娇娇一笑,糙汉他为美人折腰(3)
听到这话,苏珺宁眉头一凛,若出于这种目的,苏知意的婚事岂不完全沦为政治工具了。
理解到这些,她心里就明白了崔氏口中说的又怕不好。
便问,“所以娘是在担心,我及笄礼之后,皇上或许也会打我的主意?”
汴京适龄的未婚男女就那么多,如果建宁帝真的想通过这种手段来化解两派大臣的矛盾,的确是有可能的。
此招虽然祸害了别人,可对建宁帝有益啊。
他登基不久,朝纲不稳可不是好事,而最简单的让两派握手言和的办法,便是将他们的利益捆绑在一起,联姻就是极好用的手段了。
真是死道友不死贫道啊!
苏珺宁忍不住在心底狠狠吐槽。
崔氏点了点头,满眼惆怅的提起一人,“你可还记得靖昌侯秦家的小姐。”
“记得,靖昌侯的嫡孙女秦婉,她和二姐的关系还挺好呢。”苏珺宁看着母亲。
“她被皇上指婚,去年下嫁给了新晋的汴京卫指挥使,吴大人的嫡长子,嫁过去夫妻不和,丈夫新婚纳妾,生生气的她小产呐。”
崔氏语气里满是怜惜和同情,顿了顿之后,又道。
“依我看,赐婚不论下嫁还是门当户对,双方心里不情愿,受害的总是女子多些,尤其门第不般配的,像秦小姐和吴家那样,更会话不投机,夫妻不睦啊。”
这话不失道理,毕竟生长环境不同,三观眼界不同,又是被强行绑在一起的,怎么会和睦呢。
苏珺宁垂眸沉默。
又是恐婚的一天啊。
见女儿似乎情绪低落了下去,崔氏立即意识到自己说多了。
便牵起苏珺宁的手拍了拍。
“你也不要多想,娘只是爱琢磨罢了,有你爹在,你的婚事不会出太大问题的,我说这些也是提醒你回京了要处处小心,且你二姐近日心情不好,有些冷淡了,你别往心里去。”
苏珺宁勾唇,点了点头,心说苏知意一直很冷淡,她早习惯了。
“娘放心吧,我都记住了。”苏珺宁撒娇似的挽住崔氏胳膊靠过去。
崔氏爱怜的摸了摸女儿的头,忽然又想起什么,便扶着苏珺宁的肩膀又让她坐正。
“对了,前几日瑞国公夫人递了帖子来,她府上办诗会,邀了不少人,不乏未婚的公子小姐,你二姐是要去的,你既然回来了,也一道去吧。”
第3章 诗会
诗会加未婚男女等于相亲啊!
刚刚还沉浸在恐婚思绪里的苏珺宁闻言,娇媚的脸蛋儿上立刻就浮现几分不愿。
只未等她拒绝,崔氏便拍着她的手,柔声哄道。
“宁儿听娘的话,你马上就要及笄,也是能谈婚论嫁的年纪了,若能早早遇到自己喜欢的,也省的夜长梦多。”
这夜长梦多自然指的就是建宁帝赐婚的事情了。
有理有据,苏珺宁只得点头应下。
俄顷又觉得不对劲,便追问,“皇上有意赐婚,那国公府的公子都有着落了,怎么还办这诗会?”
“瑞国公家姓许,嫡出两子一女,长子许元鸿已成婚,次子叫许元澈,下头还有一个小女儿,今年十六岁,叫许思霓,国公夫人应当意在给女儿操心。”崔氏解释道。
这解释完,苏珺宁就明白了。
母女俩又说了会儿话,崔氏才从藏玉阁离开。
等崔氏走后,苏珺宁就卸了妆,换上一身轻便常服,抱着软枕窝到窗边小榻上去了。
南絮瞧她眉眼间略显疲惫之色,便沏了茶端过来。
“小姐若实在不想去,或装病,或求夫人,倒也能避开。”南絮柔声安慰。
不过苏珺宁却摇头,“母亲说的有理,我得未雨绸缪,这诗会还得去瞧瞧,不过我太久没回京,怕是很多事情都不知道,你待会儿去打听打听,这诗会都有什么人参加。”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得了吩咐,南絮点点头,立即就去办了。
两日后。
春意尚浅,凉风徐徐,捎带寒意。
高墙红瓦的气派宅院前,木质牌匾上用烫金漆写着瑞国公府四个大字。
龙飞凤舞,大气磅礴。
两辆雅致精美的马车在府门前缓缓停下,端是只看车架,便知晓内里坐着的人物一定非同寻常。
今儿是自家夫人办诗会的日子,来往府门皆是贵客,守门小厮不敢怠慢,忙笑吟吟迎了上去。
苏知意扶着贴身婢女初云的手,踩着凳子,缓缓走下马车。
一袭冰蓝色银纹描花望仙裙,搭配羊脂玉头面,素雅而不失矜贵,恰恰与她那精致清冷的五官相配。
只那双凤眸里的神色却过于疏离淡漠,直叫人不敢靠近。
小厮紧张的咽了咽口水,忙拱手,“苏小姐。”
苏知意淡淡点头,却没急着走,又侧头看向后面跟着的马车。
只见从后头那辆马车上,先下来一个鹅蛋脸的清秀丫鬟,恭敬的撩开车帘。
紧接着,便见身着海棠色缕金如意百蝶纹长裙的女子,腰肢轻摆,莲步款款的下车来。
苏珺宁柳眉如黛,红唇似火,比起苏知意的清冷,她五官更为娇俏明艳,媚而不妖的气韵浑然天成,仪态落落大方。
小厮看得有些呆,但也迅速反映过来,慌忙垂头拱手。
想起前两日汴京城里有消息,说是苏御史家的嫡幼女被接回来了,不必想,自然就是眼前这位美人儿。
忙侧身做请的姿势,“二位小姐请进,宴席设在后花园内,入府自有丫鬟指引。”
苏知意和苏珺宁姐妹俩都是微微颔首,随即一前一后的进了瑞国公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