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咸鱼的美食打卡日常(55)

作者: 压缩糖片 阅读记录

干这个行当的讲究海运,同龄的打渔人之间彼此看不顺眼,怎会承认技不如人。

“这么大的活鱼,确实不易得。”木兰的评价中肯。

许三七也是头一次见这么大的鱼,有些可惜:“送到南城估计得翻肚皮了。”

“不会的。”祝欢摇摇头,说:“官府有他们养鱼的法子,官船快,去南城也就半日。”

从南城走水路运到摇光也是半日,去天权就更近了,不过前提得是开阳的船。

官船半载是指装满一半的船舱便不收了,船上配的都是水性极好的官兵,能应敌也擅捕捞,她们站了一会儿,等官船起锚开拔了,就是渡口最热闹的时候。

舳舻相继,渔人不上岸,就在船上做起生意,官船收鱼比市价略高些,赶集日官船挑剩下的鱼价格则比平日低,还有鱿鱼,海胆之类的海货,更是便宜。

围在这儿的人除了瞧热闹外,也就是赶这趟便宜。

最排头的船是方才说的周家,官船一走,他家的鱼获便被一抢而空,省得后头的船拿踏板出来了,趁这会儿功夫又能出海一趟。

挨着岸边的船用麻绳相系,两船之间用木头踏板相连,绑实了便能过人。

人散开了,内市的摊子也支起来了,司官收了摊费给一个个摊位挂上牌子。

“先去船上。”木兰把小枣放下来,对许三七道。

“好。”

密密麻麻的船连着,踏上踏板,蔚蓝的海面倒映出摇摇晃晃的人影,许三七被晃得眼晕,木兰扶住她,忍不住提议:“要不你留在岸上?”

许三七有些脸红,吸了口气缓过那一阵眩晕,她坚持道:“没事,走吧。”

只要不刻意往脚底下看,其实习惯了也还好。

祝欢说先去找她哥,许三七看上了一筐鱼在讲价,闻言说一会儿也去她家船上瞧瞧。

那卖鱼的一听这话,痛快给了个好价,许三七掏了钱,见网里还有两只鱿鱼,问:“这怎么卖?”

“你加一个子儿凑个吉利数,就算添头给你了。”船夫说。

“成。”

木兰看着倒入筐子里的鱼,嘴角不自觉地勾起,待许三七转过身,又装作没事人似的催促:“买完走了,去看别家。”

有的船上不仅有刚捞上来的新鲜鱼虾,还卖晒干的海货,许三七买了好几扎海带,虾米买了一罐子,紫菜条也买了不少。

“咸鱼不要?”那卖主瞧她买的多,试探地问。

“不要。”还没到要买咸鱼的时候,买回去也是放着,不如回头自己腌。

祝欢家的船就在隔壁,她听见说话声,从船舱钻出来,笑着招呼她们。

许三七脚才落地,就被她拽着去看自家的好货,祝风坐在里头,见有人进来,局促地起身,船舱一阵晃。

“随...随意看........”被妹妹瞪了一眼的青年说话都结巴了。

船舱里放了三四个木桶,两个大木盆并排摆在船尾,许三七买了半桶活虾,两盆大黄鱼,又要了六只蟹。

“这个没肉,不......值钱。”祝风比划着,话说得艰难。

“我知道。”许三七点头,利落地掏钱,随口解释:“我拿回去蒸着吃。”

海城人不怎么爱吃蟹,这东西会挂坏渔网,也卖不了几个钱。

吃蟹得配橙醋,有些地方的人爱吃酱蟹,或是做红膏炒蟹,蟹粉也是一道好材料,光她知道的吃法就有很多,其中蒸蟹最为方便。

许三七从祝欢口中得知她阿爹昨日刚从南城回来。

“他这会儿正在上头摆摊呢,我带你去瞧瞧?”她问。

摆摊的鱼已经有着落了,许三七也歇了买海货的心思,看了眼木兰。

“你想去就去。”木兰低头和她对视一眼,轻声道。

“那好。”

许三七答应了,心想要是能碰见卖鸡蛋的就更好了,到时候再买上几十个陶碗,明日她就能出摊。

第32章 酸辣粉

上了岸,朝西南方远眺,鱼卖空了,有些渔船便离港了,三三两两的飘在海面上,海鸟在船头落脚,见渔网拖上甲板,就冲上去抢些小鱼小虾,一点儿也不怕人。

祝家的摊子摆得偏,祝欢带着她们在人群里钻来钻去,好不容易才找对了地方。

说来也巧,摊主许三七认识,是上回卖她玉米的阿叔。

祝欢显然提前打过招呼,不善言辞的中年男人对着她们挤出一个笑来,“你们...你们挑......”

许三七被祝欢自来熟地挽着,悄声和她说:“你哥和你阿爹真像。”

祝欢不解,问:“长相吗?”

她哥长得虽然不算清秀,晒得也黑了些,但五官还是好看的,别人都说他和阿爹一点儿也不像......

许三七意味深长地摇头,像是想起了什么,又说:“你也像的。”

“我???”

木兰在一旁听着,顿了顿,认真地肯定道:“是很像。”

祝欢原地凌乱,许三七则是弯腰挑了两袋玉米,见摊子上有糯米,问:“祝叔,糯米怎么卖?”

“一斗...给六十文吧。”

许三七没讲价,果断要了一袋子,黄米也要了些,因她在看,祝家老爹把摊上的麻袋都解开了,一时间倒是吸引了不少人。

原因无他,摊子上着实有好些新鲜东西。

“这还有花生,我看几个天权人都在卖这东西,就换了些。”他给许三七装了一小袋,叫她拿回去尝尝。

炒花生米是道好下酒菜,炖猪脚汤也不错,炸过之后也能当个解馋的零嘴,许三七没推脱,又买了半袋子绿豆。

结了钱,又顺着人潮逛了逛,左右还是太挤了,她看上一家卖的燕麦,但周围都是问价的,几个婶娘围着摊子想便宜两文买小米,她插不上话,只能默默退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