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七十年代随军日记(17)+番外

作者:大鹅踏雪泥 阅读记录

再过不久要收的就是夏季稻,此刻稻禾已经临近成熟,下弯的幅度一日日增大,谷粒更是时刻都在把自己变得更饱满。

除此之外,还种有花生黄豆等作物。

往远处山上看,连橘子也有种植。橘子坡下就是甘蔗地,好大一片,且等着年尾的时候吃呢。

花生地不算远,在一处梯地上。

“嘉嘉,你分多少地?”管着这片区域的小组长站在山头大声问。

闻嘉嘉难得不好意思:“3工分。”

“呦!那你这真够少的。要是只拿3工分,这片小坡两天薅完就行。”有人这般说。

闻嘉嘉信以为真了,她把劳保手套戴上,直接开薅。

这副劳保手套还是原主带回来的,原主除折火柴盒外,还曾去家具厂代过两星期工。厂里工人瞧她岁数小,便送给她一副手套,原主一直都好好保存着。

薅花生得弯腰,土地越湿润越好薅。

闻嘉嘉抓起一把的花生苗,使点儿力气一拔,在稍稍抖动几下,把附着在花生上的土抖掉点便放在地上晒。

其实这活没啥技术含量,就是得下力。

薅一垄地时尚觉轻松,薅第二垄地时还有余力,可当薅第三垄地时闻嘉嘉就开始腰酸背痛两脚发麻发软了。

由于长时间反复弯腰和脚部用力,这两个部位是身上最受罪的。

“哎!”

她眯眯眼睛,汗水从眼眶流入眼睛中带来阵阵刺痛。想要用手腕去揉吧,手腕上也是汗水。

闻嘉嘉只好先坐下休息,把手套脱了,用脖子上挂着的毛巾去擦。

她真有先见之明,晓得带毛巾来。

闻嘉嘉又咕噜咕噜猛喝口水,这里头是淡盐水,很适合大出汗后喝。

旁边坡上的村民看得直乐呵。

农民们就算聊着天也不耽搁干活,弯着腰就在那儿聊:

“闻三这孩子还挺能干,反正比刚来的知青能干。”有人笑道,“农活干得有模有样,一口气能薅三垄地,这拿五工分也是稳稳的。”

别小看五工分,这时候队里男性一般拿八到十工分,弱点的拿六七公分的也有。

而女性则是五到八工分,一方面是女性力气确实不如男性,另一方面就是女性被家务活被生育绑着了。村里也有好一部分女性拿五工分,五工分代表着什么?代表着养活自己是完全足够了,和丈夫吵架都能停止腰板说声我不靠你过活,我赚的够我自己吃!

“方多田这小组长嘴巴挺欠的,但这回欠出好处来。要是只拿三工分那片花生三天能薅完都算可以的,他非说两天。”

“瞧你这话说的,年轻人不逼逼哪里晓得上进。”

“要不咋说是同胞亲姐妹呢,闻三这干活的劲儿跟她二姐还挺像。”

“哎,她二姐先前那对象到底哪儿人呐,闻家的萱萱按道理说该他养。”

“谁晓得,想知道得去知青办。闻家一家子都是厚道人,换我我能让他走?不一棍子把他腿敲瘸了都不算完。”

那就是撒手兔子,放手就再回不来。

他们聊得很欢,到后面声音大到闻嘉嘉时不时都能听见几句话。

这是说我闲话呢,还是说我家闲话呢,也不压着点声音。

闻嘉嘉忿忿,薅花生的速度越来越快。

原主这具身体远比她想的要更优秀,虽然累得不行,但撑依然还能撑。

闻嘉嘉甚至还有时间想:能不能搞个凳子绑在腰上?这样薅花生时就可以坐着,起码省一半的力,腰和腿也就没那么酸了。

别说,回家后改真得好好琢磨。

太阳破云而出,花生苗上的露珠经过一晒便消失。

这片花生地是风口,稻草帽子带起来,风再那么一吹,要说多热也不没有。

等到快中午,她是饿极了。

早晨吃的两碗肉粥根本就禁不住这么繁重的劳动,闻嘉嘉愣是把一壶的水都给喝光,这才撑到现在!

要晓得那可是一升五的水壶,她灌满带来的!就这还隐隐不够呢。喝下去后,一个上午连厕所都没上,光代谢成汗排出去了。

要不咋说每个年代最苦的都是农民呢,那苦确实是比泡在苦水里还要苦。

“闻三,回家吃饭咯!”

有人喊她。

闻嘉嘉半死不活的瘫坐在旁边大树下,背靠树干,连应声“好”的力气都没有。

下坡路过她边上,这位叔儿说:“真有一股牛劲儿啊!你这一上午就薅完四成的地儿。”

那位婶儿:“到底是咱们农民的孩子,天生能干!下午再使使劲儿,把这片都薅完。”

方多田最后下来的,笑眯眯很是欣慰道:“不错,3工分的活儿给你干出6工分来了,年轻人不激不行啊。往后你就按6工分算。”

闻嘉嘉傻眼:“那不行!”

老娘不死,也会抑郁的!

第10章 泥鳅黄鳝

这日子,打死都不能这么过。

若她是土生土长的土著人,没有上辈子只有这辈子,她大概也会愿意也会认命。

但谁让她是穿来的呢!是体验过美好生活的,由俭入奢容易由奢入俭难呐。

她这人骨子里就是有点好逸恶劳,还贪图享受,所以得趁早想办法摆脱现在的生活。

闻嘉嘉想了想,想完再想……

得,还想啥想,先把小板凳搞好吧,下午还有场硬仗要打。

若是几十年后,直接在腰上绑张塑料小凳子就行,塑料的重量轻,不管是起身还是坐下都很方便。

而且那种塑料凳二元店就能买,可是现在你就算找遍全县也找不着那种凳子。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