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太子 党(118)
对于那座遥远的,存在于记忆中的都市,都蓝有着深入骨髓的渴望。
都蓝有一些中原血统,这从他俊秀的长相可看出一二。
六岁以前,都蓝随母亲居住在长安城。那段日子虽然短暂,但长安城的繁华富庶却在都蓝稚嫩的心灵中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以至于回到突厥王庭后,他依然对那里魂牵梦绕。
那时候,他发誓有一日定要再度回到长安去——以主人的身份君临。
为了这个目的,都蓝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代价。
他虽然是老可汗的儿子,身上却有中原血统,被兄弟们看做异类,并不承认。可想而知,他打败竞争者,最终继承可汗之位的道路有多么艰难。
老可汗死后,突厥在都蓝的领导下越来越强大,渐渐在与大周军的冲突中占了上风。
一次又一次的胜利和丰厚的战利品,使都蓝信心日益高涨,终于,他觉得是向突厥最强大的邻居发起进攻的时候了。
但,突厥惨遭失败。
这失败暂时阻止了都蓝进军中原的脚步,但他的野心一刻也没有停止。
听闻杨进——那名皇子将军——继承太子位的大典马上就要举行,都蓝决定派使臣前往长安城庆贺。
——
突厥使臣一行十五人,在踏入长安城大门的一刻就收到了最周到的招待。
“看来大周的皇帝是个非常谨慎的人。”突厥使馆里,使臣们正聚在房间里用餐,说话的是一名衣饰寻常、三十岁上下的男子。
那男子看似只是一名普通的使臣,但是仔细看就会发现,他说话的时候,连使臣首领都是一副毕恭毕敬的模样。
这人正是突厥可汗都蓝。
当日他决定乔装混在使臣队伍里到长安来,除了想再次亲眼看看这座都市之外,还有另一项秘密计划。
不过这件事除了都蓝自己,并没有其他人知道。
“大周如此富庶,就犹如一块肥肉,人人都想吃上一口,主人怎么能不多护着一些。”使臣首领多禄道。
他留着络腮胡子,长得一副粗野武夫模样,其实内里精明心细,是都蓝手下第一谋士。
多禄的话令其余人纷纷点头。
长安城繁华似锦,商贾如云的景象让这些初来者看花了眼,他们这时候才明白,为什么可汗对这片土地如此执着。
都蓝看着长桌上的菜肴,每一道都精致得像艺术品,味道也美妙得叫人回味无穷,远不是荒芜戈壁上的食物可以比拟的。
“都睁大眼睛,好好看着大周的一切。”都蓝用筷子夹起一片薄如蝉翼的鹿肉:“这里,是天下最好的好地方,能不能据为己有,就看我们的本事了。”
这话让所有突厥人都露出了贪婪的神色,仿佛已经看到突厥铁骑踏破长安城门,无边的财富皆归于他们掌握之中。
——
太子册立大典之前,承乾帝于皇宫内举行了一次宴会,接见来自属国或邻国的使臣,都蓝自然也在其中。
突厥使臣觐见时,承乾帝一眼就看到了走在他身后的一名副使。
那人容貌俊美,与中原人颇有相像之处。他虽不曾开口说话,但举手投足间仿佛都自有一种俾睨天下的气质。
只不过是个突厥人。
承乾帝突然起了兴趣,便笑着问他:“卿是何人?”
使臣首领一怔,冷汗都快下来了。他不知道承乾帝此言是有心还是无心,脑中飞速地想了几种应对之策。无论如何,可汗身份尊贵,决不能陷入危险之中。
都蓝却不卑不亢地行了个礼,语气从人能够镇定地说:“回大周皇帝,我是突厥出访队伍的副使。”
承乾帝看了看一脸紧张的多禄,大笑道:“你们突厥的可汗实在没有识人之才,依朕看,你应该做正使才对。”
“谢大周皇帝称赞,只是多禄大人才华出众之处,却也不是我能比的。可汗对我二人要更熟悉些。”都蓝道。
承乾帝眼中带了几分欣赏,不过这只是个小插曲,他很快又转向其他国家的使臣。
多禄悄悄松了口气,又忍不住在心中腹诽。
都蓝贵为可汗,为何不好好呆在王庭,偏偏要来长安城凑热闹,置自己安危于不顾,实在不像他的风格。
都蓝并不知道属下的哀怨,正饶有兴致地观察这周朝的文武百官。
正在此时,内侍禀报几位皇子到了。他远远看见杨进的身影,想了一想,还是悄悄隐到人群之后。
太子册立大典那日,都蓝并没有出席。
其他十四位使臣都入宫去了,他换上普通百姓的衣服,甩开使馆外的监视者,一个人去了城里。
这一去就是大半日,到大典结束他才返回。
多禄看见都蓝脸上的笑容,不解道:“可汗什么事这样高兴?”
“得偿所愿,自然高兴。”都蓝并不直说,一副神秘模样。
——
虽说杨进与钟秀秀不过是表面夫妻,但面子功夫还是得要做到位。大婚后一连几日,他都带着太子妃熟悉东宫事务。
这日听说承乾帝身体再度抱恙,杨进便同钟秀秀去后宫探望他。
太子的车驾从西门进入后,杨进出声喊停,然后和钟秀秀一道下车,带着几个随从往承乾帝的寝宫毓和殿去。
按照惯例,太子其实有在皇宫内乘坐车辇的权利。不过杨进素来孝顺,一直步行。
待内侍通报完毕,杨进便进了承乾帝的卧房,而后者正靠着床头喝药。
“儿臣(臣妾)见过父皇。”杨进同钟秀秀躬身行礼,承乾帝有些疲惫地摆了摆手,李德宝便唤小太监搬凳子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