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大唐诡务司(425)
这日章平急得不行,跑去向老聃求情。而这位道家的祖师爷只是慢悠悠地开口:“虽说世间一切都有定数,但你们在等的那个人……他也并非不努力啊!”
一语惊醒梦中人。
章平恍然大悟。
诡务司诸人固然心急李好问怎地还未回来,李好问想必也一样心急如焚,想要回归诡务司。
“你们尽管信他好了。”
老聃见章平想通了,脸上顿时露出慈和的笑容。
他正想向章平再说些什么,忽听诡务司门板被人不客气地拍响!
“诡务司李司丞在吗?还不速速出来迎接?”
章平心里一叹:还真是怕什么来什么。
这种点名要李好问出面迎接的,要么意味着对方官衔比李好问的还高,要么意味着对方与诡务司不对付,要么意味着两者兼而有之。
他只得向老聃道了声抱歉,匆匆与老王头一起赶去迎接这不速之客。
打开大门,章平心中又是一叹:他的预测全中,来人是韦昭。
他立即给老王头使了个眼色,对方心领神会地慢慢退回司中,去将叶小楼稳住。
如果让这货知道了韦昭欺到诡务司头上来,估计会直接上演全武行,父子两人在诡务司门前当场打一架。
然而诡务司正门开启之后,连带章平也吃了一惊:
这是怎么回事?这车驾,这仪仗,还有这些内侍宫人?
出现在诡务司门前的,是全套东周时的仪仗。太监们无不穿着深褐色的深衣,带着方形的高冠。而随侍在车驾旁的几名宫女也并未梳着宫中流行的繁复发髻,而是将长发梳直,任其垂于肩后。
她们大多只在口唇正中点一点点鲜红的口脂,看起来也不似时下流行的妆容。
打头的正是韦昭,他看到只有章平一人出来迎接时,面上流露出极度不满,差点儿就要喝骂出声。
“本官是奉旨迎接老……老人家入宫小住的。”韦昭忍着气道,“快带本官入内拜见!”
这韦昭来请老聃,并不是第一次。
早在老聃刚刚抵达诡务司时,天子李忱就已意识到他一时大意,不该放任老祖宗跟着诡务司的人一起出宫。当时便命韦昭来请,但是被老聃挡回去了。
这一回,从宫中的阵仗来看,显然是吸取了上次的经验教训,在礼仪上了不少功夫。
但是韦昭本人还是穿着他自己的官袍,戴着黑纱官帽,手中还提着一枚笏板,完全是一副上朝未遂的模样。
章平人微言轻,并未多说,直接将韦昭带进诡务司院内去见老聃。
而老王头也匆匆从内院出来,比了个手势,表示已经摁住了叶小楼。
老聃见到韦昭,听对方说起天子的诚意,又扫了一眼从诡务司正门口鱼贯而入,泊在门前的仪仗,扬起嘴角露出一个微笑,但是却非常肯定地摇了摇头:“多谢圣人与韦相盛情相邀,然而老朽在此地还有未竟之事。”
无论韦昭怎么相请,老聃主意已定,不肯随其入宫。
一时间韦昭气急败坏,见诡务司再无其他品阶较高的官员出来迎接自己,就将气全都撒在了章平头上。
“你一个七品的小小詹士,竟然也敢拦着不让老人家入宫?”
章平莫名其妙:我哪有拦着不让,分明是……
“贵司司丞现在在哪里?都已经这么多天了,上次他就避不入宫,现在又躲着不肯出面,想必从未将圣人放在心上。
“章詹士,你不用为他说项。既然贵司司丞避不肯见面,而此间之事又无法了结,不如你与我一道入宫面圣,圣人若是责罚,你就一人担着便是。”
章平家累重,对诡务司内这份薪水看得很重,因此也最怕“责罚”二字,一听之下,急得额头冒汗,双手齐摇:“不是,不是……”
就听身后一个年轻人的声音响起:“谁说诡务司司丞避不肯见面,要推下属入宫领罚的?”
说着,靴声霍霍,一个年轻人背着双手,从诡务司正厅内缓步而出。
不是旁人,正是李好问。
“前些日子,圣人就曾经亲口说过,诡务司是独立衙司,不听命于秘书省,自然也不可能听命于韦相。”
“既然这位……这位老先生,”李好问转向老聃,不知该如何称呼,于是随口用“老先生”指代,听在韦昭耳中,却像是他对老聃的来历一清二楚似的。
“……既然不愿入宫,韦相便应如实向圣人回禀,岂有强人所难之理,又更岂有让与此事完全无关的章詹士随你入宫,要他一人领罚的道理?”
韦昭听着李好问这般说话,心里始终觉得怪怪的,说不出哪里不对。
他见过李好问,自然能认出这个弱冠的年轻人就是如假包换的诡务司司丞本人。但是李好问今天并没有穿官袍,甚至穿着一件庶民才穿的黑色麻布常服。
这么冷的天,这家伙就像是一个买不起好衣裳的穷酸似的,只穿着一件单衣。
但此时此刻,诡务司里一院子黑压压的仪仗,都穿着仿周制的深黑色衣裳,李好问穿这一身非但不显眼,反而很和谐。
令韦昭难以释怀的不是李好问身上的服饰,而是李好问的气质也发生了变化,与上次他在大明宫夹道中与这青年狭路相逢时变了很多——与那时相比,李好问已是青涩尽去,周身似乎多了一种盛唐气象,那种沉稳自信、那种大气从容……曾令无数士子们追思怀念的气度。
要知道,此时距离韦昭与他上次相见,也才过了不到一个月而已啊!
这个年轻人在过去几天里,究竟经历了什么事,才有此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