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地海城机场的瞬间,林叙可谓欢欣雀跃。
不得不说,他每离开海城一次,不管是坐火车还是坐飞机,他都能感受海城在飞速发展当中,机场的广告牌和之前都不一样了,让人感觉海城如今是一个活跃的现代大都市,不像林叙他们读书的时候,海城市区也会给人一种灰扑扑的感觉。
现在坐火车也比之前快多了,林叙老家县里建了座火车站,以后春节回家就不用从宁安转车了,直接回县里就行。
林叙在海城买了房,最近则在酝酿买车了,主要是有车方便,虽说厂里给林叙配了司机,可他平时想去哪儿,还是自己开车更快一些。
林叙在H省和其他船厂的领导们讨论,大家都说开车更便利,像他们老家到海城这一段,不堵车一两个小时就能到了。
现在的路到底不是70年代的路,没那么坑洼了。
外公外婆不愿意跟他到海城,但偶尔接他们过来住住也是可以的,海城的医疗也要比老家好不少。
买了两套房之后,林叙手头已经没有多少钱了,再买车的话,他的存款基本已经见底了。
思量再三之后,林叙决定,还是买吧。
眼下日子渐渐好过了起来,他们厂里条件好的已经买车了,现在路上车少,买了车还能尽情享受享受,等以后车越来越多了,像他这种怕麻烦的就宁愿不开车出门了。
他回厂之后没几天,就去买了辆汽车。
这个年代买车的人很少,和工资比起来,汽车的价格依然是天价,林叙也考虑过,他忽然开辆车回厂里,会不会成为他当了总工之后“发达了”的证据,可他在经济上一向实实在在,钱也是自己的存款,就不怕别人说闲话。
……
对于林叙买车这件事,徐军杨和陈辽的态度是——“借我开开”。
林叙:“……你俩要不要这么一致?”
简直……根本没有超出他的意料。
反正这几年,他们要用到车的地方确实比之前多很多,大概是人年纪大了之后会少几分耐心,林叙确实不耐烦等那时间久得要命的公交车了。
他平时外出倒是会搭厂车,可惜厂车停的站太少,就那么固定几站,下车之后要等很久。
“不过咱们单位附近也没有什么值得开车逛的地方,等后面有空了,去郊区和公园转转应该不错。”徐军杨有些羡慕地看向林叙,“你后面回家就方便了。”
95年以后,南江厂也开始实行双休政策,他们的私人时间比以前多了不少,不过两天的时间还是不足以让林叙回趟家。
现在不一样了,只要他想回,随时都能回,还能顺路接一下林培。
当然,林叙现在毕竟是有职务的人了,林叙也是当上总工之后才知道,厂领导的日常居然能那么忙——他周末看不到程安民和施家望的日子,对方未必是在休假,很可能从一场会议赶到另一场会议的会场。
林叙的日程表要比其他几位厂领导简单一点,他主要负责的是生产,但和之前相比,他负责的业务数量也扩大了好几倍。
幸亏林叙对造船这件事还比较精通。
回到南江厂之后,林叙休息了一段时间,接下来就对南江厂前段时间及近期要完成的建造任务进行审核,就目前而言,散货船、集装箱船和LPG船、LNG船依然是厂里业务的主要部分。
只是这几类船型的建造规模都在不断扩大中,技术标准也越来越高。
南江厂之前是有总工程师的,对方退休之后,这个位置空缺了很长一段时间。@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林叙升总工的前一阵子,有传闻说,总工之所以空着,是因为领导们在等林叙。
在一开始,林叙觉得这根本是无稽之谈,可后来他仔细一想,觉得领导们对他确实相当器重,这个传闻倒也未必是假的。
在南江厂的员工们看来,林叙上任之后,厂里并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但工作效率都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或许因为林叙是搞技术出身,在这之前,他能介入的只有他负责项目的技术革新,而现在,他自身有足够的技术储备,又能够和高校以及研究所的专家们进行最直接的技术交流,所以技术方面的反馈来得特别快。
员工们一开始没有察觉,可在厂里“尝试”进行某些变化之后,他们确实都尝到了甜头。
还有一个,就是厂里接订单的模式更标准化了。
在接收订单时,厂里有了更标准的流程。
员工们猜,这或许和林叙那一段留学经历有关。
比较好的地方是,林叙不是那种会瞎折腾人的领导,不会一套方案来来回回打个几遍还是不通过,他也不要求员工把方案做得多么天花乱坠,关键是能看懂。
厂里熟悉林叙的人都知道,从刚进厂那会儿开始,他就是个相当实在的人,当了项目主管之后也是如此,一切从工作出发,至于员工平时的私人生活,他管的不多,也不卡考勤、卡下班,更不会动不动来一段激情演讲。
在这之前,不少老员工心里都担心,林叙上任之后可能会有大刀阔斧的改革。
虽说之前林叙在造船上收获了不少信任,但会造船不代表会当领导,不少人当普通员工的时候是一副面孔,当了领导之后又恢复了新面孔。
而且长期在厂里上班的员工都知道,越是年轻领导就越是严苛,林叙还好,好在没什么背景,要是换了有背景的,又tຊ没体验过普通员工的辛苦,又要出成绩,在这种领导手底下待久了,人不疯也得发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