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将倾(44)

作者:马萨卡 阅读记录

“哪对君臣光天化日众目睽睽下眉来眼去的?”

“你别无理取闹,哪里眉来眼去了?”

“她都一口一个楚哥哥了,你什么时候当了她的好哥哥,她什么时候成了你的好妹妹?”

楚荆好脾气地给他解释道:“我比她年长许多岁,在翰林院时我便认识她了。她身为官员之女成为皇子伴读,那时不过是十四五岁的孩童,称呼习惯罢了。”

陆随丝毫不接受这个解释,反问道:“今时不同往日,她是君你是臣,怎么还能叫哥哥?”

楚荆无奈叹息,到底问题出在了哪里,张笠泽这么说,陆随也怀疑他。

见他不说话,陆随更是狐疑,急道:“你不会真有什么非分之想吧?我还道那些流言都是无稽之谈,没想到你……”

一口大锅从天而降,楚荆懒得解释,摇摇头走了。“你爱怎么想怎么想吧。”

刺客虽已捉拿,但真正的麻烦事还在后面。

该庆幸的是昨天李锡并不在房中,这才逃过一劫,否则后果不可估量。

布防上的失职,陆随本是最大的责任人,而此时问责的重点却不在他身上。

若是在京,因他此次的疏忽,铺天盖地而来的弹劾奏疏就能把陆随淹了。

李锡在议事堂召集了群臣,等楚荆和陆随到时,众臣已经在议论纷纷。

王府议事堂规模甚小,不比皇宫,两人进门时还正巧跟温启国打了个照面。

群臣受了惊吓,头上包着纱布的温尚书却气色大好,见了陆随,幸灾乐祸之意几乎写在了脸上。

尽管这恰恰印证了,陆随在宴会上其实并未砸错人,只是被那刺客避开了,温启国头上这伤还真只能怪他自己倒霉。

人陆陆续续都齐了,小朝会开始,还未等大臣出来请奏,站在最前的唐王李锂突然出列。

“臣有罪。”

天子遇刺一事秘而未报,众臣子也尚不知刺客的身份。

李锂下跪请罪,道:“刺客乃臣府上家丁,刺杀一事臣绝不知情,但全因臣用人不察,才让陛下身陷险境。”

此话一出,倒是帮陆随转移了视线,众臣大骇,皇帝出巡落席王府,却遭遇刺客,且刺客还是王府的家丁。

此事传出去,唐王轻而易举便会被贯上个藩王谋反,谋杀君上的罪名。

李锂自然心知肚明,与其等着被揭发,不如先行负荆请罪。

他这一陈情,其他大臣也没什么好说的了,都等着皇帝发话。

李锡却并没有问罪的意思,道:“唐王对朕忠心可鉴,先前京师告急,也是唐王率先勤王,朕相信此事与你无关。”

楚荆想起那次进京勤王,事后也有不少大臣弹劾唐王身为藩王,竟打破了藩王不得领兵的规矩贸然进京,怀疑他意图趁乱谋反。此等奏疏也被李锡一一驳斥,下令不得再提。

李锡这次这么说,也让众臣不得不噤了声。

只听他下令:“楚荆、陆随,朕命你们严查此案,找出真相。”

楚荆陆随领旨:“臣领命!”

连城对着王府图纸思过了一整夜,始终想不明白他的布防是哪里出了纰漏。比这更复杂的行军地形图他都能游刃有余,连城匪夷所思这一个小小的王府竟然能让刺客混进皇帝的寝殿。

王府临时开辟了一处当做地牢,有了前车之鉴,地牢层层设防,较之前严格了不少。听见守门的侍卫正与人交谈,连城起身检查,见是楚荆来了,忙令人放行。

“多谢。”

“楚寺卿,且慢。”楚荆听见连城叫住了他。

连城正色起来,对着楚荆先是行礼,道:“先前在大理寺冒犯了寺卿大人,是卑职鲁莽,还请寺卿恕罪。”

楚荆不明白他为何说起这个,又听他道:“将军的身家性命可都寄托在大人手上了,卑职恳请寺卿能既往不咎。”

楚荆恍然大悟,难怪这连城肯当面认错,他回道:“楚某会尽全力查清真相的。”

王府的临时牢房显然不如大理寺监狱阴森可怖,但也好不到哪儿去。

“是谁指使你刺杀皇上?”

“没有人……是我自己。”那人声音嘶哑,凌乱的发丝纠缠在一起,脸上的面具已经摘了下来,才发现这人右半边脸布满狰狞的疤痕,显然是有过烧伤,才总以面具示人。

逐月身上的伤口深可见骨,右臂被绷带潦草地缠绕扎进,正奄奄一息地躺在王府地牢。

陆随沉默抬手,下属收起了长鞭,任由他躺在地上,白色的里衣早已被干涸的血迹染得发黑。

“是楚寺卿。”

有侍卫来通报,楚荆就在站在门外等候。

陆随点头,“让他进来吧。”

刺杀皇帝是诛九族的死罪,没有皇帝和陆随的直接允许,任何人不得出入地牢。

听到熟悉的脚步声,陆随问道:“你怎么来了?”

楚荆提着一个药箱,答案不言而喻。

“进展如何?”

虽说二人联合审查,可楚荆孤身在兖州,手下无人,搜查、提审等一干事宜只能交给陆随的人。

陆随自然也不会瞒着他,说:“没什么进展。刺客名为逐月,为唐王家丁,自称无人指使,刺杀皇帝是出于一己之私。”

楚荆透过木栏杆看了他一眼,见他毫无反应,说:“可否让我进去看看?”

陆随一眼猜出他的心思,“如果只是想看看,你又何必带着一箱药来?”

“人死了,就什么也问不出来。”

“你去吧。”陆随挥手,屏退了所有人。

绷带已经移了位,那裂口还在往外冒血,染红了地上堆垛的干草。

上一篇: 旧国怀中雪 下一篇: 佛系古代生活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