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同人)大唐诡务司(143)

作者: 安静的九乔 阅读记录

“好在坊外还有清明渠,还有永安渠。”

敦义坊位于永安、清明两渠之间,就算是坊内的水井不能用,还可以去坊外的水渠打水。

没有任何发现的卓来收回目光,扶着井栏,晕乎乎地转过身。他盯着井中那一汪血浆似的井水良久,现在转头看啥都是绿油油的。

此刻有脚步声急促,沿着十字街自西面而来。

来的是个坊兵,脸色惶惶,见到聚在这里的街坊,用颤抖的声音嚷了一句:

“不得了了……永安渠,永安渠出事了!”

围在十字街中央井栏旁侧的人们都惊呆了。

“大事不好,清明渠,那清明渠……”

另一个方向也传来了坏消息!

三管齐下,敦义坊里这些从来不为吃水发愁的人尽数呆住了。

呆了片刻,卓来与街坊们同时如梦初醒般转身,你向东我向西,各自选了个方向沿十字街狂奔出坊。

卓来选的是他日常随李好问上衙时会路过的清明渠。赶到此处时,水渠畔已经聚了不少百姓。

卓来不得不四下里道歉,然后用他那小身板挤开人群,来到渠畔。

看了一眼渠水,卓来惊呆了。

*

长安城西,金光门附近。

敦厚坚实的城墙之上,建有一座全由巨木搭起的望楼。那望楼高耸入云,楼顶不设望所,却架着一座奇形机括。

一幅巨大的白色羽翼,此刻正泊在那机括的顶端。

西北风强劲,正是从此处放飞“巨筝”的好时机。

长安县不良人范南望着站在身边的叶小楼,满怀感激地道:“叶帅,多谢你赶来指点我!”

叶小楼无所谓地拍拍范南的肩,道:“我在说过,县里所有的兄弟第一次飞巨筝,我都该在场的。”

“话虽如此,可昨晚也是叶帅乘巨筝巡夜,今天又一大早就赶来,实在是太辛苦了。”范南是真心感激。

“有啥辛苦的?”叶小楼一瞪眼,拍拍胸膛,“也不看看你叶头儿有多大的本事?那‘能者多劳’说的就是俺叶小楼!”

范南忍不住偷笑两声。

“对了,叶头儿,听说昨夜长安城曾有异象。”年轻的不良人又想起一事,“您见着了没?”

“嗐,谁那么大惊小怪说是异象?”叶小楼抓抓头上的幞头,颇为神往地道:“我觉得还怪好看的。”

昨夜他在巨筝上看到的长安城,那是令人一辈子都难以忘怀的景象——

潋滟的月光仿佛水流,在城市的街道里安静流淌,勾勒出这座城市完整的样貌:南北十四街,东西十一街,如同农家菜畦般整齐的一百零八坊,推窗出门望月的长安百姓……这是他热爱的土地,他日日夜夜守护着的城池。

“真美啊!”

叶小楼由衷地赞叹了一句,唇角不由自主地上翘。

“啊,这……”

范南伸手挠挠头,心知昨日叶小楼乘巨筝在长安城内飞行巡逻,许是只能看见眼前和脚下的唯美月光,却看不到头顶阴云密布的天空——昨夜不该有那么美的月色的。街坊里上了年纪的人都在议论此事古怪。

叶小楼将范南的脸色看在眼里,心里不屑地“切”了一声,心想这些家伙真是不懂得欣赏。

昨晚那么美的月色,应该就是诡务司那些家伙们搞出来的吧。

当时他从空中掠过敦义坊上空,依稀看见李好问和屈突宜那两人在屋顶上。那唯美月色也正是从敦义坊慢慢流淌、蔓延,进而遍布整个长安城的。

在那一个瞬间,叶小楼心中确实对这两个家伙生出了几分佩服——

长安城里很多当官的都会搞事情,但像李屈两人这样,搞得这么漂亮的,叶小楼还从来没见过。

“不说这些了,”叶小楼一拳,轻轻捶在范南头上,“你小子是不是在推三阻四拖时间,不敢乘这巨筝上天?”

金光门附近这座主要为木结构的望楼,正是“巨筝”的发射架。每当风向风力合适时,长安县的不良人们便将巨筝架起,然后将机括上用牛筋制成的启动轴绞紧、弹射,这巨筝便能获得一股巨大的升力,从这里飞上数丈高空,并且顺着风向翱翔,乘坐巨筝的不良人便以此完成从空中对长安城的“巡察”。

这种巡察方式,不但比寻常巡街要快,视野更是一览无遗。只可惜受天气和风向所限,不是每日每时都能进行的。

范南原本确实心存畏惧,但听叶小楼这么说,他就算是打肿脸充胖子也不敢在叶帅面前露怯。于是他猛吸一口气,就要向一切准备就绪的巨筝攀去。

“叶……叶帅……”

另一名长安县不良人匆匆奔来。

“不好了……大事不好!”

不良人冲叶小楼耳语几句。这名不良帅顿时也圆睁了双眼。

“范南!快,快帮我!”

叶小楼也不管到底是该谁执勤,一个箭步,就攀上了巨筝,熟极而流地将自己固定在巨筝上,然后冲身边两名不良人大喊:“快!本帅要亲自看看……”

也只有靠着巨筝,居高临下,能够看清整个长安城里到底是什么情况。

范南和另一名不良人不敢怠慢,快手快脚按照规程将机括绞至最紧。范南大喊一声,然后两人一起松开了机括。

叶小楼只觉耳边风声轰然大作,气流生猛地擦在脸颊上,令他不由得不闭上双眼。

但也就瞬间工夫,巨筝已将他带至十几丈的高空,巨筝宽阔的翼展被空中的气流轻轻托住,而那巨筝也随之毫无障碍地开始滑翔。

叶小楼伸手操纵机括,对巨筝翼展的方向进行微调。如此一来,他便可操控自己滑翔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