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随军日记(180)+番外
于是两孩子吃过早饭后就跑出门玩,玩到现在连回家喝口水都没有。
魏岱就说:“我去喊她们。”
闻嘉嘉挥挥手,让他去。
屋外阳光正盛,冬日的太阳是白色的,若非阳光落在身上暖洋洋,还以为天上挂着个圆圆的冰球呢。
地上已经没雪了,土地却还湿润。
有那倔强的小草抽出米粒点儿大的芽,只是等寒潮再度来临时,绿芽又得凋落。
落了开,开了落。直到春天来时它们才能歇口气。
魏岱找人很在行,很快就找到在家属楼空地上玩儿跳绳的姐妹俩。
“回家了。”他一手拎一个。
闻春一惊,转头见是小姨夫,便喜笑颜开拉着小姨夫的手说:“小姨夫,你能不能来给我们当木桩。”
魏岱逗她:“行啊,只要你们不喝豆浆。”
闻萱眼珠子骨碌碌地转:“豆浆?”
闻春惊喜:“小姨磨豆腐了是不是?”
魏岱:“是,所以你们是在这里跳绳还是回家喝豆浆?”
当然是回去啦!小姨夫真傻,跳绳啥时候都能跳,豆浆却是不经常喝。
两孩子都没等魏岱,一前一后往家里跑。
闻嘉嘉听到声音,就把豆浆给舀好。
舀了四海碗的豆浆,皆放白糖。
豆浆香醇,和几十年后包子店卖的粉冲豆浆完全是两种味儿。
“小姨——”
两孩子喊得腻歪,闻嘉嘉正眼都不带瞧,只哼声说:“还晓得回来呢。”
她俩理亏,只嘿嘿笑。
魏岱慢两人一步,对闻嘉嘉说:“她俩肯定又一身汗,得好好收拾收拾才行。”
于是闻嘉嘉朝着两人投来死亡目光,唬得两孩子蹑手蹑脚的,但也不忘捧着碗喝豆浆。
“你俩最好是没把秋衣弄湿!昨天才换的衣服,洗的秋衣还没干呢。”说着,往火盆加炭,从灶炉里抽出根正燃烧的柴火放到火盆中。
等火盆烧旺了,再将烘笼盖在上面,把昨儿洗的秋衣放上面烘。
“赶紧喝,喝完自己去烘。”闻嘉嘉说。
俩小孩又笑了,能喝豆浆就好。
夫妻俩喝完,一个去点卤,另一个去洗豆腐模具。
模具也是魏岱前段时间新打的,打了四桌的模具,能做100块豆腐。
太阳往西移,时间来到下午。
“好了没?”
厨房里点完卤,豆腐已经结成嫩块了的闻嘉嘉探出头问。
魏岱摸摸半干的模具,把模具搬到厨房:“好了!”
闻嘉嘉把豆花舀到模具中,想了想又问魏岱:“吃不吃豆花?咱们等会儿打个蘸水蘸豆花吃。”
刚好家里昨天炸了辣椒油,往豆花上一浇,再切些碎萝卜和葱花,味道肯定好。
难得这么有兴致搞吃的,魏岱自然随她,还提建议:“放些碎花生应该也不错。”
“对!”闻嘉嘉越想越馋了,手下动作不禁加快,等四桌的豆腐都用石头压好后,就开始捣花生。不快不行,家里做的豆花可容易变硬的。
辣油浇在白嫩的豆花上,再放酸萝卜,香花生,绿葱沫……吸溜一声,夫妻俩坐在门边吃得喷香。
第58章 艰难选择
闻嘉嘉不喜欢吃老豆腐,所以压到晚上时就把石头给搬开了。
豆腐洁白如雪,小心翼翼地用小刀切成25小块。每块豆腐足有巴掌大,煎两块就能当一盘子的菜。
翌日,闻嘉嘉再将豆腐放油锅中炸,炸些大的再炸些小的。
大的做豆腐酿,小的可以炒着吃。
炸完豆腐,闻嘉嘉没急着炒馅儿。她让闻春和闻萱乖乖待在家里,自己则自行车往市区去。
郝家已经把肉给她备好,用绳子绑着,直接就能提走。
闻嘉嘉先是去菜市场一趟,才到的郝家。
郝青颖说:“就知道你今天要来,喏,都在这里。你有没带袋子?没袋子装着的话怕是会太过惹人注目。”
闻嘉嘉拍拍后座,“带了!”
袋子叠好藏在后座上,要用时能解下用,用不到时还能当坐垫。
郝青颖帮着把腊肉腊肠装到袋子里,又见她前篮还有一篮子的肉和菜,就问:“要不要一起放进去,我家有油纸。”
闻嘉嘉摆摆手:“不用。”
她从篮子里拿出个带盖子的碗来,把碗递给郝青颖:“我家昨天刚做的豆腐,你拿去吃。哦还有豆泡,刚刚炸出来的,塞些肉馅儿去煮味道特好。”
说着,又从篮子里拿出个油纸袋。油纸袋烫人着呢,一打开一股油炸的香味儿便止不住地溢出来。
郝青颖深吸一口气,接过后直接拿一个豆泡塞嘴里,含糊道:“那我就不客气啦,等明儿我再送你个好东西!”
她急忙捧着碗到厨房去,将里面的豆腐小心拿出来,再把碗洗干净还给闻嘉嘉。
闻嘉嘉没多待,又说两句话后就离开了。
这回她也算满载而归,好在年底嘛,大家都在想法子买东西,并没有人对此说三道四。
回到家,将腊肉腊肠和腊排骨挂在厨房的梁上,冬天没老鼠,可以放心挂着。
再把今天刚买的新鲜肉割成三份,一份放在橱柜中,另外两份放到屋外的水缸中。
闻嘉嘉用水缸自制了个“冰箱”,因为天气足够冷,水缸中的冰块坚固非常,按理来说,只要冰不化肉就能一直保存着。
新鲜的肉煮透切碎后同冬笋一起炒馅儿,炒好加入蒜末,然后再在大豆腐泡上戳个洞,将馅儿塞到豆腐泡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