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同人)大唐诡务司(190)

作者: 安静的九乔 阅读记录

听闻诡务司的人都已安排了亲属离开长安城避难,这桩被裴兴怀说成是“没影儿”的灾祸好似马上就要成为现实。

没有人还有心思跟着叶小楼如此闲逛,纷纷迅速转身,要为自家谋算。

叶小楼见状冷哼了一声,带着惯常的愤世嫉俗开口道:“到头来,不还是只有那些有门路有手段有消息的人能够独善其身?”

然而他一转身,刚好面对诡务司大开的正门。门内的一幕令叶小楼收起了笑容,神色恢复肃然。

他看见了李好问匆匆出来,在写有“万法归宗”的照壁跟前与几名身穿官服和武将袍服的官员见礼,又迅速将其引入诡务司内。

“这小家伙自己竟然还没有避祸出城?”

叶小楼一惊,随即又抱起双臂,从鼻孔里发出一声冷哼。

“哼,想必是时辰还没到,日子还早,要是到了日子,他指定跑得比谁都急。”

第 67 章

就在叶小楼待在诡务司门外发呆的时候, 李好问正在诡务司内疲于应付,焦头烂额。

三日之内会有水厄的消息散出去之后,京城中各衙司的反应都很及时, 但绝大多数的态度都是“不信”。

但是宫中很快听到了消息,圣人专门派一名内侍过来传了口谕, 竟然是支持诡务司的, 大意是圣人已知晓这消息,届时自会往高处暂避。

圣人竟然认可了“诡务司的胡说八道”, 这令说诡务司不好的各处官员大感颜面尽失。

但很快,这拨人就又找到了可以钻空子的地方——

圣人李忱在他的口谕中说:届时会往宫中高处暂避。

水患嘛,爬高就行了。

长安城中排水设施较为完备,漕渠众多,较少发生极严重的内涝。再说了,就算是内涝, 也不用把所有百姓都迁出城吧。

就这么着,来自各部各司的官员们你一言我一语, 话里话外都在批评诡务司“孟浪”。

李好问只得解释说这“水厄”并不只是“内涝”, 可能会比普通内涝凶险得多——诡务司口中的“水厄”, 可绝不止是寻常“水厄”。

这些官员顿时都变了嘴脸:一大拨人严正告诫李好问“说话要负责”, 做如此耸人听闻的预言,得拿出证据来。要是没凭没据便搅扰民心,耽误了大唐的天下, 那责任是谁也担不起的。

事实上, 李好问刚刚入职未久,从未经历过这个, 没有任何经验。

但好处是,他实在太没经验, 那些皮里阳秋的弦外之音他也听不出来,根本不往心里去。来人酝酿的那些复杂心思,言语里给下的套……便统统是在给瞎子抛媚眼——白费了那劲。

最令人膈应的是,秘书省文应贤和钦天监阮霍也早早就赶来,守在诡务司内。他俩在皇帝以外的官员面前依旧以李好问的上司自居,因此全程都在扮演“熊孩子家长”的角色。

“是……是我等的下属考虑不周!”

“李司丞,你听听,连王少卿都这么说。”

“哎呀,诡务司真让您见笑了……”

李好问正不知该如何对付这种官场老油子的时候,正好屈突宜从外面回来,闻言在旁不阴不阳地讥刺了一句:“这一卦,正是由钦天监的人卜出来的,不可能不准。”

其余官员一听:对呀!占卜天灾,这不正是钦天监该干的吗?怎么最后反倒是诡务司出头了呢?难道是因为诡务司这新任司丞年轻好欺负?是了,好像宫中圣人也看秘书省和钦天监不过眼,下谕旨也是直接下给诡务司的。

官员们瞅瞅彼此:天子更青睐谁……懂了懂了。

阮霍缺乏应对之才,只能涨红了脸,站在一边不发话。

文应贤是能够怼回去的,但他隔着几层怼一个小小的主簿有失身份,最后还是硬生生忍住了。

而吴飞白则魂不守舍地站在上司们的身后,眼神飘忽,有时与李好问的视线相触。李好问只觉得吴飞白眼里一片茫然,根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李好问便会想起屈突宜说过的话——屈突宜认为,吴飞白可能根本就不知道自己曾经占卜出了什么,已经完全失去了这部分的记忆。

而李好问认为,出于自我保护的本能,吴飞白就算是拥有记忆也绝对不敢回想。

这种官员上门“拜山头”的纷乱局面持续了整整一上午,待到午时,章平终于带来了一点好消息——

长安城中已有不少百姓听说了诡务司散出去的消息,有条件的正自发出城;

没有条件的,则在考虑往地势较高的亲戚那里暂住。

众人虽然都在嘀咕——这时节不像是会有水患的样子,但诡务司这个衙门一向邪乎,这次连他们都提前将家人送出城去,那就最好还是多长点心,提前预备着点儿好。

李好问听到章平带来的消息,心中稍安:这官场上多的是踢来踢去的皮球和甩来甩去的锅,可一旦事到临头,但凡有些常识的人,还都是会为自身利益考虑而做出较优选择的。

这边能做的都做了,诡务司已经尽到了告知义务。

接下来就该攻克终极目标,是时候去寻找那条藏身于长安城的那伽了。

但在这之前,西市蛊肆的溪洞神婆先找上了门。

她是专程来了结此前与诡务司的约定的。

这位神婆上门时的情形凄惨,几乎令人不忍直视——

神婆平躺在一驾平板车上,由西市两名专门为人跑腿的壮汉推着送到了诡务司门前;

上次李好问等人在蛊肆内见到的那两名蓝衣少女,则哭得双眼通红,跟着板车,一路行至丰乐坊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