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买来的夫郎哭唧唧(416)

作者: 秃尾巴的狐呆呆 阅读记录

整个八月,张鸣曦两边跑,两头操心,所幸店里有白竹,家里有李大贵父子,让他省心不少。

一家人齐心协力,既没耽搁生意,又顺利地完成了秋收。

八月店里生意不如七月红火,主要是中秋节之后天气凉快了,不卖绿豆汤,少了一笔进项。

八月三十一晚上,张鸣曦拿出钱袋和白竹坐在床边算账。

倒也不算太坏。所有开销除外,石头三两银子的长工钱也拿给了娘,净剩十两银子。

不错,干了两个多月,买了牛,连上之前剩余的一共有二十三两纹银。

张鸣曦觉得自己只要攒点钱,就会冒出个窟窿等着,已经有心理阴影了。

他怕钱留着会节外生枝,九月初一下午,趁着午饭已过,晚饭没到的空隙时间,想去赵仁家还钱。

白竹也不喜欢背债,巴不得早点还清欠债,当然无条件同意。

他一直想给两个孩子做两套衣服,两双布鞋做谢礼,但店里事多,他每天忙得很,根本没有时间坐下来好好做针线,只能抽空纳两针鞋底。

现在连鞋底还没纳好,自然拿不出衣服,鞋子,只有等过年了。

赵仁屡次帮忙,空手到底不好,白竹包了一大包卤肉,时令小菜捡了两样,让张鸣曦提着去了。

张鸣曦从赵仁家回来,整个人喜眉笑眼,像飘在空中,踩在云上,飘飘忽忽,晕晕乎乎。

是的,他终于还清了买铺子借的二十两银子,无债一身轻啊。

现在铺子姓张,铺子里挣的每一个钱都姓张了。

他才二十岁,娶了心爱的夫郎,盖了房子,买了铺子,买了田地,买了牛,还清了欠债,人生还有什么不满意的?

……

日子按部就班,井井有条地往前走着。

现在店里生意基本稳定,三人已经习惯熟练了,虽然忙碌,倒也不觉得累,下午还能有个把时辰的空闲时间能休息一下。

平时还好,一旦李立维送了猎物过来,那天的生意必然火爆。

好在李立维忙着盖房子,倒也没时间像过去那样三天两头的跑,实在是想宴宴了,才会上山下套子。

送了猎物过来,白竹当场给钱,李立维反手就把钱给了宴宴。

宴宴不贪心,小钱就拿了,一旦是几百个铜板就坚决不要,让李立维自己拿着,盖好房子后再打几件新家具。

李立维也没时间多待,和宴宴黏黏糊糊地说一阵话,说说房子的进度,问问宴宴的意见,再问问宴宴想要那些新家具,匆匆忙忙的又跑了。

转眼到了十一月,天冷了,炒菜容易冷,白竹学着家里吃饭的样子,让张鸣曦买了一些泥炉瓦罐,供上了泥炉锅子,不管吃多长时间,饭菜还是热乎的。

这样一来,生意十分火爆,这几个月的利润稳定在十四两以上。

店里稳定向好,家里也很顺利。

李大贵父子经过两个月的辛苦,房子盖好了。

地基不要钱,木料早就准备好了,胡秋月做饭,石头兄弟来帮工,加上李立维父子,两间房子花费不多,不到十两银子就盖好了。

这次房子盖着是给李立维娶亲用的,一切标准从严。

新房子和张鸣曦原来的四间房子一样高大气派,唯一不同的是这两间房子门窗开朝院子。

李大贵准备的盖房钱剩下不少,原来的家具大都残破不堪,他干脆弃之不要,重新买了两张大木床搬进新房子里,又换了新铺盖。

李大贵自己房里除了床是新的,其他的都是捡着不太破的旧家具将就着用,李立维房里倒是焕然一新

听从宴宴的意见,李立维买了一套箱柜,一张小桌子,几把椅子,还贴心地给宴宴买了一张梳妆台,卧房里整整齐齐,比张鸣曦的卧房还气派,就等着成亲让宴宴住进来了。

原来家里的破茅草屋还在,李大贵重新砌了围墙,换了新院门,把张鸣曦家的牛羊都赶去茅草屋住,连羊圈牛圈都省了。

现在的院子里只留了鸡圈和猪圈,养了猪鸡,方便喂养,对了,还有蛋黄。

原来的羊圈拆了,在羊圈和围墙之间重新搭了一个大棚子,做了柴房,又把石磨石臼移进棚子。

老院子焕发了新机,院墙高大气派,院门紧实,进门就是一溜六间青砖大瓦房,威风凛凛。

李大贵找风水先生算了个黄道吉日搬家。

张鸣曦关了一天铺子,带着白竹宴宴回家来帮忙搬家,二叔三叔全家都来帮忙,甚是风光热闹。

李大贵想得开,为人不计较,秋收的谷子豆子真的全部送到胡秋月家。

他年纪大了,不太敢进深山打猎了。

平时带着石头种两家的九亩田,五亩地,料理牲口,种菜园,尽心尽力。

胡秋月只需做饭,喂猪喂鸡,其他一概不用操心,日子省心又舒心。

李立维倒是有空就上山下套,卖猎物的钱总交给宴宴。

若是宴宴不要,他就拿给胡秋月,美其名曰让她买肉吃。

当然,这些是小钱,如果是打到了大猎物,卖到一两银子以上,他就自己留着了,毕竟还要攒钱娶媳妇呢!

第381 章 买布做衣服

这种奇葩的拼凑起来的家庭意外的和谐,比一般人家多了一份客气和体谅,却比一般人家更团结。

转眼到了腊月二十六,天冷,家家户户开始忙年,出来吃饭的人少了,店里的生意冷清多了。

张鸣曦惦记着家里,过年要宰猪宰羊,他不在家,也不知道宰了没有,还要买年货,总之很多事,他想关门回去过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