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禀王爷,王妃她又穷疯了(466)+番外
“这报纸有意思哈,青少年六艺大赛,怎么个参加法?”
说这话的一听就是外地客商,本地土著的腰杆子一下子就硬了,热情的开口,“先生是外地来的吧,之前可有见过报纸?”
见有人主动解惑,这些外地人也是脾气很好,不耻下问。
本地土著带着炫耀的口气说道:“这报纸啊,不得了啊,你们知道报纸后面的大东家是谁不?”
外地人配合的摇头,土著开始他们滔滔不绝的介绍,听的外地人一愣一愣。
事后他们就有一个问题,“京都的人都识字?”
京都,天子脚下,学子都汇集于此,多几个识字的也正常。
本地土著更得意了,长长的一声叹息后说道:“从第一期报纸到现在,京都识字的人少说比之前多了一半啊,报纸便宜,一文钱就能买一张,穷苦人家的孩子拿着报纸慢慢的认上面的字,又有朝廷出了政令,城里多了好些私塾,孩子们上学识个字也方便了,束脩也不贵。”
“就是那卖菜的老妇人报纸瞧的多了,也多认识了几个字。”
“再说了,这上面的写的东西有些你不知道还不行,为了自己不当个睁眼瞎,不多识几个字行吗?”
第421章 激动人心的赛事
好些的外地客商也不是第一次到京都,没想到这次再来竟然发现这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街道干净整洁不说,百姓也不一样了,最开始他们发现都京都卖菜的婆子都能说上两句朝政大事的时候,惊讶坏了。
直到看到那些抱着一个叫报纸到处兜售的孩子们,花了一文钱买下一份报纸,睁眼一下就被震惊的无以复加,上面的那些内容好些都是他们想尽办法都打探不到的,结果在这里一文钱就能买到!!
报纸的大名他们有些听说过,有些看过,但远没有到京都来看到更加的震撼人心,本地人和外人客商介绍,早来的客商又给后来客商介绍,将报纸奉为至宝。
更让他们激动的是,他们就要和户部的大人们坐在一处说话啦,想想就心里激动。
外地人和多半的土著对于这次的青少年大赛就是看个热闹,但家里有孩子的就不一样了,一个个拿着报纸仔细的研究,看看的家里的孩子有没有那一项是合适的,有没有必要去报名。
有汉子激动的开口,“孩子娘,拿一两银子给孩子报一个,连先生都说孩子算数好,别管行不行吧,这是个机会。”
“说不得能取得名次呢,那可真的是光宗耀祖了。”
一两的报名银子可不便宜,但能让孩子学到六艺的家庭本也不贫穷,也省得那些识的两个字的都来报名,加大报馆的工作强度。
最重要的是报纸上刊登的此次评委,有已经致仕的上一任首辅大人,同样致仕的礼部侍郎,宫中的声乐大家等等,花一两银子让自己孩子近距离见一见这些老大人也好啊!!!
当日报馆的开设的报名处就来了许多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在哪里都适合,这些父母们在孩子身上花钱,一丝都不心疼。
时间紧张,任务重,刚上任的钱磊和邱愉就体会到了报馆的忙碌,忙起来那是水都顾不上喝一口,但忙并快乐着。
人群里站着一对圆润润的夫妻,两人看着远处忙碌的钱磊流下了欢喜的泪水,儿子说到报馆上工了他们还不信,没想到是真的啊。
“老钱家的祖坟冒青烟了。”
从此他们的儿子那就是王爷天天见,达官贵人隔山差五见,高人一等。
家里有事再也不用到处求爹爹告奶奶,
“给儿子的同窗准备些厚礼,感谢人家引荐这么好的差事;再给儿子报馆的同僚们准备些礼物,希望他们以后对儿子多多照顾。”
“要不要给安南王妃也送一份啊,多谢人家王爷的提拔,哎哟~~~不行了,我老钱家的礼都送到王爷的门口了,我现在回去给祖宗牌位上香,告诉他们这个天大的喜事。”
夫妻两人抹着激动的泪欢欢喜喜的转身,正在忙碌的钱磊丝毫没有察觉,继续忙碌着。
三日后,京都桂香园为东枢好物品鉴会搭建起来的台子上,‘京都青少年六艺大赛’的牌子已经挂了上去,冠名商是京都水墨斋,主营笔墨纸砚、棋盘和琴。
报了名父母带着各自的孩子乌泱泱的围着台子,今日是第一场初赛,他们已经在桂香园的门口找到了自家孩子的名字,以及上场的日期和时辰。
今日要上场的不停的给自家孩子叮嘱,没轮到也被看看别人的比试,吸取经验,增加自己孩子打入下一轮的机会。
当六艺馆那些身着统一样式的学员们在各自先生的带领下出现时,许多没有报名的孩子露出了羡慕的眼神,也给那些父母带去了极大的压力。
且六艺馆学员的那些父母都是带着喜色,他们是一早就收到了要举办这场活动的消息,提前好好的准备了几日,先行了一步。
秦风登台,示意众人安静,扯着嗓子大声说道:“由报馆举办,水墨斋和六艺馆大力支持的耳京都第一届青少年六艺大赛今日正式举办,由衷的祝愿本次参赛的小神童们都都能发挥出自己的本事,赛出风采,赛出水平。”
“首先,请允许我介绍我们的评委,他们分别是上一任首辅汪老大人..。”
精神矍铄的汪老大人登台,下面的人差点跪了下去,首辅哇,虽然是上一任的,但也是不得了的人物,在秦风的带领下,掌声雷动。
“第二位,上一任礼部侍郎,秦老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