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故意成为皇后的(154)
阿元从不是有卖身契的家仆,这个一直追随着他,无论他做什么决定都会支持的人。是书童、是小厮、是侍从、是护卫、是心腹……是朋友。
他从来没见阿元的唇色这么白过,身体这么冰。
将士过来把阿元搬到担架去。阿元忽然抬起手,扣住柏若风的手腕,如同抓住深海里最后一根浮木。
柏若风覆住他手背,连呼吸都难受起来。无论是信纸上寥寥的几行,还是妹妹口中的消息,都比不过此时直面身边人生死时刻的悲痛。
柏若风控制不住眼里浮现的热意,“阿元,没事的。”
“少爷……”阿元张了张嘴,气若游丝。他张了张嘴,似哭似笑,既害怕自己真的死去,又怕失去最后说话的机会。
这个一直念叨着吃喝拉撒睡是头等大事,遇到事情肯定自己丢下主子先跑的家伙。现在却因为替主子挡了一箭躺在担架上。
他死死拽着柏若风的手,将士们想把他抬进去做手术,阿元却不肯放开。
军医好声好气劝着,阿元哽咽道:“就算阿元走了,也会在天保佑少爷早日找到想找的地方。”
他松开了手。众人忙不迭把他搬走,徒留柏若风呆呆站在原地。
柏若风失魂落魄地抬起右手,摊开,手上满是还带着体温的铁锈般的血迹。
阿元什么时候猜到的?那其他人是不是……繁杂紊乱的心绪一时间冲击着头脑,柏若风捏紧了拳头,回过神,猛地给了自己一拳。
这些年,自己都在做什么啊!
跟过来的李鸣岳被他的动作吓了一跳。站在边上缓了一会儿,见柏若风一直在发呆,不得不硬着头皮上前,“将军,探子回报,北越那边有异动。大家都在等您。”
柏若风闻声侧了侧头,深吸了口气,“我现在过去。”
李鸣岳率领的龙武军,是两日前抵达的。
老皇帝多年的重文轻武是太子短时间内没法扭转过来的局面。文官武官的数量悬殊,能考虑派去援助的武官就很有限了。
何况,镇北军的体量极大,乃是曜国数量最多的一支军队。十多年来,他们追随柏望山镇守北疆,柏家的声望极高,乃至于被神化。
派哪个大将来,都得考虑大将离开原本的驻守地,防守削弱的问题。大将所率领的军队与镇北军之间的摩擦。若派个年纪轻且没有一定资历的,镇北军上下估计都不服管。
朝中正为派谁去争吵不休。
然当世子失踪的消息传到,个个都如同被掐住嗓子的鸭子般,发不出声音了。
镇北军就像一条凶狠的看门狗,柏家就是拴着狗的链子。
连镇北侯世子都没有了,岂不是群龙无首?先不提收服天元关的问题,光是令全军信服,就得花费不少功夫。
至于柏若风?没人觉得他能让镇北军信服,毕竟这可是个留京多年的‘质子’啊!
显然,他们都低估了镇北军的信仰与这位‘质子’的能耐。
方宥丞撑着额头冷眼看着他们闹,嗤笑一声,抬手一指发着呆的李鸣岳,直接让他率三千龙武军前去援助,去到那直接就听柏若风的。
既是太子自己的私兵,就不存在挪哪会防守薄弱的问题了。何况龙武军本就归柏若风管。
龙武军人数不多,却都是京师三大营里挑出的精兵。一千步兵一千骑兵,外加一千火器部队。
有意思的是,火器部队出自京师三大营的神机营,神机营原是擅长火药箭的火药部队。当柏若风发现这个时代拥有火药箭与投石机后,便尝试着把两者结合,叫火器部队改为专门投掷震天雷的队伍。
方宥丞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柏若风想怎么改,他就遂了他的意,结果意外弄出来一个杀伤力巨大的‘震天雷’,实在叫人惊喜。
可惜因为产量不多,原本的震天雷存货都留在了龙武军。
柏若风走的时候,只带了阿元。
李鸣岳得令出京,毫不客气地直接把震天雷全运走了。紧赶慢赶,硬是只比柏若风晚了三天抵达北疆。
一同抵达的还有一封信,以及一枚羊脂白玉做成的玉蝉。
柏若风看到那玉佩便眉心一跳,打开方宥丞给他的信。信上只有两句话,似乎残留着对他擅自离京且调走暗卫的薄怒。
——我知道你不想要,有种凯旋回朝还我。
这封信不仅是友人间的气话,更重要的是,它间接表明了太子的态度。至少短期来说,镇北军无后顾之忧了。柏若风眨了眨眼,合上信纸。
过了一会儿,脑海里不可遏制地浮现起方宥丞写这两句话的神态,估计是一副冷怒着脸,又实在拿他没法的模样。
越想,越是遏制不住喉间痒意。
他捏着那枚玉佩,忽然就抵着额头笑出声来。
边上风尘仆仆送信的李鸣岳有些茫然,好奇太子殿下都说了些什么,让柏若风笑成这样,却又不敢问。
然而这只是开始。
叛逃的刘宏被柏若风斩于马下,但北越的将军马森自始至终藏于后方,那场凭借震天雷夺回的胜利持续不久,越军来势汹汹,彻底撕毁了两国曾经的契约。
隔着家仇国恨,柏若风与马森,镇北军与北越军,都逐渐演变为不死不休的局面。
北疆战事越演越烈,局势动荡,百姓纷纷搬迁。
军中,柏云起失踪后一直没有下落,柏若风曾派人多次去那里找过,痕迹被刘宏掩盖的干净,他们始终找不到线索,无从得知当时情景。
阿元中箭后捡回了一条命,然而因为冬季流行的伤风,得了温病,终究没能熬过这个冬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