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同人)大唐诡务司(178)

作者: 安静的九乔 阅读记录

他遇难的日子是七月二十三日,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内不知还发生了什么。

“六月七日,

“我遇见了一群蚂蚁,它们对我很友善。”

李好问:这是……易家人?

“在它们的安慰下,我的精神状态好得多了。”

李好问读到这里有些欲哭无泪,这叫“精神状态”好得多了?

“我托付给它们一些事。告诉它们,这在将来或许能够帮到它们的忙。”

李好问细细回想,还真是如此:易家借此规避了已经近在咫尺的灭顶之灾,没有让全家被十五娘一壶水给浇个团灭。

“六月十二日,

“我想明白了,我必须找一位继承人。”

“昨天我发现能够解读诡务司所有信函和加密文字的法器被污染了。

“我不敢再将它放回‘充电区’充电,担心它影响整个诡务司。

“所以我必须挑选一位‘特殊的’的继承人。”

“六月十五日,

“今晚的月色真美,我又梦见了婧娘和昭儿……”

李好问随即读到了一大篇乱入的抒情文字,最后是一句相对正常的总结:

“这些甜美的回忆,有助于稳定我的精神状态,让我记得,我还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

“六月十八日,

“我家紧邻的李家,似乎也有些不寻常。”

李好问读到自己家,眉心不禁一跳。

“李好问,十八岁,宗室子弟,曾重病濒死,却离奇康复、不药自愈……

“……他见到‘半身鬼婴’时固然惊恐,却并未因恐惧失去理智。

“而我竟没看出,他是用什么方法驱逐阿宝的,让阿宝哭成那样……”

李好问顿时倒抽一口气,想起了他与“半身鬼婴”的头一次邂逅。

但那是在七月里,是郑兴朋遇害的那一晚。

这……

郑兴朋那时明明已经死了呀?!

而他在一个月之前的六月十八日,就已经预见到了自己晚间遇到阿宝的事,而且还能点出十五娘驱赶阿宝的细节。

郑兴朋早已预知了一切。

也预知了他自己的死亡。

但因为这个世界存在“失去的永不复返”的原则,他连自己都无法拯救。

还有比这更令人难过的事实吗?

李好问突然将双手移开纸面,遮住自己的脸颊。

对面郑夫人睁圆了一双秀目,不知道李好问究竟怎么了,却又不敢询问。

半晌,李好问才将双手放下。

他的鼻翼微红,呼吸有些沉重,显然是被书信上的文字触动,动了感情。

郑夫人的目光便也转温柔,似乎在轻声安慰:“别难过呀!郑郎也不希望我们如此的……”

李好问感受到了目光里的温度,感激地点了点头,继续伸手,轻触纸面上的文字。

“是个富有同情心和正义感的年轻人,而且能自我控制,很能忍耐……

“再考虑他那项特质……恐怕他是最适合接手诡务司的人选。

“紧邻,宗室,未及冠,只要将这三项透露给老屈,将来老屈自会将一切安排妥当。”

这令李好问恍然大悟,记起了当初屈突宜找上他时那几项充分必要条件。

“这样,我也可以放心了。”

读到这里,李好问心下惭愧。

虽说他按照郑兴朋生前的“遗愿”,继承了诡务司司丞一职,但直到今天,还是未能完全破解郑兴朋的死亡之谜,更遑论为他报仇,以至于面对郑氏孤儿寡母,心有戚戚,无法坦荡。

“六月廿五日,

“我知道了,近来一直困扰我的,都不是人,而是‘非人’。”

李好问心想:这范围有点大。

“非人”的领域太广了,除了佛教典籍中记载的那伽、紧那罗是非人,大唐中土本地产的神灵鬼狐,花妖木魅,也全都能算做是“非人”。

但总之不是在和人打交道就对了。

然而这日的笔记非常简短,李好问的手指触遍整张信笺的背面,都没有能找到其余字迹,只得悻悻地将它翻过,放到一边去。

翻过纸张的时候他刚好瞥见纸张正面墨迹淋漓的字迹,顿时一阵头疼,疼得他龇牙咧嘴,令坐在对面的郑夫人忍不住面露关切之色。

但那一瞥,也让李好问扫见了郑兴朋写给郑夫人的书信文字:“听闻昭儿微恙,婧娘操劳,日夜悬心,恨不能生出双翼,飞往蜀中去也……”

原来郑兴朋人在长安城中,心思依旧萦绕在家人身上。

也难得郑夫人能够体谅郑兴朋的苦衷,完全不计辛苦,独自一人在蜀中坚持。

想到这里,李好问又向郑夫人递去一个充满钦佩的眼神,再取来一张写满字迹的信笺,翻至反面,伸手触碰——

“七月三日,

“最近发生的一切,都关系到一个秘密。

“然而我脑子里的那个声音却在说:不要去揭开那个秘密。”

李好问心头猛然一惊:这是郑兴朋第一次在笔记中提及“脑子里的声音”。

而诡务司的人之前曾经讨论过,郑兴朋是否死于被“植入”于脑海中的“念头”,以至于他一见到罗景,便化冰为刃,抹了自己的脖子。

在案发之前二十天,郑兴朋提到了他脑子里有一个声音。

这令李好问忽然觉得这座长安县廨舍变得阴森森的,一阵阴寒笼罩在身侧。

“那个秘密与大唐无关,知晓真相只会消耗自己的心智与灵魂。

“但我所想的是……我能活到获知秘密的那一刻吗?”

“七月五日……”

七月五日的笔记也只有短短的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