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大唐诡务司(153)
所以罗景是知道的,知道自己曾经出现在七月廿五日巳时三刻短暂地出现在郑宅。
当初李好问去倚云楼,罗景千方百计通过楚听莲与自己联络,正是因为早已晓得了自己将会掌握这门能在过去的时光里任意穿梭的时光术,知道自己有能力为他洗雪冤屈。
“是的,我应当是这世上第一个见到你穿着这身浅绿官袍的人……嗯,是非人。
“第一次在倚云楼见你,听说你还不是诡务司的司丞,我便知当时的时机还不成熟。你那时还不知晓时光术,提前与你说太多,打草惊蛇,反倒不美。”
——打草惊蛇?
李好问险些被罗景这天竺佬滥用的成语气笑了。
但回想数次与罗景的往来,对方确实是一直在等待自己的实力提升,等到确认自己有机会掌握“弹指”级别的时光术,能够为之洗雪冤屈之后,才主动前来诡务司的。
“你……如果当时……”
李好问想说:如果你当时肯出手相救,后来也不至于那般曲折。
“唉!”
出乎意料,罗景竟长长叹了一口气。
“我当时只是有要事与郑司丞商谈,万万没想到他一见到我便即对自己动手,当时我根本无暇反应,只凭我们‘非人’的本性行事——趋利避害,洗脱嫌疑。”
罗景言下之意,竟是有些后悔。
李好问靠着地窖的墙壁挺直身体,肃然道:“但我可以……”
既然能够沿着时间的长河逆行,那么,他应该就有能力改变历史。
凭借着背后传来的能量,李好问感受到自己的血条正在快速加满,用不了多久,他就能再次使用时光术,返回郑兴朋遇难的真实时间点。
而且,这一次他不再需要罗景帮助提供“支点”了。支点已经出现过一次,他只需要从历史里拖出来就能再次使用了。
一想到这里,李好问便内心振奋,视线转向遮摩遮利:“小红鱼,来,你再助我一次。”
“不行,你不可以!”
歪果仁咬字奇特的声音在地窖里响起。
就见罗景像是看着一个从没有师长教导的孩子一般,眼含怜悯,开口问李好问:“你难道从没有听过‘时光术’最重要的原则?”
“什么?”
李好问面上与心头都是一片茫然。
“失去的永不复返。”罗景道,“无论是金银财富,还是对你们人类来说那般宝贵的生命、友谊、亲情。只要是已失去的,无论你所掌握的时光术多么厉害,都无法将这些重新带回到世上。”
“就好比郑司丞的案子,你固然可以利用时光术返回过去,挽救郑兴朋的生命。
“但如果你真那么做了,事后你会发现,你救下的郑兴朋可能是个疯子。他可能根本不把你辛辛苦苦救下的性命放在眼里,随时可能自我了断。
“而你,会发现你原本出于‘善意’,强行改变已发生的事实,将已经失去的生命带回来——这种行为不仅毫无意义,而且会给世界带来混乱。”
李好问背靠在地窖内粉过不久的泥墙上,默然无语。
他认为罗景说的有道理。
后世有不少描写“改变历史”的影视作品,其中大多会阐释一个悖论:蝴蝶效应。
改变历史上的一件小事,可能会引发一连串的变化,甚至引发一系列的混乱,并影响到将来。
这些变化带来的结果,却往往是与人们的初衷相违背的,而且往往会出现与事实相悖的死循环。
就拿郑兴朋一案来说,如果郑兴朋被救下,那么李好问就不会有机会进入诡务司,不可能接触到“时光术”,也就没有可能完成弹指级别的“时间跳跃”,也就不可能救下郑兴朋。
这是相互冲突、自相矛盾的结果。
“时光术”有点像是这个世界里存在的漏洞,稍不留神便有可能导出不正常的结果。但为了让这个世界存在的逻辑永远正确,“时光术”的使用受到限制,“失去的永不复返”便成了亘古不变的真理,最大的限制,唯一的原则。
此刻李好问眼前,晃来晃去的都是机要室内那七个狂放的大字。
——尊重科学讲逻辑。
既然如此,他就不得不接受现实:为了让这个世界能“讲逻辑”,原本威力可以大到恐怖的“时光术”,被生生缚上一道枷锁,不再能为所欲为,随心所欲地编织、改造这个世界。
罗景见他沉默不语,便知他内心已顺利接受了这个原则。
“不说这些了,”李好问没再看向罗景,他双眼视线的焦点很遥远。
“你为什么会前往郑家?”
罗景见李好问终于又回到了正题上,便随手拖过一张胡椅,在椅上盘腿坐下,缓缓开口道:“这就要从我前来东土大唐的原因说起。”
“李司丞可曾听说过‘会昌法难’?”
“会昌法难?”
原本李好问听到“失去的永不复返”之后一直有点浑浑噩噩的,脑子像是生锈了的机械,思维颇有些迟缓。
但听见这个名字,他的大脑像是突然活络过来,飞速地搜到了答案——
“武宗灭佛?”
“是,”罗景肃然道,“还是李司丞说得直白。”
这灭佛的“武宗”指的是当今天子李忱的侄子李炎。他在位时崇道抑佛,并在会昌五年时颁布政令,下令关闭寺院,僧人还俗,金银佛像上交国库,铁像则熔炼铸造农具。这对于在大唐已传播广泛的佛教来说,不啻为一场大灾难。
李好问上学时读史,对这一段的印象颇深:政治人物的任何重大行为,背后往往都有其政治与经济的深层次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