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婚夜,被渣过的偏执陛下黑化了(442)
虞甜轻轻敲击着桌面,眼睛突然一亮,笑吟吟道:“这事儿其实倒也简单。”
傅明礼闻言坐直了身子:“娘亲可是有何高见?”
“这些人的目的无非是想败坏你父皇的名声,为祁王造势,使他谋朝篡位名正言顺,那我们就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虞甜眼里流转着盈盈的光:“你去请几个说书的,将我们在外的那些事迹编撰成话本子,让他们日日在盛京的茶楼饭馆里说,最好还能让这些话本子流传到京外去。”
百姓最愿意相信自己亲眼看到,亲耳听到的,将这些消息散布到他们日常生活中,比官家的辟谣会更有效。
祁王派人散布谣言也是这个道理,不论是不是真的,说的人多了总能变成真的。
那他们就歌颂傅凛知的事迹,让百姓们亲耳听听,他们的陛下都默默为他们做了些什么。
傅明礼眼睛亮了起来,他并不愚笨,相反十分聪明,虞甜只需稍稍一提他便能明白其中用意,以及是否可行。
这方法的成本低不说,而且十分可行。
傅明礼站了起来:“儿臣马上让人去办!”
他急急走出几步,又回过头来,露出洁白的牙齿,“多谢娘亲提点。”
虞甜瞧着他的背影,忍俊不禁。
傅明礼的行动力十分迅速,当即秘而不宣地找了京中好几个颇有名的说书人进宫,连夜编撰话本,次日便将这些话本传往盛京大大小小的茶楼。
季明轩目露赞叹:“表嫂这一招实在高明,恐怕那祁王做梦也想不到,自己辛苦一场,反而为他人做了嫁衣。”
说不定经历这么一遭,傅凛知在民众心中的影响还会发生好转。
傅明礼颇有些与有荣焉地扬起下巴:“我娘亲自然是顶顶聪明的!”
季明轩看不下去:“又没夸你,你得意个什么劲儿?”
*
次日,虞甜刚用过早膳,坤宁宫也迎来了客人。
太常寺卿夫人带着女儿早早地进了宫。
虞甜听说人已经等在外边了,搁了茶杯:“请人进来吧。”
拂月出去请人,回来时身后跟着两人。
母女俩十分规矩地没有乱看,端端正正行了跪拜礼。
“给皇后娘娘请安,皇后娘娘万福。”
虞甜点点头,语气温和:“免礼,快起来吧。”
太常寺卿夫人夫家姓吴,吴夫人闻言没有立即起身,而是声音哽咽道:“臣妇今日进宫求见娘娘,是特意前来感谢娘娘的救命之恩,多谢娘娘救小女一命!”
吴小姐也重重磕了个头,泣不成声:“臣女谢过皇后娘娘救命之恩。”
虞甜叹了口气,起身将两人亲自扶起来:“不必客气,本宫也是随手而为。”
二人顺着她的力道起身,抬起通红的眼睛,虞甜弯了弯唇:“吴小姐是陛下的子民,也是本宫的子民,子民有难,本宫焉有不救的道理?”
吴夫人捏着帕子擦了擦眼角,回想起当时的情况,女儿突然失踪后,她只觉得天都塌了。
成日吃也吃不好睡也睡不着,日渐消瘦下去。
盛京常有女子失踪,只要落到那些拐子手里,别管你是普通人家还是官家小姐,都找不回来。
吴家不是没派人找,甚至还报了官,可人早就在千里之外,他们哪里找的回来?
她一想到女儿可能经历的事情,便悔的肝肠寸断,本以为这辈子都无望再见到女儿,没想到女儿突然回来了,还是让陛下的人送回来的!
吴小姐归家之后便抽泣着将她的经历说给家人听,原来竟然是皇后娘娘和陛下偶然路过救了她!
吴氏夫妇又是后怕又是感激,奈何皇后娘娘和陛下一直没回宫,他们想感谢也找不到人。
如今听闻皇后娘娘回了宫,吴夫人便领着女儿亲自登门拜谢了。
虞甜给二人赐了座,又耐心听了一通感谢的言辞,待她们情绪平复下来,才出声安抚:“不管怎么样,事情已经过去了,人总得往前看。”
她看了眼吴小姐,稍有迟疑,“吴小姐还没议亲吗?”
说到这个话题,母女二人脸上都闪过黯然。
吴小姐抿紧了唇,笑容苦涩:“不敢欺瞒皇后娘娘,臣女经历了这一遭,已无心婚嫁之事。”
经历了这样的事,有哪个正经人家会愿意娶她呢?
就算有,她自己心里也始终会有芥蒂。
同为女子,虞甜很能明白她的顾虑:“事情并非你的错,是那些拐子丧尽天良,不要太过苛责于自己。”
她咬了咬唇:“你若是愿意,本宫也可以为你指婚。”
她深知这个时代女子的不易,分明不是她们的错,却要由她们来承担后果。
如果是她赐婚,不会有人敢说什么闲话,只是人选必须慎重,若是品行不端,那无疑是一桩孽缘。
吴小姐却坚定地摇了摇头:“臣女谢过娘娘好意,可臣女不想嫁人。”
就算皇后娘娘为她赐了婚,可难保未来夫家得知了她的经历后不会心存不满,她没必要让皇后娘娘做这个坏人担上不好的名声。
吴夫人清楚女儿的想法,心疼却也尊重,对虞甜的好意更是感激不已。
“娘娘有心,只是小女心意已决,我们做父母的,选择尊重她的意愿。”
生死这种大事都经历过了,嫁不嫁人又有什么,左右吴家养一个女儿还是养得起的!
说实话被拒绝在虞甜的意料之中,她没有太过坚持,提出了自己的真正目的:“那不知吴小姐可愿意进宫做女官?”
这是她想到的最好的出路,做了女官,既能免遭非议,也能为她自己搏个前途,纵然一辈子不嫁人,也不必看人脸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