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一个认真的消遣/同船渡(94)
霍汉平已经转身往家走。赵千帆示意霍童别原地发愣了,快步跟上。
刚进家门就听见王兰珍的声音:“接到双庆了?”
“嗯。”霍汉平答应着:“你倒俩杯茶来。”
俩杯?王兰珍好奇,从厨房里探头出来看。
赵千帆笑着点头:“阿姨。”
王兰珍眼睛往大睁了睁,老头子不是说这人以后不会轻易上门了,那这是?
“叫你倒茶。”霍汉平见老伴站那儿傻看,又招呼一句,这才回头交待身后跟着的人:“双庆你把元元放下也歇歇吧,他现在不小了,总抱着不好。”
最后冲着小女儿的心上人:“千帆,进来坐。”
这回被“千帆”俩字惊得眼睛往大睁的,是霍童。
“看什么看。”吃了饭从霍家出来,赵千帆一伸手盖住霍童的脑瓜朝前拧不让看,她那什么眼神,都给他看得不自在了。
霍童还盯着:“你给我爸灌什么迷汤了?”今天这么反常。
“你问我?”他还纳闷呢,虽然对他是好事,但老爷子的转变忒快了,真有点惊悚。
霍童突然想到一点:“难道真被霍真说中了?”
什么?
“她回美国之前,你到国贸接我们那次,夸你呢。”
从她嘴里对她这姐姐的事迹听了多少遍了,那绝对是个挑剔的人,赵千帆不相信她能夸他,直接问:“怎么夸?”
让她想想,哦,她俩当时在家这么聊的:
“童童,这人看着还可以。”
“‘看着’还可以?”
“嗯,为人做事感觉还可以。”
“嘁,他就是个聪明相。”
“哦,那就是个‘灵醒苕’。”
想到这儿,霍童笑眯眯,原话复述。
赵千帆反问:“‘灵醒苕’?”这话他不懂,霍童也不给翻译一下。挺奇怪的——单独相处的时候,这家伙碰到他不懂的本地话,都会主动帮忙解释,现在这样,里头肯定有猫腻。
“嗯,就是机灵鬼的意思。”霍童点头。
“我机灵?”赵千帆开始谦虚:“要比机灵我哪比得过你啊,你才是真正的‘灵醒苕’。”
霍童气得无语。
赵千帆在一旁暗笑:“你不光是灵醒苕,那简直是‘苕脱了节’(傻到顶点)。”说完就跑,想蒙他?没门儿!也不想想他公司里大半是本地人,他来了这半年,本地话也听了个七八成熟,这是夸他?当他面骂他傻,胆儿也太肥了。
“你行了,就你那口音,别说我们的话,难听死。”霍童也不追,在后面恼羞成怒又自知理亏,开始歪找理由。
赵千帆回来伸手把她半搂着往前走:“好,咱不说这个,说刚才。”
“刚才什么?”
“回来路上,当我面夸人气色好,你也悠着点儿。”
霍童扭头打量他,他真计较这个?
赵千帆理直气壮:“我不光想知道这个,我还想知道吃完饭你俩躲阳台上聊什么聊那么半天。”
“聊霍真。” 霍童声音低下去,是真有点难过。
吃完饭姐夫就说北京还有工作挺紧急,不能在W市多待,想尽早带元元过去。老妈听不得这个,收拾了碗筷就进了厨房。剩下老爸也不好扔着赵千帆一个人不管,拿出自己的棋谱随便找话题。
她担心找不到时间跟姐夫细说,得了这个空挡,干脆把人拽到阳台上。
“姐夫,霍真她有没有……"
“童童,以后爸妈还是元元的外公外婆,霍真还是元元的妈妈,你还是他小姨,其他的,就算了。”
“是不是霍真她这回……”
“不是。唉,这么说把,我刚听说她打算长期留那边的时候,是有点失望,但能在北京见她,还是高兴的。不过见那一面,我就知道,不管她回不回国,我们都不可能了。”
“姐夫……”
刚和她结婚那会儿,我们也有挺好的一段,但是很短。霍真她心大,我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就够了,她那时候就对我恨铁不成钢。这回回来,见面一说话,我知道她要的东西更多了,而我现在不想别的:挣点钱,顾住老的,照顾小的,就行了。我和霍真从来就不是同路人。想白了这个,我反而轻松。“
她听着话音不对,而且陈双庆话里的意思虽不好,表情看着却不沉重。于是猜测:
“那你和你们单位的那个?"
陈双庆笑着摇头:
“我跟张雪静说清楚了,我和她,不行。"
他一个不到四十的人,难不成以后打算带着孩子这么过?霍童听了觉得难受,表情上也带出来了,被陈双庆看见,反过来还宽慰她:
“我没想一辈子光棍到底,只不过张雪静她不合适。我虽然心没霍真那么大,但要成天看人家脸色过日子干工作,那也不行,和张雪静,也不是一路人。”
“哎,赵千帆,你觉得我们是一路人不?”霍童突然抬头问。
赵千帆立马点头:“臭味相投。”
“你奶奶说你不长进。”霍童把旧时翻出来,她在医院业务这一块还是挺精的,谁跟他臭味相投!
“是啊,所以找你。”
赵千帆答得那叫理所当然,看完了等她发飙。
霍童停下脚步,望着他不动。
赵千帆不怕她动——动嘴动手都行——就怕她不动。于是全身戒备。
霍童突然伸手。
赵千帆一凛然。
她搂着他的腰:“好吧,就算你是条破船,咱也一块沉了吧。”
“奶奶?”
“嗯。千帆,给我家里去个电话。”
“怎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