国企做派,级别上不会胡来。
第137章
消息传出
级别升上去之后, 林叙整个人忽然忙了起来。
之前作为南江厂的中层,他所需要负责的是南江厂的某个具体项目, 现在则不同,作为总工,厂里方方面面的生产任务他都需要了解,而且要有自己的决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