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门福妻:首辅大人又苏又撩(312)
苏九耸了耸肩,算了下他们这个产红薯粉末效率,问道:“可有说交货日期?”
“公子说半个月后。”
半个月后的话但是来得及,三个作坊五万斤绝对够了!
不过这位粮商倒是大手笔,原来她还想着就看着村民们今后四处卖点,人多力量大这销量的问题就能解决不少,没想到……
没想到徐三会给她接一个这么大的单子。
“行,你回去之后告诉徐三公子,就说一定按时交付。”
徐管事离开后,苏九慵懒的靠在椅子上,悠悠的开口,“一切都在往好的方面发展啊。”
顾知寒却凝眉道:“徐管事只说胡家拿了粮食出来施粥救济百姓,但……如今粮价已经降低了许多,再加上那前来赈灾的大皇子应该也已经到了永临了……这胡家为何却没有卖粮的举动?”
苏九:“???”
“你的意思是,胡家还想利用这批粮食做点其他的事?”
顾知寒若有所思,“不无这个可能。”
原本徐三是要找胡家买粮的,但却找了别人,所以这胡家的粮食……
顾知寒这么一说,苏九突然就想到了雪灾的事情。
雪灾一旦真的发生的话,面临的局面可不仅仅是受冻,还有缺粮。
莫不是胡家在等这个?
可胡家真有人会有未卜先知?
先前囤积粮食的举动也让她有所怀疑。
若不是知道有这么一场灾害,根本不可能策划出那么多事来。
所以……胡家早就知道有灾情发生?
良久,苏九疑惑道:“顾知寒,你说这天底下会有人拥有未卜先知的能力吗?”
“比如说预测天灾人祸之类的。”
顾知寒:“……”
“你的意思是,胡家早就知道这场旱灾?”
“嗯。”苏九严肃的点头,“莫不是你觉得会这么巧?”
顾知寒想了想,说道:“确实有人有这样的能力,不过……即便是有也不会轻易的泄露天机。”
“三清那老道就会预测一些事,但他却从不会摆明了说什么,偶尔会提点人几句。”
“倒是……听他说起过,一个道行高深之人,据说能知晓天下事。”
这么厉害?苏九好奇的问:“谁?”
“国师!”
第232章 心虚了
“国师?”
苏九惊讶,又疑惑的问道:“该不会是什么炼丹的白眉老道吧?吹嘘自己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那种?”
电视剧中就是这么演的,而最终这国师都不是什么好人,阴谋败露,被男女主合计斩杀。
苏九是真没想到,这大夏也会有国师这一说!
顾知寒:“……”
顾知寒伸手在她的脑袋上敲了一下,语气宠溺又无奈,“你这小脑袋瓜,究竟在想些什么?”
苏九捂着脑袋瞪了他一眼,有些委屈的开口,“这话本子里就是这么写的。”
顾知寒挑眉,“哪个话本子敢这么写?还不得被封了?”
苏九:“???”
“你这走南闯北的,难道就没听说过国师在我大夏的名号?”
“额……”苏九有些心虚,“还真没听说过。”
顾知寒解释道:“这国师确实是厉害,不说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但据说从前推演过国运,预测过一些事,都十分的准确。”
“还有……听说这国师不是什么白眉老道,相反他长得特别俊美,容颜不老。”
“至于你说的什么练丹,这还真没听说过……”
苏九:“……”
好吧,这跟她想象的还真不一样。
“这胡家跟皇子之争有关系,你说这国师会不会也参与其中?”
顾知寒摇头,“天下之大,无奇不有,能掐会算能预测未来的人也不是只有那一个,别瞎想。”
“哦哦。”
苏九点了点头,“反正这事离我们也远得很,咱们能别参和就别参和了。”
“等以后你考取了功名之后,就争取外放如何?”
顾知寒挑眉,他的理想是进翰林当首辅。
这历带的首辅都是在翰林院熬资历的。
若是外放的话……
苏九见他默不作声,试探性的问道:“你不愿意?”
顾知寒道:“我的理想是内阁首辅,而进入翰林院则是进入内阁的一条捷径。”
“大夏几百年来,首辅的位置大多也会从翰林院选取。”
苏九:“……”
“你也说了是大多,而不是全部。”
苏九道:“在我看来,为官者,为国,为民,为天下。”
“先有民,才有家,再有国和天下。”
“一个不深入民心,不为民请命的官,不过是一个空有虚名的官罢了。”
“官再高,再大,又有什么用?”
“朝堂之上,多是喜欢玩弄权术,争权夺利之辈。”
“入翰林,是可以熬资质,三年,五年,十年,你能保证你十年二十年后,你还能保持着那份初心不改?”
“就算有一天你真的坐上了高位,回首过往时,你可记得你做过多少的实事?”
顾知寒:“……”
被苏九这么一说,好像他心中所有的信念在倾刻间全都崩塌了一样。
“顾知寒,你聪明,有才华,我不希望你这些聪明和才华都浪费在与人争权夺利之中,而是放在老百姓之上,真正的为他们为这天下做实事。”
“当然,在翰林也并非不能做实事,但……你这样的智慧和才华……”
“我就怕你还未成长起来,就被人折去了双翼。”
“自己好好想想,你除了你自己,还有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