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追求的清穿(572)
十四试着打了几回圆场,奈何康熙就是不接招…
敦庆帝只好出声,说康熙今儿已经喝得有些过量了,为了身体健康,不能再喝了,然后便说自己也得去和兄弟们喝一杯,便硬拉着八爷走了。留下十四陪康熙。
看着八爷落寞的神情,敦庆帝也不好开口劝什么,只能徒劳的说,“皇阿玛年纪大了。性子更拗了…”
其实敦庆帝也觉得康熙很不公平,大哥,八哥,康熙不理他们那是真的不理,估摸着至于他们有条小命活在世上,康熙就绝对不会过问一二,而废太子那边,康熙明面上也是不理,可私房银子却给了不老少啊…
这一碗水怎么偏得这么厉害啊…
三爷他们见敦庆帝过来,纷纷起身,端起了酒杯,“皇上…”
敦庆帝扫了一眼桌子,后面上的小碟子里的菜又只剩下了一点点,咳, 只能装作没看到了,幸好九哥不在啊,幸好十四弟去陪皇阿玛了啊,否则,自己肯定会现场接受到告状的…
百日宴结束后,弘历就挨批了,“有你那么办事的嘛?怎么的也要多准备几桌菜在那备着吧?”敦庆帝指着弘历的鼻子训道,“朕都不好意思去瞧那桌上的菜…”
弘历耷拉着脑袋,老实听着敦庆帝训斥,没敢反驳。
弘丰打着哈哈笑道,“皇阿玛,四弟自己还掏了40两银子的呢,呵呵,四弟本来就没啥积蓄,还欠了好些债,呵呵…”
内务府拨的预算刚刚够支付菜品和酒钱,但是,每个锅里不还得装个小锅嘛,那铁皮还得另外掏钱做啊,500个呢,这笔钱可是弘历自己付的款。
暔暔百日宴可是省下了将近10两银子呢,本着节约归己的原则,皇后将剩余的款拨到了暔暔的个人账户中…
这两厢一对比,弘历便将钱包捂得格外的紧,有比较才能发现差距嘛,发现了差距就得努力缩小差距不是…因此,这菜便没多预备,谁知道康熙爷要临时换大锅吃嘛…
不过,其他客人倒还没意识到菜品备少了,虽然每盘的分量不多,但盘子多啊,因此,白汤的美味倒还千真万确的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宫里的御厨就是不一般啊…
弘历的叔伯们也不好大张旗鼓的去宣扬,他们连肚子底都没填上,因此,整个百日宴倒没什么不好的风评流传到市井小巷,和朝鲜美食相比,大家更推崇锅子些,只是汤料的配方不好搞啊,遗憾,遗憾…
唐燕回家后,给婆婆妯娌显摆吹嘘了一个多月,宫里的菜就是精细啊,贵人们就是吃得少啊,那味道,就是美啊…
李真也给唐烨夸道,“俺吃了红锅的呢,也好吃…”
“没人找你碴吧?”唐烨比较关心这个。
“没,俺也没去给八爷十四王爷见礼,呵呵,隔得太远了,呵呵,俺不好去。”李真一脸的轻松。
唐烨放心的笑了,“那就好。”
对于那个来添堵的巴尔拉氏,唐烨不打算给蜜儿说,也叮嘱了唐王氏,别在蜜儿面前提,唐烨并不是一个要将小事闹大的性子,得过且过吧。
巴尔拉氏能这样肆无忌惮的当众挑衅,想来也是有些依仗的,蜜儿毕竟根基未稳,还是别贸然和人对上的好,再说了,唐烨认为这些东西只要不影响到自己和李真的生活。就随他们去吧,说累了,总会停的。自己若真唆使蜜儿钉是钉卯是卯的闹起来,自己不见得能讨得了好,那又何苦来哉…
因此。唐烨未提雅朗一个字,第二日就和李真返回了房山。
唐烨并不认为自己心狠。如果说自己天天念叨雅朗,雅朗就一定会好,那么,就是每天念上一千遍、一万遍,哪怕念个十年,二十年,唐烨眉头都不会皱一下。可事实却是,念了也白念…
反正没最新消息,那就是雅朗依旧还看不见啊,还有什么好打探的…
回到房山后,一切按部就班,除了达汗突然说,船不租了外, 没其他任何突然事件。
达汗如今挺喜欢蒸汽机研发作坊的,就李真说,隔三岔五就会跑了来。身边还会带个洋人先生。
然后,唐烨才知道,上书房和宗学里是有洋人先生的,当时敦庆帝从安居岛回来的时候。带了两个师傅,有一个好像还很有名,专门教皇子算学之类的,后来慢慢的也招了几个人在宗学任职,还有几个在翰林院开讲座,和喜欢研究奇门异数的人一起切磋。
唐烨虽然认为敦庆帝在教育领域上的步伐可以再大一点,但想到语言问题,倒也没苛责敦庆帝干嘛不将算学普及到官学学堂去。
李真还是非常努力的在蒸汽机理论的边缘徘徊着,憋着一股儿劲儿的想冲破边缘的围栏…
就在生活无甚么波澜的时候,三牛的信到了,李真继父去世了…
这年头孝字大于天,虽然是继父,但也是父啊,李真若不回去奔丧,这怕将会成为他一辈子的污点…
大家一商量,李真是肯定得回去的,五丫带着三牛的长子,也得一起回去,而唐烨,唐高林的意见是应该回去,李真则是觉得可回可不回,但希望唐烨能跟着一起回去,“俺和五丫两人上路,不好照顾…”
唐烨无所谓,就当旅游吧,但是,李真需要守孝三年嘛?
虽然李真没中秀才,也没通过公务员考试,但如今却是实实在在的在领朝廷俸禄啊,朝廷的人不是流行要丁忧嘛?李真没资格丁忧,但是不是要守孝呢?
但穷苦人家可不兴这个,真守孝三年,那得耽搁多少事啊?守不起呢,因此,守孝三年一般都是读书人和有家底的人才遵守的,穷苦人家,一般就守个大半年,该迎娶还得迎娶,该出嫁的还得出嫁,该生孩子还得生,无他,生活压力所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