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来,打一架(ABO)(195)

作者: 闻遥 阅读记录

化好妆,帮两人卷了个发型。

就叫助理带着两人去找摄影师拍照。

温言拉着沈棣华的手,两人并肩坐在凳子上,背景是一块红布,两人端坐着,笑着看着镜头。

拍了一两张比较正式的,结婚证够用了,摄影师示意两人可以互动一下,比个爱心什么的。

温言笑着主动比了一半的爱心,示意沈棣华配合他。

沈棣华笑着和他一起比心,比了一个小小的心,然后又比了个大大的心,最后两人对视一笑,摄影师抓拍下这一美好的一幕。

时间紧,任务重,但好在两人长的好看,很出片,质量高,所以很快就进入下一组。

下一组是过年穿的那一套,也是一套毛衣。

因为圣诞节比新年先一步到来,所以经过造型师的建议下,两人拍了套圣诞的。

换好衣服后,造型师先给两人化了个淡妆,然后给两人添加了一些圣诞的饰品,看上去更具圣诞风一些。

弄好装造后,两人去拍照。

两人长的好看,沈棣华长的比温言俊郎一些,但是面对镜头略显僵硬,温言五官柔和可爱一些,但是很有镜头感。

温言察觉出来沈棣华的不自在,有意带动着他互动,终于没有那么僵硬了,显得十分的自然。

剩下来的两套就是那两套秀款了,一套是年前买的,海洋风的,还有一套是昨天买的新出的,版型是西装的版型,白色的西装,融入了点中国风,以及竹子的点缀,少了西装的硬朗和严肃,多了丝高级。

两套秀款,只要两人穿出了韵味,其实很好拍,就算沈棣华镜头感不足,僵硬了些,也能拍出来。

再加上温言有意带动着他互动,偶尔和摄影师一块儿指导他的动作,沈棣华悟性很高,也有可能是拍多了,基本上提点一下,就能做出相应的反应。

所以这一天下来的拍摄,还算是顺利。

因为他们这次拍的有些多了,再加上快下班了,所以不像上次,可以直接选,得先给修图师大致修一下,然后再来通知他们选片。

温言表示理解,随后挽着沈棣华走了,在附近吃了个饭,然后回家洗洗睡!

第129章 世事无常

因为温言付费加急了,所以那组写真很快就出来了,但是因为沈棣华要上班,所以温言订到周末去选片。

公司因为陆广的加入,蒸蒸日上,但是迅速的升长伴随的是,忙得脚不沾地。

以及排的紧凑的酒局,是陆广引荐的人脉。

毕竟工作的重心现在在沈棣华这儿,要想赚钱,就得把资源砸这儿,帮助他快点成长。

沈棣华的酒局,温言一般都是会跟着参加的,有时候是为了留一个人不喝酒开车,有时候是沈棣华实在是喝不了了,就温言上场灌酒。

不过后来招了司机,就是两人一起轮番上阵了,温言打头阵,沈棣华辅助。

陆广这天叫他们去酒吧包厢,温言有点不想去,星期五了哎,该休息了哎!

沈棣华看出了他的情绪,摸了摸他的头发:“你不想去的话,可以不去的。”

“没有!”温言连忙仰起脸否认:“我不是这个意思。”

“那我们收拾收拾一起?”沈棣华好整以暇的歪头看他。

“好!”温言点点头。

简单的收拾了一下,掩藏好一天上班下来的疲惫,因为是去酒吧,他们开的是看上去跳脱一点,玩的开的超跑。

沈棣华下车之前,和温言交代:“如果我们俩都喝酒了,就在附近的酒店凑合一晚,就算你没喝醉,也不能开车。”

放假的时间,估计也会玩到很晚,不好意思再麻烦司机,他们开的是超跑,就算找到了代驾,也坐不下。

“好。”温言点点头:“放心。”

“嗯。”沈棣华点点头,下了车。

正准备绕到副驾给温言开门呢,温言自己下来了。

温言挽着沈棣华的手,等电梯。

两人一起去了陆广发来的包厢号。

温言没进去的时候还没有察觉,只是觉得这个酒吧的名字蛮熟悉的,一进去,喔噢,老熟人啊。

这是温言没有离家出走的时候,有和大哥一起经常去的酒吧,后来叛逆了,想要自由了,为了不被温澜一下子就找到在哪儿,就没怎么去了。

温言看着这熟悉的场景,忍不住眼头直跳,有点担心温澜会在。

温言把包厢号告诉接待,那人带着他们去了包厢。

温言敲敲门进去。

好家伙,都挺眼熟。

想想也是,一个圈子的,汇凌市又只有那么大,陆广从小就和温澜玩一块儿,两人一个圈子的,没有重大变故,圈子基本上就是固定住了的。

可能会有新进来的人,但是之前就在的人,大概率依旧在。

大家都觉得温言挺眼熟的,但没有介绍清楚之前,不太敢胡乱猜测,要是猜对了还好,猜错了就有点得罪人了。

直到陆广介绍道:“他是温言,温澜的弟弟,另一个,是他的男朋友,沈棣华,我入股的公司的总裁。”

“原来是沈总,幸会幸会。”立刻有人来和沈棣华打招呼。

陆广默默给温言撑场子:“之前令人头痛的纨绔子弟,也摇身一变,变成了小温总了呢!”

那人听懂意思,立刻捧场:“小温总好久不见,敬你一杯。”

温言见包厢里面没有温澜的身影,松了一口气。

见有人敬他,温言点头微笑的和他喝酒。

敬完酒,两人一块儿坐到一边。

包厢门被人推开,温言还来不及抬头看是谁,就听见熟悉的声音:“陆广啊,我到停车场看到小言的车了,这个点,估计又是去哪个酒吧了,我先去逮人,待会儿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