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之咸鱼贵妃(331)
苏培盛一一应下,刚将事情交代给小全子,就见主子爷抬腿往外走去,看那方向,应当是往行宫外去了。
他一面忙不迭的叫人备马,一面心中思量着,昨日不是说好了今日一早给太子爷请安吗,怎么有空去外头?
他满头雾水,仍飞快的撵上去,反正主子爷如何做他们听着就成,做奴才的,本来就不必想太多。
清晨的阳光洒在草原上,小草上点点露珠反射出光芒,一闪一闪的,分外华丽。
最中间的明黄色的御帐大而庄严,旗帜随风飘扬,上头的五爪金龙张牙舞爪,好不厉害。
四爷到的时候,帐外已经有不少人正在候着,他甚至还在这群人里头看见了太子的身影。
太子也要和他们一样,在外头等着吗?
御帐前,四爷没敢说话,只对着太子笑了一下,算是打招呼。
太子摆摆手,二人目光短暂交视,他们都觉得对方应该明白了自己的意思。
四爷就安心的等在那里。
等到太阳爬到半空中的时候,梁九功出来将太子请了进去。
四爷抬头看了一下天,旗帜的阴影正好落在太子刚才站的地方,他还没来得及想什么,就见帘子被撩开,太子被人送了出来。
这么快?!
他心中一惊,面上却丝毫不显,因为梁九功已经笑眯眯的看着他,口中请道,“雍王爷,跟咱家走罢”。
四爷点点头,抬脚进了帐子。
御帐很大,皇上坐在深处的案几后头,他伏在厚重且大的案几上,整个人看上去有些佝偻,被周围的宏大的一切显得瘦而小。
他不再是以前那个伟岸到让人不敢直视的皇上了。
四爷低头不敢再看,在帐子里走出几步就跪了下去,将怀里的折子托举在手上,“给汗阿玛请安,汉阿玛万安”。
身边有人轻手轻脚的走过来接过他手中的东西,四爷却只低着头,盯着满地铺着的羊毛地毯看。
虽说已经立秋,但秋老虎正盛,还需避暑,哪里会需要这种保暖的东西。
还是说,万岁爷现在已经开始怕冷了。
要知道,怕冷,这是身体衰退的老人才会有的症状。
四爷不敢再看,微微抬头,平视前方,正好看见书案后瘦弱的双腿。
宽阔深邃的帐篷内极为安静,一群人杵在地上却仿若木头,甚至能听见纸张摩挲的声音,又过了好一会儿,上首才传来声音,“你倒是个有心的”。
自己过来请安,上的折子里头竟然还有老十三的。
这让皇上想去去年乾清宫里头肆意生长的薇草,没想到,他进了后宫,永和宫那里也满是绿色。
但凡被老四放在心上的人,他是一个也没落下。
不过,这也不算是件坏事。
他微微抬手,一旁的梁九功已经窜到四爷身边,笑呵呵的把人扶起来。
万岁爷面前,他们自然是没有座的,四爷谢过,垂手恭敬的站在一侧,只听见上头传来问话声。
“这回你来这边,可曾察觉此处有何变化?”
四爷全身肌肉紧绷到微微发抖,他缓缓的吸了一口气,像是在思量这一路的变化,片刻后才一字一句斟酌着说道,“儿臣一路上看到牛羊成群,牧民怡然自乐,虽说此处水草仿若不如往年丰茂,但大家日子都过得不错”。
他说得很委婉。
皇上笑了一声,“你呀,竟也学会了这套圆滑的做派”。
明明知道,朕问得不是此事。
“不过,你说得这些朕也看在眼里”,皇上还是被四爷说的这些吸引了心神,他沉吟着说道,“这个法子虽然耗费银钱颇多,却不伤一兵一卒,总体而言,勉强算是个好的”。
他虽然身为满族,却是这大清的皇帝,这块土地上的任何人都是他的子民,虽说近些年他让了些利益给那些老功臣们,但底层的民众才是他的立政根基。
这很好理解,历朝历代,贪污受贿搜刮民脂民膏的都是官员,做皇帝的都希望老百姓们能够安定的生活,才能让他的统治稳定。
不打仗,对很多老百姓来说,已经是一种极为幸福的生活了,至于能不能填饱肚皮,反正他们从祖上到现在一直都是挨饿的状态,不也能一直延续到今日,忍一忍也就过去了。
四爷低头拱手道,“都是汗阿玛圣明,才有如今之盛景,汗阿玛才是百姓之福”。
皇上哈哈大笑,“朕看你不仅圆滑了些,甚至还会怕马屁了”。
四爷面色不变,看上去满是诚心实意,“儿臣说的都是肺腑之言,国库空虚,皇上破釜沉舟才有如今之成效”。
他真不是奉承,国库事关重大,汗阿玛力排众议支持他回收欠银,才会有如今之成效。
一旁的梁九功面带微笑,嘴角却在不停地抽搐,都说雍亲王冷面王爷,可刚才进来的时候顺手赏了他一个成色极好的扳指,如今又将万岁爷哄得如此开心。
那句话怎么说的,冷脸的人不拍马屁,偶尔拍一次,大家都觉得他是真心实意,绝无假话。
皇上笑了一会儿,不知怎的,突然咳嗽了一会儿,四爷正要关心几句,却见梁九功已经侧挡在他身前,将万岁爷挡的一干二净,什么也看不见。
“王爷,这边请吧”,梁九功做出一个送客的姿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