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随军日记(184)+番外
在药厂,她大概接下来的几年都是待在办公室里了。
办公室并没有多大的上升空间,从李海军频繁走动就能看出来,除非跳到车间去,同魏组长一般。
而去新厂肯定会很忙,且代表着重新开始,闻嘉嘉从工作想到家庭,想得脑壳直发疼。
第59章 1974年
假期要到了,闻嘉嘉收拾东西,带着郝青颖给的一袋冻梨,还有厂里发的年货回家。
药厂年货多,加上她自己又买了好些的食材年货,所以闻嘉嘉无疑是下班途中最显眼的那个人。
这时候的自行车是真扛造啊,闻嘉嘉觉着她这自行车都堪比小三轮了。
前篮上放着个大竹筐,后座上又绑着个大包裹。她还背着个鼓囊囊的背包,惹得同行人不由得直猜她到底运些什么回家。
好在夜幕降临视线昏暗,窥视的人无法看清有些啥。
有心想问,但闻嘉嘉脾气不好。
虽说家属院里多数人都讲她平常总是笑眯眯跟个小孩儿似的,但自上回被闻嘉嘉在部队门口阴阳怪气一顿后她们这些结伴通勤的人都一致认为闻嘉嘉平常好脾气都是装的。
这人,可能装了!
那眼睛朝着你看时,感觉怪瘆人的。于是一时之间谁也不敢当出头鸟,直到闻嘉嘉超过她们先行一步时才露出懊恼的神色来。
闻嘉嘉到家,累出满身汗。
自行车运载能力强是强,但对她的消耗也同样强。
闻嘉嘉此刻腿都哆嗦了,软得跟两根面条似的,坐在沙发上直喘气,猛喝口热水才缓过来。
魏岱听到动静从房间里出来,闻嘉嘉就指着院子里的车:“你来搬吧。”
“哪搞来的这么多东西。”魏岱瞧着惊讶,围绕自行车转两圈,觉着媳妇搞物资的能力比他强多了。
闻嘉嘉跟条缺水的鱼似的,摆摆手没心思说话,你搬的时候自然会知道,问我干啥呀。
魏岱开始卸车,先搬下来的是大竹筐。
他把竹筐搬到门口,借着屋里的灯光低头一看,嚯!里面东西多得让人眼花缭乱。
魏岱实在震惊:“难怪累得够呛,你还买了三条的活鱼啊。”
鱼用个小桶装着,还附带着水,难为她一路运回来没翻车。
魏岱见鱼还算精神,便把这三条鱼转移到洗衣池旁边的水缸里。
竹筐里除鱼外还有一只杀好的鸭,甚至已经把毛给褪了,魏岱就拎着鸭头问:“毛呢?”
闻嘉嘉掏掏掏,从兜里掏出几块糖来:“换糖了。”
说着,把糖往魏岱方向一扔,魏岱接住,顺手把糖塞嘴里,还是叮叮糖。
叮叮糖其实就是麦芽糖,老家和这里都是一种叫法。不过她上辈子在景区玩儿时它还叫白粘糖,可见这种糖的叫法也挺多种的。
几十年后,叮叮糖少见了,或许只有在过年时小县城的某个巷角,在热闹的古镇景区中能见到它。
但这时候,随便哪个街道都有,鸡毛鸭毛鹅毛也都能拿去换糖。
甚至旧衣服也行。
不过现如今,谁家愿意拿旧衣服去换糖啊,谁家的旧衣不是穿到补得不能再补啊。
糖在嘴里粘牙得很,魏岱吃得龇牙咧嘴的,把闻嘉嘉逗到发笑。
她半躺在沙发上咯咯笑,精神恢复些了,于是一会儿指挥魏岱把鸭子放到“冰箱”去,一会儿又交待魏岱赶紧把竹筐里的八宝饭拿出来。
“我饭盒有没被压到?哎,这饭盒跟着我也是受罪了,半年的时间就跟人家用五年的饭盒一样……”
磕磕碰碰,这里凹了那里瘪了的。
魏岱拿起沉甸甸的饭盒,在手上掂量掂量,起码有三斤重。
他打开盖子,凑近闻,香甜的饭味幽幽传来,还能看到红枣莲子和桂圆等等食材。
“你哪儿搞来的八宝饭?”这玩意儿做倒是容易,但凑齐食材不算简单。
“药厂门口国营饭店的何师傅做的嘛,他店里最近有卖,我就预定了一份。喏,一份这么多呢,要不是限购我非得买两份放着慢慢吃。”
反正这种天气又不会坏。
魏岱把八宝饭放到橱柜里,准备除夕夜那天吃。
竹筐里这就没东西了,他开始拆包裹。
包裹被一根根绳子缠绕,闻嘉嘉又不许他用剪刀,说是这绳子往后还有用途,他只能皱着眉解开。
魏岱蹲地上半分钟,终于找到绳结了,连续解开三个绳结他才能把包裹搬到客厅里。
“里面有啥?”他问。
闻嘉嘉坐起身,把小毯子往身上一盖:“厂里给的福利呗。哦,你手里的冻梨不是,冻梨是青颖给我的,也不晓得她哪里搞到的冻梨。其实昨儿就给我了,结果放在柜子里回来的时候忘带了。还好天气冷呢,否则这冻梨得坏。”
说起来这辈子苹果经常吃,梨倒是少见,就是百货商店里都没看到过梨。
魏岱想了想,就也把冻梨放到“冰箱”中。
包裹里剩下的东西就都是药厂年货了,有四个女人拳头大小的苹果,放到房间中。
有两罐黄桃罐头,吃完后玻璃罐还能拿来装食盐装白糖。
还有两双手套,两条毛巾,两双袜子。手套来的很及时,家里的手套刚好破了。
再就是茶叶二两,豆油二两。茶闻着还是今年的茶,但味儿肯定没有老家的茶好。至于豆油,金黄金黄的,这么大个厂每人能发二两的豆油可以说是很不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