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灯花笑(445)+番外

纪珣闻言,诧异地看一眼陆曈。

看来,陆曈并未将停职的真正原因告知杜长卿。

“皇城里的人都那样,没啥眼光。”林丹青摇头,她酒量不大好,喝了一点桃子酒,双颊泛上嫣红,说话也比先前大胆一些。

“我,太医局考核时次次第一,”她一指陆曈,“陆妹妹,春试红榜第一。我俩这实力,医官院甲冠天下,俸银至少得往现在翻十倍才对得起。”

“就那么点钱,打发叫花子呢?”

“日日奉值,天天挨骂,连写话本的都知道还有陪葬的危险,牛马不如,绝对牛马不如!”

竹苓小声反驳:“那也不能说甲冠天下吧,把我家公子置于何地?”

林丹青一顿。

这倒也是实话。

她想了想:“你家公子有家族支持,我和陆妹妹半路出家,能比得上么?”又强调,“再者,至少在女医官里,我俩说声杏林双娇不为过吧?”

太医局进学的学生人数都有定额,女子少,男子多。又因行医抛头露面,家世好些的都不愿女儿吃这个苦,学的人少,做医官的就更少了。

“那是那是,”杜长卿捧场,“我看,大梁将来第一位女院使,十有八九就在你俩中间挑一个了。”

林丹青得意:“承你吉言。”

苗良方笑呵呵道:“小陆和林医官确实卓有天赋,不过,说到女大夫,我倒知道一个更好的。”

“我行医大半辈子,所见病症不少,但那姑娘的天赋之高,医术之妙,确乃生平罕见。”他一捋胡子,看向纪珣:“恐怕这位纪医官,见了她也要甘拜下风。”

纪珣怔住。

苗良方当年离开医官院时,纪珣尚还年幼,他又本不喜与人交往,因此并不记得苗良方名字。只看对方是一位瘸了腿的、年长的平人大夫,被仁心医馆请来坐馆。

林丹青惊讶:“还有这么一号人物?我怎么不知道,她是盛京人吗?”

“是。”

竹苓看向纪珣,问:“公子可曾听说?”

纪珣摇了摇头。

不止纪珣,段小宴和杜长卿也满脸不解。

苗良方叹道:“也难怪你们没听说过,那毕竟是二十年前的事了。”

“二十年前……”

他语气悠远,“二十年前,你们中间,有的还是个吃奶的小娃娃,记不得事,有的,干脆还没出生……”

如陆曈和林丹青的年纪,二十年前的确尚未出生。

“那时候啊,我也还年轻气盛,是我刚到盛京的头一年。在盛京一家药铺里给人打杂做伙计。”

“有一天,药铺里来了个抱着孩子的母亲,说三岁的女儿误食毒草,赶紧送来药铺救人。”

“当时天色已晚,药铺里只有一个坐馆大夫,我一看那小姑娘,翻白眼,吐白沫,身子都发僵,出气多进气少。”

“大夫说来得太晚,小姑娘他娘抱着女儿在药铺门口哀告哭求,我们瞧着都心痛,以为小姑娘铁定活不过今夜了。”

“谁知峰回路转,街头恰好驶过一辆马车,从马车上下来个戴幂篱的年轻姑娘,扶起那对母女。”

林丹青听得入迷:“她把小姑娘救活了?”

“救活了。”

苗良方出了一会儿神,像是沉浸在当年危急的一刻,须臾,才慢慢开口:“我后来才知道,她是盛京入内御医莫家府中的小姐……”

“……莫如芸。”

此话一出,陆曈睫毛一颤。

手中酒碗一个没拿稳,几滴甜酒溅到手背,渐渐蔓延出一点蛰人的冰凉。

她抬眼,脸色骤然苍白。

第一百九十七章 别人

平地忽地起了阵轻飘飘的风,更远处的天上,渐有厚云飘来,把日头严严实实挡住。

院子里有些阴沉。

苗良方继续开口。

“那位小姐喂了中毒的小姑娘一颗药丸,过了半柱香功夫,小姑娘吐出一堆秽物,渐渐醒转过来,就此过活。当时围观百姓齐齐为她鼓掌,那位小姐却起身上了马车,径自离开了。”

“我见那位小姐衣饰华丽,问掌柜的对方究竟是何人。掌柜的告诉我,那是莫家的马车。”

林丹青问:“莫家?”

苗良方慢慢笑起来。

“入内御医莫文升,当初在翰林医官院任差。我做伙计时,听过此人名字。他年事已高,医术刻板,循着老掉牙的方子不肯变通一分,却因年长长寿,旁人都信任他,他自己开方又保守,很得宫中贵人喜爱。”

“莫如芸,就是莫文升的孙女。”

这名字对在座众人都有些陌生。

苗良方停顿一下,才继续开口。

“盛京医行传言得很快,我当时对这位小姐的医术颇感兴趣,就多问了几句。才知这位莫小姐,与她祖父莫文升的行医之道截然不同。”

“莫文升保守,莫如芸却用药刚烈霸道。偏偏她是个天才,医行束手无策的疑难杂症,在她手中迎刃而解。听说她幼时也曾上过一段日子太医局,不过很快就不去了,说是太医局的先生所教授之医理,迂腐至极。”

闻言,竹苓偷偷看了一眼纪珣。

这话可算是把纪珣一并骂进去了。

纪珣并未察觉,只看着苗良方,语带不解:“若莫小姐不曾进过太医局,莫老先生所行医道又与她大相径庭,莫非另有良师教导?”

“没有。”

“那她如何行医?”

世上自有天才,才智、机捷都胜于常人。或过目不忘,或心有成算,但行医与这些又全然不同,若不能亲自见过大量病者、病症,仅凭读几本医经药理,是难以做到此种地步的。

上一篇: 农门春记 下一篇: 豪门联姻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