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同人)大唐诡务司(509)

作者: 安静的九乔 阅读记录

想着想着,李好威感动极了。

李好问却完全顾不上这位堂兄了,他将剩下的白沙用一枚多余的锦囊收纳,塞还给李好威,然后自己抱着那只沙漏,继续了西去的漫漫征途。

李好威从旁观察,见堂弟用这沙漏也不做什么,只是将沙子全部倒在沙漏里,等它们全都,然后将锦囊收集的沙子再全部拿回来,倒在沙漏里……

就这么一遍一遍又一遍……

从旁观察的李好威自己也看待了,不知不觉就跟着河西军的大队到了宿营的地方。

第二天,李好威又寻了个机会要与李好问说话,却见李好问安静坐于马背上,半闭着双目,信马由缰,神游天外,手中却依旧捧着那枚沙漏。

今天甚至不是李好问自己来处理沙漏里的沙子了,改成是原本在李好问腰间荷包里探头探脑的白色小人儿来处理。

它会自己将锦囊运到沙漏上方,将沙子全倒在漏斗中,然后将锦囊的双耳挂好,然后自己溜到沙漏下方的漏嘴处,拔掉那里的塞子。拔掉之前大约还会敲敲漏斗的斗身,李好问多半会在那时点点头……

看着看着,李好威甚至有些艳羡:小堂弟豢养的这枚法器,简直……简直太能干活了,尤其是这种无聊的活儿。

而李好问也一直重复着这种无聊的“游戏”,在漫长的路途中他似乎只是在用沙漏记时,一遍一遍地记着。

李好威心想:小六这是无聊出毛病来了?

他可没留意到,每次接近沙漏中沙子漏光的时候,李好问会睁开双眼,向漏壶中看一眼。

有时候他睁眼睁得早了,能看到漏壶中还有不少未曾漏下的砂子;

有时他又睁眼睁得晚了,漏壶中早已空空如也,一粒都不剩。

过了大约一整天,李好问睁开的双眼中终于流露出一丝欣慰——他刚好看见沙漏中最后一粒纤小的沙粒,落向那道纤细的沙嘴。

又过了两天,到了第三天的末尾,李好问每次睁开眼时,都能看见这最后一枚沙粒向沙嘴中滚落。

当然,这些李好威都是看不到的,这位只是暗暗在心里泛着嘀咕:六郎没事吧,六郎没事吧!

这等无用功也能津津有味地做下去,还让法器帮着一起做……小六他的脑子,真的没问题吧!

这时河西军一行,已从关中入秦州、原州,再入兰州、鄯州,距离甘州已不算远。

进入五月,原本天气恶劣的西域此刻却向远道而来的人们显露出最温和的一幕。每一天都是天色湛蓝,清风和煦。眺望远处天际线上隐约可见的雪山,再欣赏眼前草甸上星星点点的小花,这支队伍里的每一个人,都能毫无保留地享受这份心旷神怡。

然而天气转暖也有些坏处。万里无云时,日光便太过灼热,晃得人睁不开眼。地面温度升高得极快,到了正午,不止是人受不了了,牲口也吃不消。

因此河西军这一行人改了作息,早晚各走一段,正午时扎营稍歇。

饶是如此,下午上路时,李好威还是觉得自己被那头顶烈日晒得头昏眼花,昏昏沉沉。

好在从长安出发时路过了不少州县,当地百姓夹道欢送,送了不少自己编的斗笠、草帽之类。李好威像其他人一样赶紧戴上,多少觉得好些。

走出数里地,李好威习惯性地抬起头向一直走在他前方的小堂弟看去。强烈的日光就像是能将地面烤化似的,远近景物也随之被扭曲,产生一阵阵的波动。

忽然,李好威惊愕地发觉,他身前那匹纸马背上的李好问,身形也正在扭曲着,闪烁着,紧接着李好问整个人都不见了,只留下一匹鞍具齐全的纸马。

“啊——”

李好威险些惊叫出声。

他堂弟去哪里了?李司丞去哪里了?

*

——我这是在哪里?

李好问自己也不大清楚。

不过他比较确定的是,他已经突破了“朝代”的限制,这一次,向以前回溯的恐怕有点儿多。

面前是一片广阔的平原,平原的尽头有一道河流蜿蜒,平静的水面映照出明丽的蓝天。

耳边传来驼铃叮叮当当的响声,李好问顺着声音来处的方向看去,只见二十多头骆驼鱼贯而列,驼背上垒着高高的货物。这支规模不小的商队,正载着丝绸、宝石、贵金属和香料,沿着这条贯通东西的商道——“丝绸之路”,迈向中原。

李好问掐指一算,这次他有十五分钟的时间,弄清楚他究竟追溯到了哪里。

第 171 章

李好威正惊讶于李好问的无端消失, 再看诡务司几人面上,却并无惊讶之情。

老王头上前帮忙,将李好问的坐骑拉到道旁。叶小楼则上前拍拍李好威的肩膀, 笑着道:“难道还没见过你堂弟这般神出鬼没的身手吗?没事儿,一回生二回熟, 多见几次就习惯了。”

李好威心里疑惑, 但是回想起之前他在李好问帐中的经历,这小伙似乎又明白了些什么。

随即诡务司的人都聚了过来, 接着这个机会,纷纷下马暂歇。

随着时间推移,秋宇忽然眉心一挑,沉吟道:“这一次确实有点久。”

叶小楼一副心大不担心的样子,笑道:“他又不是头一回一去不返?”

这一句话犯了诡务司的众怒。

卓来伸手拍了一下叶小楼的胳膊,怒道:“小楼哥, 你咋这么乌鸦嘴?”

章平呸呸呸了几声道:“童言无忌!”

吴飞白从袖子里掏出一把蓍草:“需不需要我为李司丞算一卦?”

李贺:“那还是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