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有追求的清穿(577)

作者: 子一十四 阅读记录

唐烨突然想到,皇子们那么抠门,是不是因为敦庆帝天天给他们哭穷的缘由啊?呵呵。这样也好,至少不会有乾隆那败家子了,不过。唐烨觉得敦庆帝在节流方面也许做得还不错,可在开源上就有些保守了,要丰盈国库,那肯定是要去美洲弄块殖民地啊,真不知敦庆帝怎么想的,竟然不全力支持四爷的远洋计划,难道他的确不是穿的?一想到敦庆帝到底是不是穿越同仁,唐烨就一个头两个大,不能想了,这事从来都是越想越糊涂。还是想怎么让李家村脱贫致富吧…

于是,唐烨便将想法给李真说了。

“怎么出力?”李真问道。

一个靠天吃饭,离县城远、又非交通要的小村庄,想发展经济,还真是无从下手。

“爹当时怎么会走到你们村子来的?”唐烨挺纳闷的。

“这边去兰州要近些呢,就是路不好走。咱们这马车还能过,再往前走,就得翻山,没大路的。”李真道,“所以,商队不走这边,都从县城过。”

喔,那就修路?唐烨摇摇头,修路开支太大,远远超过了自家的能力范围。

要想富,先修路,看来是不行了,那么还能干嘛呢?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这八个字于是出现在了唐烨脑海里。

要改变山村的面貌可不是能一蹴而就的,得徐徐图之,那么教育就得提上日程了。

唐烨觉得支持教育是非常可行的,如今官学不都开到各个县了嘛,朝廷的便宜不占白不占,“李真,要不你给里正说说,统计一下村里想送孩子读书或学手艺的人…”

李真有些吃惊,“叶子,这花费不少呢,俺们应付起来怕吃力呢,先生的束脩不便宜,给匠人当学徒也得给钱的,村子里人不少…”

唐烨白了李真一眼,“谁说咱们家要请先生了,县城不是有官学嘛,咱们在县城租个房子,请个婆子做一日三餐,咱们村去县城官学或官学作坊的孩子免费在那吃住,村子里能有多少孩子去,二十个,三十个?官学作坊可得排呢,不见得报名就能上,村子里每年最多就三十个人去,又不用大鱼大肉的,管饱就行,一个孩子一天的伙食费就算4文钱吧,三十个孩子,一个月就是3600文,加上房租厨娘,每个月6两银子足够了,这开支,咱们还能应付。”

“每个月6两银子呢,”李真觉得这已经是笔巨款了,“咱们能负担得起嘛,这还不如请个私塾先生呢。”

唐烨道,“那匠人呢?你得算这笔帐啊,真正送去读私塾的怕不多,庄稼人还是更多的想学门手艺…再说了,朝廷办官学,咱们得支持啊。”

“那不如在村里办个织布作坊,用梭子织布,大家织得快,也能挣两钱,到时他们自己决定是否将娃送去读书或学手艺…”李真建议着。

“咱们在陕西没生意伙伴,布织出来了,卖给谁,这还是个大问题,三牛是想伺候庄稼的,你不能让他又接手这事吧?”唐烨道,“运到京里来,这成本就高了。”

“可每个月6两,一年就72两呢,小一百两了。”李真有些肉疼,“得买多少地啊…”

“你是不是觉得不如直接将钱分给村里人?”唐烨问道。

李真忙摇头,“俺也舍不得。”

唐烨一阵闷笑,“咱们如今只是现钱紧些,生意都还过得去,每年额外给出这笔钱,其他地方紧紧也就成了,钱呢,你不用过于担心,我有分寸的。反正你好好想想吧。”

李真还是很纠结的,在李家正式宴请里正和村里长辈时---回村当晚的晚饭不算,因为太仓促了,不怎么丰厚。所以,李家特意又通知了里正他们,另外还有宴席的,这次宴席,三牛和四牛早早的就到镇上去采购了,新鲜肉,鸡鸭鱼都有。唐烨还亲自炒了几个菜,吃得客人们都啧啧不已---,以及在里正和几家长辈回请李真时,李真都没吱声,直到快要起程回京了,李真才下定决心,将里正和村里的长辈请到了堂屋,把资助村里适龄儿童读书或学手艺的想法提了出来。

于是。村子里一下沸腾了。

原本已经安静下来的李家马上又人满为患,大家纷纷来打探消息,“是真的不?”“有啥条件啊?”“俺上回和你大嫂吵架真是糊涂了。俺特意来赔个不是”“五牛他娘,你还记仇啊…”

院子里从早到晚都是类似的话语。

大嫂却对五丫叽歪了,“那得花多少银子啊,给家里拿也没拿那么多啊…”

“这是做善事,”五丫道,“能一样嘛。”五丫和大嫂亲姐妹,说话也随便得多。

“那也该先给家里拿了,余下的再做善事嘛…”大嫂有些不满。

“家里?”五丫道,“家里养了三哥几年啊,要不是三哥境遇好。如今还不知在哪儿起早摸黑的做工呢,也是三哥心慈,要换了别人,会和家里往来?要不是三哥当时送了腊肉回来,二哥上哪儿娶媳妇去,当时没分家。你和大哥还不得为了修房子受累啊,你忘了,当时腊肉送来了,你高兴成啥样了…”

“我没说你三哥不好,”大嫂争辩道,“每年过节给捎的东西也值钱呢,我记着他的好呢,可是,他这么拿白花花的银子去便宜外人,总觉得想不过…”

“便宜外人?”五丫道,“三哥这么做,便宜的是咱们,日后咱们在村里,谁不敬着咱们,就连里正,对咱们也得客客气气的呢。”

大嫂想了想,好像是这么个理,“也对,唉,不知道日后你三哥还送年礼来不…”

上一篇: 异世独霸 下一篇: 重生之风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