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同人)大唐诡务司(193)

作者: 安静的九乔 阅读记录

天井里,其她蒙面的黑衣女子却都没有动作,只在一旁静静聆听。

“溪洞,你听说过‘炼石宫’没有?”

帷幕那边的女子,不知何时已转过了身,映在帷幕上的身影已成了正坐面对众人的样子。

“‘炼石宫’?”

溪洞神婆有些狐疑。

她的眼神在那帷幕上的影子和蒙面女子们身上不断扫来扫去,最终停在女子们衣襟上绣着的金色小蛇上。

“炼石宫……不会就是我想的……”

这时,其中一名蒙面黑衣女子扯下了蒙面的黑巾,来到了阿豆面前。

她拥有一张二十岁出头的年轻面孔,眉目五官不算是特别漂亮,但是长眉入鬓,鼻梁高挑,令她的面貌自带一股勃勃英气。

这名年轻女子来到浑浑噩噩的阿豆面前,突然伸出双臂,在胸前交叉,身体微微一躬。

这是阿豆族人相互见面时候的基本礼节。阿豆虽然神智不甚清醒,但也双手交叉,回以一礼。

紧接着,阿豆便见面前的黑衣女子将右手放在头顶,手掌波动,做出一个类似游鱼或者蛇类爬行的动作,随即收手,将右手拇指放在嘴唇上,做了一个类似“噤声”的动作。

“泠泠泠——”

银器相互撞击的特有声响顿时大作。

阿豆与另一名少女似乎猛醒,都带着不可思议的眼神向溪洞神婆看去。

溪洞神婆此刻也震惊莫名。

她很清楚那一连串的动作:那是她们族人祭祀俣伢大神婆时的专门手势啊。

“你……你们……炼石宫究竟是……”

溪洞神婆转向帷幕,异常艰难地发问。

帷幕后的人向揭下面幕的黑衣女子轻轻点头。

那女子便对溪洞道:“我给你看。”

说着,黑衣女子伸手从衣内取出一枚贴身收藏的荷包,从荷包中取出了——一块石头。

那块石头大约只有荔枝果大小,呈卵状,表面并不光滑。

但是它的质地非常奇特,乍看像是一块晶莹剔透的深蓝色宝石,但看得久了,能看见它正由内而外绽放七彩光芒。

这些光芒汇聚在石头表面,描绘出五颜六色的山川河流——这些图景并非一成不变,而是不断流动着,幻化着。大千世界的缩影,仿佛尽在这枚流光溢彩的宝石表面。

“这是……”

不知不觉间,溪洞神婆已经泪流满面。

“俣伢大神婆的信物啊!你的子民寻找了上千年,今日终于见到了。”

溪洞神婆顿时双膝跪下,膝行数步,来到那名黑衣女子跟前,高举起双手。

女子将宝石轻轻地放在溪洞神婆掌心。

溪洞神婆望着宝石,激动得连呼吸都似乎已经停止。

她眼中只有那枚宝石,数次想要亲吻那枚宝石,最后还是强忍住了冲动,没敢冒犯,而是用手掌托着宝石,她自己则带着身边两名少女,一起向着帷幕的方向,五体投地式地拜倒。

“你我的信仰本就是同源的。溪洞,你加入我炼石宫,本就没有任何障碍。”

帷幕后,那个温柔的声音再次开口。

这动听的声音流入溪洞等人的心中,瞬间帮助她们坚定了决心。

“老身……我还有最后一个问题。不敢请问尊者,炼石宫信奉的是哪位神明。”

听到这里,天井中那些黑衣女子也一起转向帷幕,纷纷单膝跪地,低头以示敬意。

而帷幕后的人轻轻点头,似乎认可溪洞神婆确有权利提出这个问题。

“女娲。”

从她口中轻轻地吐出这两个字。

*

半个时辰之后,蛊肆中来来往往的,便都是那些身着黑衣,衣襟上绣着金色小蛇的女子们。

其中一女便向帷幕悬挂处开口问道:“崔娘子,蛊肆已经接收完毕。您对溪洞她们还有什么其他安排吗?”

温柔如水的声音再次响起,只不过这次语气里带了几分娇嗔与顽皮。

“溪洞曾经给我家好问添过一点小麻烦。我身为人母,总不能完全不闻不问。”

“所以总归要小惩大诫一下的。”

帷幕后,那位说话的崔娘子似乎偷偷吐了吐舌头。

第 68 章

丰乐坊, 诡务司。

这回轮到李好问将眉头皱得像小山一样,背着手,在正厅中来回踱步, 脚步铿铿锵锵。

屈突宜则姿态闲适地坐在墙边的胡椅上,身体向后倾靠, 双手枕着后脑, 施施然问道:“李司丞真的不记得五月二十日前后,发生了什么大事了?”

早先溪洞神婆前来诡务司, 提供的重要线索便是——踏影蛊曾在五月二十日在宫中出现过。

然而李好问却一脸懵:什么大事?

屈突宜直起身体,叹了口气笑道:“有时我真是看不懂司丞你的记性,好的时候好得不得了,过目不忘,通晓古今;糟糕起来却连太后突然薨逝的日子都不记得。”

“啊呀!”

李好问连忙拍着脑袋,抱歉道:“刚才没往这样的事上去想……”

真实答案是:他那时还没穿来, 而原主的记忆不怎么支持“按日期搜索”。

以至于他又并不那么肯定地问了一声:“薨逝的是……郭太后?”

见到屈突宜奇怪的眼神又转过来,李好问连忙一拍双手, 表示他记起来了:“五月廿一日, 是郭太后薨逝的日子。”

说实话, 李好问穿越之前就对这位在“重要日期”上薨逝的太后颇有些了解。

因为这位郭太后的经历实在是太传奇了。

古典戏曲中有《醉打金枝》, 说的乃是老令公郭子仪的儿子郭暧,娶了唐肃宗的女儿升平公主,却醉后狂言, 打了公主。事后官方对这起“家暴事件”以“不聋不痴, 不做家翁”的态度了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