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之咸鱼贵妃(225)
乡下小路,这种独轮车最是便宜,宽不过一尺的田埂都能轻松通过, 没有牲口的人家, 这算是很好的东西了。
“不必了, 娘”,曹氏拧着手指,面上是十二分的惶恐, “地里还有活计呢, 我自个儿回去便成了”。
“什么活也没有我的大儿媳妇重要”, 李大娘一锤定音, “老大,还不快去”。
李老大素来孝顺, 他抬头看了一眼老娘,又去看媳妇, 方才低声应承下来,“哎,娘,我这就去”。
曹氏被李大娘拽着,只能在门口等上片刻,不一会儿,李老大便将车推了过来,装喜礼的篮子放在一侧,她爬上了另一侧,两边重量不一样,车子难免有些歪斜,使得木柄重重的压在李老大的右胯上。
人和车的重量都压在他的胯上,肯定是有些痛的,曹氏吓白了脸,当即就想从车上跳下来。
“往里头去一些”,李老大皱眉闷声道。
曹氏不敢拒绝,喏喏应下,将身子紧紧靠在‘鸡冠’上,见李老大紧皱的眉毛松开,她才微不可见的呼出一口气。
从石庙村到她的娘家至少有八里路,虽说她是乡下人,没有缠过小脚,但鞋底软,走路过去也确实累的慌,如今坐车回去,不仅累不着,还能看到路边野桃树的粉色小花。
能挣银钱真好,曹氏想,只盼着羊毛坊能一直开下去。
还有,也许她应该学羊毛坊里的其他姐妹们,攒些银钱傍身。
她虽然胆小嘴笨,但是个心里明白的人,婆婆和当家的对她的好,只是因为她能挣钱,只要她有钱,自然能一辈子好下去。
曹氏干活更起劲了,羊毛坊里她算是最用心的那一批人,红果又是她的徒弟,很快她便学会了新来的纺机,得了胡掌柜的称赞。
只是这回她不再像以前那样将银钱全数上交,而是特意留存了一部分放在胡掌柜这里。
胡掌柜也很得意,他管着的羊毛坊是附近几个镇子上出货最多最快的,听说,上一个出货最多的掌柜已经见到羊毛坊里最厉害的人物——张公公了。
张公公那可是宫里的红人,之前更是在万岁爷身边伺候的,人家说宰相门前七品官,也不知伺候过皇上的张管事是几品,反正不管几品,身上肯定沾的有龙气,他若是能蹭上半分龙气,即便是死了,到地下见了祖宗,也是那个。
若是能再得张公公的青眼,说不定下一个大管事就是他了。
下头的人都是满身的牛劲,张泉春却为银子愁得头发一把一把的掉,身后的辫子细的跟麻绳一样在背后直晃荡,一阵风都能吹起来,没有办法,他只能叫人编一假发进去遮丑。
是真没钱。
羊毛坊每天都在烧银子,收羊毛要银子,人工要银子,地方铺子都要银子,之前冬日里售卖的好,羊毛坊勉强还能支撑下去,可如今天气渐暖,这银子便只出不进,令人心焦。
皇上说可以从国库用银,可宫里的消息最是灵通,张泉春不仅知晓国库无银,就连外头的有些地方衙门也没钱。
据说,直隶总督都跟万岁爷哭了好几回穷,说是几年前打仗时买马的钱不够,只能挪用粮钱,康熙四十六年赈灾,又只能挪用俸工银偿还所挪用的钱粮,倒腾来倒腾去,最后的结果是直隶那边的大人们未来五年都不能发俸禄了。
这都是个什么事。
张泉春虽是个太监,但也算眼明心亮,绕来绕去,根子还在银子上头,也不知这回,四爷能不能讨回银钱。
*
四爷更忙了。
耿清宁发现他总是一阵一阵的忙,若是皇上派给他差事,他就忙的不得了,若是无差事傍身,他陪她陪孩子的时间就会多上不少,有时还亲自给孩子们上课。
这一段时日应该是有差事,忙得不见人影,连前院都很少回。
四爷确实很忙,国库讨银第一步是清算账册,满满一屋子的账本,打算盘珠子都得打到明年去。
他本想问皇上讨十三爷来用,为此甚至安排十三福晋的阿玛马尔汉以老病乞休,可皇上压根不让他把求情的话说出口。
不过,他转念一想也是好事,十三的腿一时半会还好不了,多休整一下也不是坏事,只是若是皇上一直不消气,十三这个阿哥就算是废了。
四爷叹了一口气,带着户部的人不停的拨着算盘,一时间,闷热的屋子里只有算盘珠子的声音。
苏培盛见主子爷的后心已经被汗透,露出的一截脖子也像是起了痱子,心里跟凉水进了热油似的,只是大人们都在忙活,没有他说话的地儿。
好不容易到了饭点,四爷虽无心用膳,但这些大人也忙活了一上午,总不能叫人饿肚子,他起身到后头的屋子去了,他若是在这里,其他人肯定是要拘谨的。
苏培盛一路小跑,带着全公公将热水提进来,伺候四爷洗漱更衣,又小心翼翼的将膳盒提过来,“爷,您该用膳了”。
膳桌上摆了一桌子的菜,一道小炒三丝,一道黄金肉片,一道口蘑炒鸡片,一道溜鲜虾,虽说是外膳房做的,但因着伺候的人是雍亲王,下头的人也是殷勤的不得了,个个色香味俱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