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同人)大唐诡务司(233)

作者: 安静的九乔 阅读记录

但此前,听说李好问有可能躲入了“神律之磬”打开的空间之中时,秋宇已经对李好问的回归不抱太大希望了。

虽然“神律之磬”打开的空间无定,无法确定其是否存在多大的危险。但是据秋宇所知,这世上还没有哪个人类进去了之后还全须全尾地出来了。

此刻见到李好问,秋宇开始愿意相信这位新继任的司丞多少有些特别之处——至少心智坚定,没有因为进入充满未知的空间而崩溃。

此刻见到李好问瞪着眼望着他,秋宇知道这是因为察觉自己与屈突宜相貌肖似。

他天性冷漠,此刻一句话都不说,上前一抬手,握住李好问的右臂向前一送。只听“喀”的一声,李好问脱臼的手臂立即复位了。

“嘶——”

李好问因为这突如其来的剧痛,原本木雕泥塑似的一张脸孔,突然变得生动起来。似乎原属于人类的情感,终于都回到了他身上。

“你是……屈突宇?是屈突主簿的兄长?”

秋宇却又怎能想到,这个年轻人在恢复正常之后的第一句话,竟然是这个?

说实在的,世上能看出秋宇和屈突宜是一对双生兄弟的人太多了,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屈突宇”这个本名。

世人都只道他是诡务司的秋主簿,就连屈突宜向外人提起,也只会轻描淡写地道:“司里还有一位主簿,姓秋……”

甚至就连秋宇自己,听见这称呼的时候也不免一阵恍惚。

绝不会有人在这位继任的李司丞面前提到“屈突宇”三个字的。若是换了不知根底的人,凭借相貌认定了他们两人的血缘关系,却也只会知道他复姓“屈突”,而不会知道他年轻时单名一个“宇”字。

这个年轻人,究竟是怎么知道自己的根底的?

秋宇冷眼打量。

而李贺这时却好奇地插嘴:“咦,秋主簿,您难道也姓过屈突?”

秋宇黑着脸转向李贺:“这姓氏没人叫得对……敝姓秋,秋宇!”

这话也是说给李好问听得。

李好问似有所悟:原来这位就是司中另一位主簿,秋宇。

是了,屈突宜曾经提过的,这位正从洛阳赶来。

只是没想到,他竟能在二十年前就远远地见上这位一面。

李好问的眼神一点点地转向屈突宜。

屈突宜的身体只剩一个脑袋,两只手和两只脚。

他的身体之间,原本存在的那个巨大光洞正在迅速崩解消失,余下的只有血迹斑斑的残肢。

但他仅剩的脸颊上,笑容却依旧温煦,仿佛他的生命被定格在了曾经充满希望的那一刻。

李好问来到他面前,将手轻轻放在心口的位置,注视良久,忽然转身——

此刻他眼中已再无泪水,相反,另一种名为“仇恨”的东西逐渐生根,因而令他的双眼在夜色中熠熠生辉。

转身后李好问先看见了鸿波的身体。

那具身体倒在地面上,脖颈处依旧是一个碗口大的血口。而原属于鸿波的那个脑袋,此刻依旧耷拉在尸体的颈窝处。

这具身体已不像李好问刚刚看见它时那般状态——此刻它的手背上露出明显的尸斑,皮肤迅速变成青紫色,脖颈处的创口在极短的时间内就爬满了蛆虫。

鸿波的尸身,终于回归了它该有的样子。

但是属于赵归真的脑袋,那个罪魁祸首,此刻已消失在茫茫夜色中,不知逃去了哪里。

李好问站在鸿波的尸身跟前,望着远处沉寂如水的黑暗。

李贺讪讪地上前道:“李司丞,我等赶到的时候,确实看见有个脑袋衔着一枚石磬向那边逃去。秋主簿带着属下去追,但是没追多远,就见它跃入地下。我俩赶到的时候,它已经踪影全无,应当是土遁了。”

李贺说到这里时,愧意满满。

李好问没有责怪李贺的意思,也没有开口说话。

他伸出左手,在李贺指点的地方轻轻摩挲,指尖触碰那里的土地。

忽然他似乎感受到了什么,伸手在石板之间抠出了一点尘土,送到自己鼻尖,闻了闻。

随后他站起身,望着那漆黑如墨的黑夜。

“无妨!”

李好问的声音清冷,不带情感,但很有把握。

“我与‘神律之磬’建立了一点联系。”

“我能感知到它。”

“只要赵归真依旧持有它,我就能将它们都找到。”

李贺闻言在旁长舒了一口气,自疚之情稍减。

但他转头看向李好问时,忍不住打了一个寒噤。

夜色中,李好问平静地站在那里,但是人很锐利,就像是……那柄连剑鞘都没有的三尺水。

不一样了,一切都不一样了。

第 79 章

八月廿七日, 长安城西。

这里是长安县的辖地,清明渠、永安渠、漕渠三条主要水系从此经过。在过去一夜里,这附近损失格外惨重。

待到灾难过去, 曦光将大地重新映亮的时候,滞留在此地的人们, 也像是刚刚从一场惊惧而混乱的噩梦中醒来。

秩序在慢慢地恢复。

昨夜有很多落入水渠的人被救起, 此刻大都呆呆地坐在水渠边,不明白他们昨晚到底怎么了。

但有更多的长安百姓到此寻找他们的亲人, 水渠畔回荡着一声声焦灼的呼唤:

“阿耶,阿耶你在吗?”

“大郎,大郎……你看见我家大郎了吗?”

“这位差大哥,行行好,帮我找一找这孩子的爹吧!”

“……”

除去侥幸生还的人,在昨夜的这场祸事中, 清明、永安渠中溺亡的人可以数千记,另外还有自投于各处水井的。两县人手实在是不够用了, 一部分从水中捞上来的遗体就随意陈放在堤岸一旁, 任由亲族认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