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同人)大唐诡务司(132)

作者: 安静的九乔 阅读记录

除此之外,蚁后还会诞育有生殖能力的雄蚁和雌蚁,这些子女将飞出旧巢,成为新蚁穴的主人,开始新生活。就像是易宅管家所说的,易老太太的子女都各自离家,再不回来了。

在李好问出声的同时,蚁穴中那只蚁后,忽尔停止了慌乱的移动,停下,转身……

土堆中所有的各色蚂蚁,全都跟着蚁后的动作而停止了疯狂的逃遁,转而向李好问这边聚拢。

这一群蚂蚁,不知是怎样预知了危险,预见到十五娘会向蚁穴中灌入清水,于是竟想出了为李好问营造梦境的方法,请求李好问相助,试图通过舞台上的演出,透露郑兴朋身亡的隐情。

他这也算是到过槐安国的人了?

李好问忍不住觉得好笑:连这些蚂蚁都知道,解开郑兴朋身亡的谜团,是他现在最想做的事。

“你们知道隔壁郑司丞遇害的经过?”

蚂蚁们开始乱转起来。

“如果答案是‘是’,你们就停止不动。如果答案是‘否’,就请各位在原地转圈即可。”

蚂蚁们瞬时停住了,一动都不敢动。

“那好,我问几个问题。只要你们能清楚地回答我,我保证你们日后可以在此生活,不用再担心十五娘会向你们的巢穴中灌水。”

蚂蚁们一动不动,静静聆听李好问说话,仿佛一只只真的有灵性。

就见那只身躯庞大的蚁后勉强支撑起身体,圆形的黑色头颅向李好问点了点。

“你们之中,有人……有虫看到隔壁郑司丞遇难的经过?”

蚂蚁们像此前约定的那样,静止着,一动不动。

“郑司丞是自尽的?”

一动不动。

李好问的心情十分复杂,一方面他验证了自己从历史中拖出的片段,有可能是真实的,另一方面还是那个问题:郑兴朋对自家的一幅屏风都那么留恋,又怎么会莫名其妙就自己抹脖子呢?

“郑司丞自尽,是什么时候?”

李好问心情激荡之下,便问了一个无法用“是”或者“否”来回答的问题。

蚂蚁们很明显地愣怔了片刻,然后开始在原地乱转。

李好问满含歉意,道:“是我问得不妥,敢问各位,郑司丞自尽,是在上午吗?”

蚂蚁们再次愣住,顿了片刻,一部分静默着不动,另一部分则在原地打转。

李好问也怔住了:这什么情况?

他回想起早先与那位蚂蚁管家的对话,忽然意识到:对于蚁类而言,是否没有明确的时间观念,甚至不知早晚夜深;又或者,这些生灵终日生活在不见天日的地下,其实并不能区分“上午”或者“下午”。

他蹲在蚁穴跟前,思绪纷纷。

就在群蚁茫然不知所措的时候,李好问突然口唇轻动,吐出几个字:

“最后一个问题……

“你们刚刚表演的那出戏剧,总共有几个演员?”

这虽然也同样不是“是否”问题,但群蚁们很快就反应过来。

一大群黑褐色的蚂蚁迅速向四周散开,将蚁后身边的位置腾空。体型硕大的蚁后身边,多了四只明显较为瘦弱的工蚁。其中一只工蚁脖子里还缠着一缕极细的红色丝线。

“四位?”

李好问颤声询问。

群蚁一动不动。

“原来如此!”

原来从郑氏身亡到发现遗体的整个过程中,除了郑兴朋本人、张嫂、叶小楼之外,还另外有一人。

李好问缓缓起身,脑海中不断回想他在梦中看见的“第四人”,此人衣着平平,面目模糊,似乎从未踏足郑兴朋殒命的花厅,而是一直冷眼旁观。

在整个过程中,这个“第四人”自始至终都在,却又好像始终没有参与。

李好问双手抱拳,缓缓向蚁穴行了一个礼,道:“各位……多谢!”

蚁后与她身边的群蚁一道,也默默向李好问躬身,似乎在回礼,同时也感激李好问的救命之恩。

李好问直起身,转向自家北堂。他隐隐约约地听见十五娘的不悦的语声:“……以后再也不帮阿兄了!”

崔真在柔声细语地相劝:“十五娘,知道你那是为了六郎好,是怕旁人蒙蔽你阿兄……”

李好问回到北堂中,无情无绪地在自己榻上重新躺下,开始集中精神,试图于过去的茫茫岁月中再找到那一天的历史影像,再次将它拖出,以便找到那“第四人”的信息。

但他突然发现,自己做不到。

不止是白天那一次尝试掏空了他的经历,更因为叶小楼——叶小楼的阴阳怪气、冷嘲热讽以及无能狂怒,都在他心中激起了巨大的情绪。这种情绪就像是催化剂,推着他一下子跃入历史,顺着时间线向上回溯,才完成了那一次举动。

而现在他失去了大部分精力和那种被满满压抑的情绪,因此被困在“当下”而无法回溯。

“需要休息……”

李好问告诉自己。

他阖上双眼,思维已开始不受控制地乱走,仿佛幻梦,又仿佛在思考。

“阿娘,你说,阿兄真的能回到过去,看到当时发生的真相吗?”

北堂一角,十五娘既好奇又有点担忧地问母亲。

崔真伸手轻抚女儿的头发,微笑着道:“当然可以,但是,首先他需要相信自己可以。”

*

翌日清晨,李好问带着卓来一道,前往丰乐坊诡务司。他心事重重,而卓来期待着朝食。

两人今日是从丰乐坊的西门进坊,刚好经过章家的蒸饼铺子。

“李……李司丞,”在官袍外面又罩了一层围裙的章平一见到李好问便慌了,连忙跑出来,惶恐地道,“难……难道我又迟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