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同人)大唐诡务司(147)

作者: 安静的九乔 阅读记录

不过,虽然李好问答得斩钉截铁,但这并不是诡务司给的答案。

他袖中那面铜镜并没有为他提供任何解释,镜面上只有四个字:“原因不明。”

“赤潮”这个答案完全是李好问灵机一动,联想后世自己亲眼见证过的自然生态现象来回答这个问题。

既然林大学士留给诡务司的宗旨是“尊重科学讲逻辑”,那么,他就按照这个宗旨,尝试用科学的理论来解释和验证这些看似诡异的现象。

“赤潮?”

座上李忱,座下立着的文应贤、阮霍,都没指望李好问能说出什么道道来。却冷不丁听他报了这样一个正经八百的名字。

“赤潮的成因是水体富营养化,导致水体中微小的藻类生物在短时间内大量繁殖,这些细小的藻类反射日光中某个独特的波段,因此让水体看起来像是红色的……”

李好问这一番话中术语浓度超标,偏殿中其余四人只有李忱大致接住了。这位盛年登基的天子皱着眉头使劲咀嚼李好问所说的这一番话,时不时就其中一两个字眼向李好问提出疑问。

“李卿,你说的,可有实证?”

“若要证实这一点也很容易,只要在长安城各处取水样,送至诡务司,以诡务司中的仪器‘显微镜’观察,便能看清水中那些微小藻类的样貌,从而确认是不是因为它们引起的‘赤潮’……”

“‘显微镜’,难道就是武周时那位林大学士亲手所制的‘见微镜’?”

“正是此物……”

李好问说这一番长篇大论的时候,他袖中那面铜镜微微轻颤——这是同僚们又将讯息发过来了。

他指尖轻触镜面,感知到的文字是:“有道理!这就去查。”

原来他在天子面前的这一番对答,让诡务司那边尽数听了去,并且表示赞同。

李好问心中顿时生出几分小得意——天子和名义上的上司点头赞同都不算什么,诡务司里的同僚们能认可他的观点,才是真正令李好问感到满足的原因。

“这么说来,长安水色有异,与天象并无关联?”

李忱郑重询问。

李好问摇摇头。

“也不是因为天子……天子失德?”

这一回,天子问得更加小心翼翼。

李好问更加肯定地摇了摇头。

座上的李忱神色不变,但李好问觉得这位天子在这个刹那轻轻地松了一口气,连嘴角的法令纹都变浅了几分。

李好问:感觉封建帝王有时候也是欢迎唯物主义的!

随之而来的便是天子的好感与善意。

“如今长安各处水色已退去,异状已消,以李卿之见,该如何善后?”

李忱征询李好问的意见,将文应贤和阮霍那两位当空气。

“臣以为,应着长安、万年两县组织百姓疏通水渠,清除渠道内的垃圾杂物,去除死鱼死虾,引清泉入渠改善水体。

“在水质完全恢复之前,需要昭告长安城百姓,生活用水必须事先煮开后放凉,否则不得饮用,也不能用于日常清洁。”

“……”

李好问一口气提出了多条听起来很靠谱的善后措施。

李忱见李好问说得有条有理,底气十足,点了点头,突然转向文应贤。

“文卿!”

文应贤猝不及防,身体一僵,忙应道:“臣在——”

李忱忽然起身,在自己座前踱了几步,陷入回忆般开口:“朕犹记得先帝在时,曾经对朕提起过诡务司!”

李好问忙支起耳朵,想听听昔日大唐天子对自己这个衙门是如何点评的。

“那时,朕年纪尚幼,但如今回想,先帝这番话言犹在耳。”

李好问马上明白了,李忱这番话中的“先帝”,不是指他兄长唐穆宗,也不是他那群侄子,唐敬宗、文宗、武宗,而是他的生父唐宪宗。

李忱作为皇太叔即位,自然想要千方百计地抹去穆敬文武四个皇帝的执政合法性,标榜自己才是宪宗的合法继承人。

“先帝当年正是对着秘书省钦天监的人道:

“‘尔等记住,诡务司,并不是你等的臣属!’

“‘能在诡务司立足的,多半都是特立独行之辈!’”

说着大唐天子转向文应贤与阮霍。

“既不似某些人尸位素餐,也不像某些人食古不化。”

李忱模仿着宪宗的口吻这么一发话,偏殿内人人震动。文应贤与阮霍都苍白着了脸,知道有天子这番发话,他们便再也不能对诡务司的司务横加干涉了。

而李好问也没料到天子会突然使出这么一招,忍不住也睁圆了眼。

然而李忱的话还未说完,他继续模仿着生父的口吻重复宪宗当年说过的话:“‘诡务司,是朕的臣属!’”

这表示着李忱看李好问看对了眼,从此要将诡务司直接收归己用。

若是换了旁人,受此礼遇,恐怕早已心花怒放。

然而李好问却将头深深埋下,假装谦虚。

他很清楚诡务司的定位——

“万法归宗,为我所用。”

诡务司不是任何人的臣属。

大唐皇权,也不过是“为我所用”的各宗之一。

但一定要讲究方式方法。

想到这里,李好问当即再次抬头,他脸上的表情完美地铨试了什么叫做“知遇之恩”,令李忱看得十分满意,依李好问所言,传下口谕,命长安、万年两县听从李好问的调遣,为此次“赤潮”事件善后。

李好问:不得不说,我多少还是有几分演技在身上的。

这还没完,李忱又唤来了宫中内侍总管王宗实,命他向李好问请教,宫中该如何为水体异变之事处理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