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嫡姐换亲之后(256)
半晌,奶娘叹道:“姑娘也太难了。不像二姑娘当年,只要一心跟着太太——”
“这话不好听,嬷嬷别再说了。”纪明宜严肃道。
她问:“二姐姐难道是自己愿意只能跟着太太的吗?”
二姐姐是自己愿意没有姨娘,也没有同母的兄弟姐妹的吗?
……
午饭后,温夫人终于把纪明远全须全尾接了回来。
母子俩说不得几句话,她便催儿子去收拾行李:“明日一早就走,别耽误了。”
“太太。”纪明远却没起身。
“还是不去二姐姐家了。”他说,“大姐姐有孕小心,不便回来,我去舅舅家住几日,陪伴大姐姐,太太也能安心。”
温夫人一顿。
“怎么不去?”她笑道,“早和你二姐姐说好了——”
“新年节庆,崔御史和孟淑人不便,二姐姐必然忙碌。且崔宅还有孟家人,我独身一人,又何必打扰他们自家团圆?”
看着母亲,纪明远笑说:“倒是去陪伴外祖母和大姐姐,我也能自在些。”
温夫人欲言又止。
明远是长大了。
她便屏退仆从,细说:“你虽不好跟他们同去亲友家中拜望,他们自家总要办年酒,人来客至,难道真不叫你露面说话?家中情景,你也知晓,你父亲这样……你多交好一门朋友,就是多一条退路啊。”
“母亲,”纪明远起身,“不管怎样,我也只是安国公之子,并非崔家之子。”
温夫人怔然良久。
“你自己心里有数……那便依你吧。”她叹,“我着人去崔家,就说明日你不去,是你自己的主意。”
她是病中精神不好,一时疏忽,又左犟起来,连错数次,竟弄到和明遥无可挽回的地步。
但明远懂事,还盼明遥能记着些,别把这从小和她一起长大的兄弟,也冷心割舍了去。
-
纪明远不来了,正月初二日,纪明遥便正常回“娘家”探望。
大半年没到安国公府,一切似乎仍无变化。只有温夫人眼角多了两条细纹,四妹妹长高了两寸,看上去像大姑娘了,明丰也长到六岁,年后要开始上学。还有丫头婆子多了几个,少了几个。
徐老夫人直接说不见她。安国公也没见。
她来得晚,纪明德已经被打发回去了。
纪明达有孕谨慎,没来。
最讨厌的几个人都没出现在眼前,纪明遥心情大好。
温夫人让她去和四妹妹玩,她从善如流告退,又回到了熟悉的熙和院。
这里来一次,少一次。
今天就放宽心玩吧!
纪明遥和四妹妹下了半日棋,被杀得片甲不留。
“二姐姐下棋还是这么乱来。”纪明宜笑得肚子疼,“难道和二姐夫下棋,也是这样?”
“我不同他下!”纪明遥瘫在椅背上,也笑,“和他下棋,又累又赢不了……”
让他也在棋盘上乱来,着实太难为他。
实际上,光是让他看着她自己乱下,他都半刻钟落不下一棋,欲言又止、止言又欲、反反复复……嗐!②
他们有那么多可以一起做的事,也不差这一件嘛!
-
正月初四日,张尚书府办年酒,恰和于尚书府的重了。
纪明遥便和崔珏分开出门。她去张舅公家,崔珏去于尚书府。
她已是三品淑人,诰命在张府中仅次于舅婆,高于所有婶娘、姑母,辈分却小,张府不好招待,也让有些人见了心里不痛快。
她本想,大过年的,何必为难彼此,不如她去于府。
但温夫人必会亲去张府。若让崔珏去张家,他必要过去拜见岳母,或许温夫人会说些让他难以应答的话。
两相权衡,纪明遥愉快地决定,还是让张家为难吧。
崔家和于家又是世交。崔珏在于家,也必然比在张家更自在。
张府安排了两位身份与纪明遥相当的来客与她同坐,和温夫人的位次稍有距离,更不叫张之云去她面前讨嫌。
身为国公夫人,又是亲外甥女,温夫人的座位就在乔夫人近旁。
席间,她虽已尽力掩饰,目光却几次看向了明遥。
虽还年轻、虽才十七岁,虽然去年还只是跟随长辈出门的未婚姑娘,可才一年,她已是无人敢于轻视的国朝正三品淑人,连亲娘家、亲舅公家都要郑重相待。
乔夫人注意到了外甥女的神色。
她知道这两年里,安国公府和崔家、和理国公府都有什么事,也大约清楚温慧和明遥之间到底怎么了。
她想劝外甥女:别太自恃聪明、太过要强,看轻旁人。
但话到嘴边,她只抿了口酒咽下,到底没说出来。
十六七岁时就劝不动的人,现在都要四十了,还怎么劝?
乔夫人想起了二十多年前。
那时,宫中预备为太子选妃。太子有一位宫人出身、极爱的宠妾——便是当今皇后——广为人知。
但太子妃之下,还有良娣二人、良媛六人、承徽十人、昭训十六人、奉仪二十四人,皆可择选高门淑女以充嫔位。宫人姬妾而已,于太子广选妃嫔,无有任何影响。
齐国公平定南疆。为嘉奖功臣,先帝便欲以齐国公之女为太子妃,又欲多择几个高门贵女,充实太子嫔位。
其时,温慧祖父已去。其父理国侯本领粗疏、胸无远志,不过空袭爵位,不受朝廷重用。
温慧的出身,正适宜做太子良娣。
她不愿入宫为人侍妾,急于出阁。
张家是她亲外祖、亲舅舅家,许多表兄弟,也有与她年岁相当、尚未定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