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农门福妻:首辅大人又苏又撩(326)

作者: 萧茹澜 阅读记录

“这......这......”

苏九云淡风轻的开口,“这是玻璃,制作的话需要用到王家制作青砖的窑炉进行高温煅烧。”

“夫君说,这册子上提到的玻璃主要成分石英砂恰好王家也有?”

“所以,我们想和王家合作来做这笔生意。”

“可现在这个节骨眼上,灾情的事情我们还忙不过来了,哪还有时间和精力去做这玻璃啊?”王老爷道。

苏九淡笑了一声,“王世伯应当清楚,我开了一个作坊生产红薯粉吧?”

“这跟红薯粉有什么关系?”

“当然有。”苏九道:“我们一共有三个作坊,工人达到了将近六百人。”

“除了我大山村内的作坊仅有一百来号人之外,其他两个作坊都有两百多号人。”

“而将近有五百人,都出自那些逃荒过来的灾民。”

“桃花镇的县令,也跟萧知府一样,用衙门今年收上来的赋税购买了不少的粮食救济百姓,但几位应该清楚这远远是不够的。”

“与其完全依靠衙门的救助,不如将那些有劳动力的人全都召集起来,给他们一口饭吃,让他们靠着自己的劳动力生产出一些东西来,有消耗有产出,萧知府这边也轻松许多,而那些灾民们自也会有生的希望。”

苏九说完,又笑了笑道:“那接下来,我们又说回雪灾的事。”

“无论下不下雪,这些灾民们都要安置的不是?”

“因为上次粮价无上限的事,引来了不少的粮商,如今永临是有粮食的,加上边疆那边战事吃紧,九成的百姓都不会轻易的离开永临。”

“那么接下来,大人准备怎么安置这些灾民呢?”

萧知府:“......”

这真是个令人头疼的问题,因为这边有粮食,几乎所有的灾民都聚集在永临。

无端端的多了近两万的灾民,他怎么安置?

以往安置灾民都是将这些灾民重新落户在大大小小的村子里。

可永临一时间又哪里找得出那么多空余的地方来安置?

他之前觉得这是个暖冬,便是这些灾民们不走,也不至于饿死人,边关那边见着旱灾解决应该也会很快的停息了战事,到时候这些百姓们一回去,皆大欢喜了。

谁知道......竟还有后续啊?

收到顾知寒那信的时候,他都没差点将自己的头发给薅没了。

本来心里还存在着一点侥幸吧!

收到胡家那边的消息的时候,那点侥幸心里全没了。

前面他擅自更改律令,好歹救了灾民,算是功过相抵了。

这次若是因为灾民们的安置不当,导致出现大问题,那......他一家老小的人头怕都不保了。

萧知府没回答这问题,倒是萧博文看着苏九问道:“所以,顾三娘子的意思是,跟王家合作生产玻璃,将他们都安置在作坊做工?”

“可顾三娘子可知道这些灾民有多少人?”

“而且,让工人们做工,这些费用花费可不小,咱们既要购买粮食,又要生产玻璃,这......”

苏九倒还真不知道永临的灾民具体有多少人,但从街上那些灾民来看,定是不会少的。

因此,苏九问了一句,“人数可有超过五万?”

众人:“......”

这云淡风轻,轻飘飘的说出一个五万的数字,真是......

“初步统计,约莫有两万五千来人。”萧博文道。

“那幼童,儿童,青年,壮年,女子,老人......按照这样来划分呢?具体的人数你们有统计过吗?”

萧知府和萧博文对视了一眼,均摇头。

他们知道这个数,还是因为每日给这些灾民们派发粮食,才粗略的估算出来的。

那会划分得这么清楚!

“萧大人,王伯伯,可否听听我的意见?”苏九淡然的开口。

“顾三娘子请说。”不能两位长辈开口,萧博文便率先开口。

苏九朝众人微点了下头,然后道:

“第一,我们需要做的是先将所有的灾民数量按照男女,幼童,青年,壮年,老人划分清楚。”

“第二,我们应该清楚,一旦发生雪灾,我们需要准备的东西,比如说:粮食,棉衣,棉被,住房,炭火。”

“第三,手中可动用的银钱有多少。”

“第四,我们能够利用哪些东西进行赚钱。”

“第五......”

苏九一口气,说了将近二十条,逐字逐句的,条理十分的清晰。

说完之后,苏九便道:“将我说的这些全都弄清楚了之后,那么我们接下来要做的便是将这些灾民们进行分工。”

“玻璃的应用方才几位都见过了,可以作为窗户抵挡风雪。”

“划分一部分劳动力,制作出玻璃。”

“划分一批人砍伐一些树木开始建造屋子。”

“年纪大的和幼童我们暂时没法办分配。”

“但这年轻的妇女,可以帮忙烧水做饭,帮忙清理卫生,帮忙浆洗衣裳,冬天来了也需要缝制大量的衣裳,棉被等。”

“灾民中也会有那些个手无寸铁的书生,那么这种统计,记账,需要动笔的工作,就交给他们来做。”

“都是有手有脚的人,一个个坐吃等死等着救济,那怎么可能?”

“而且,将这些人疏散之后,也减少了疾病的发生。”

“至于银钱的话,一方面我们可以和那些粮商们谈一谈合作,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和永临的商人们一起来合作生产这个玻璃。”

“他们只要投钱,我们到时候给他们一定的分成就行,玻璃的主导权在我们的手中,他们不管事,只管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