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随军日记(208)+番外
魏岱笑笑:“等久了吧。”
“那可不,我早就想做衣服了,谁晓得会一直拖到现在。”再过一两月就该做冬装了。
不过家里冬装是不缺的,倒是秋衣可以多做两套。家里几人的秋衣都不够,特别是冬天晒不干,每次穿时都得用炭火烘烘才能穿。
“哎,今天是中元节。”闻嘉嘉把书塞回床底说,“外头有没人偷偷烧纸钱呢。”
魏岱:“你真能想,现在谁还敢烧纸钱,就连点香都不敢。”倒是老家,好些人今天会去河边放火船。
闻嘉嘉:“也是,连纸钱都没地方买吧。”纸钱得用黄纸做,做完还得用模具敲,她上辈子帮她奶奶敲过,敲三天手臂酸了三天。
但挣钱也是真挣钱,特别是在城市里,如果你再扎几个纸房啊,金元宝啥的,一个中元节下来起码能赚四五千。
虽说现在不敢明目张胆过中元节了,但闻嘉嘉和魏岱对这个节日还是有敬畏之心的。
这不,不到九点钟就关灯睡觉,睡前运动也默契没提起,小夫妻互相依偎着陷入梦乡之中。
翌日。
早饭是部队食堂解决的,闻嘉嘉还没吃腻那小油条,看样子还得再来十天半月的才会吃腻。
吃完饭,两人去附近村里借车。
自行车不好运,非得驴车才行。要不然就加钱让百货商店送,说是送郊区得三块钱呢,还没法送进部队里,逐渐抠门的闻嘉嘉舍不得花这钱。
魏岱村里有朋友,很轻松就借到一辆车,还顺带着从人家那里买了两头兔子。
“咱们今天炒兔肉吃。”闻嘉嘉坐在驴车上笑着道,“刚好家里的剁椒腌好了,炒兔肉肯定够味儿。”
片刻后又叹:“哎!早知道有兔肉,刚刚出门前就该熬一锅绿豆汤的。兔肉吃着上火,绿豆汤吃了降火。”
魏岱手上鞭子虚虚一甩:“兔肉不上火,上火的是辣椒,是姜。”
“是吗?每次吃完兔肉总容易舌头疼,我还以为兔肉会上火呢。”上辈子吃兔肉也是如此。
说着话,两人很快到达市区。
城市最近在往外扩张,市区外部时不时就清理出一块地来,瞧着像是要盖房子。
这时候盖房的多少工厂,市区里没地了,那就盖在市区外。
左右这时候城市也没多大,工人们只求有间房屋住,房子的位置还真不怎么在乎。
“不仅盖房子,还盖新的文化宫。”魏岱指着远处的一片地说,“那块地方就是用来盖劳功人民文化宫的,等盖好了咱们也去瞧瞧。”
闻嘉嘉闻言一喜:“文化宫里有啥呢?”
上辈子她去的文化宫是上课的地儿,什么钢琴啊跳舞啊书法啊,这时候肯定没有吧。
“有篮球场,有电影院,还有游泳池,哦据说还有旱冰场。”
旱冰场啊,好久没玩儿了。
闻嘉嘉托腮看着远处那片地,希望它能在77年之前建好。
进了城,很快就到百货商店。
“老于,我来买缝纫机了。”闻嘉嘉来到二楼说。
老于从柜台中出来:“你可算来了,蝴蝶牌的也就只剩一台了,卖完就得等下个月月中。”
闻嘉嘉拍拍魏岱:“怪他,腾不出时间来运。”
魏岱笑笑:“于哥搭把手,帮我抬到店门口的驴车上,我怕驴车停久了被人拉走。”
“呦!驴车呢,是得快些。街道强调说不让驴车进城了,往后你们有大件要运,得把车斗装在自行车后。”老于连忙来帮忙。
闻嘉嘉付完钱票,留守柜台的售货员开完发票后缝纫机也搬好了。
夫妻俩没敢多停留,连菜市场都没去,赶着驴车快速出城。
第66章 离开药厂
缝纫机直接运回家里,搬下车后魏岱再去还驴车。等回来时已经快中午了,太阳正盛,他手上拎着个鼓鼓囊囊的麻袋进屋,瞅着不像是只有两只兔子的样子。
“还买啥了?”闻嘉嘉问,一看就晓得这人额外又买了些东西。
“你猜猜。”魏岱眼里闪着雀跃,闻嘉嘉便来了兴趣。
“鸡肉鸭肉?”闻嘉嘉疑惑道。
可不能吧,这时候谁家舍得卖鸡鸭呢,比年底还不舍得。马上得双抢了,能宰了吃的鸡鸭都得留在双抢前后吃呢。
农村双抢实在伤人,若没有足够的油水,一场双抢下来能瘦十多斤。
“……不是。你想吃鸡肉鸭肉了吗,想的话吃明儿去找人买。”魏岱道。
说着,他干脆打开麻袋,拿出个用油纸包着的东西。
“粉呐!”闻嘉嘉惊讶,凑上前,“是米粉,竟然有人做米粉呢。”
她是真惊喜了,比看到鸡鸭还高兴。
这时候不管是供销社还是粮站里都很难买到米粉的,比鸡肉鸭肉还难买。
偏偏闻嘉嘉特喜欢粉类食物,来部队家属区后吃粉的次数一只手都数得过来。
“一包一斤半,我总共买了四包,在人家家里磨好久人家才舍得卖。”魏岱又拿出几个油纸包着的米粉,放在桌上拿出称来称称,确实是六斤整,够吃到年底了。
闻嘉嘉抽出根米粉来仔细瞧瞧,又闻闻,说道:“米粉比较细,煮和炒都可以。你等会儿看看能不能捞两条鱼来,咱们今天晚上煮鱼粉吃吧。”
“鱼粉又是啥粉?”
“哎你吃了后就晓得。”闻嘉嘉抱着几包的粉到杂物房里,把米粉再用油纸包一层,然后放入柜子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