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随军日记(227)+番外
闻嘉嘉声音低了些:“在票证上我们厂给的量是能和机械厂药厂化工厂这种千人大厂一较高下的。而不是我乱说,我从前就是我们那儿药厂的人,临和药厂你们都晓得吧,哎,咱们这边的医院里肯定有临和药厂生产的药。”
几人点点头,临和药厂在东部几个城市中还是很有名的。
“哦,还有食堂补贴,跟药厂几个厂一样,大学生有食堂补贴,平均情况下一周三天的肉菜是能保证的。”
“那住宿呢?”有人问。
闻嘉嘉:“有住宿的地方,不过楼房暂时还在盖,大概要明年才能落成。”
这真不是她骗人,她也是昨天才知道城外有片空地是属于医玻的,就在文化宫旁边,而且面积颇大,据说至少能盖六栋楼,只要医玻厂员工人数没破千都能住得下。
就是……明年大概只落成两栋。
不过两栋也够了,最主要是周边不太热闹啊,文化宫怎么的也得后年才能建好,而且医院离的不算近。
这话她不能说。
哎!良心隐隐发疼呢。
有住的地方就好,宿舍也好。
学生嘛,刚毕业还没到拖家带口的时候,宿舍也是能住的。
之后又了解了些工作内容,工厂环境,还有政策方面,几人一直聊到快七点。
总的来说,还是聊的很愉快的。
闻嘉嘉对几人的印象不错,几位学生对闻嘉嘉的印象也觉得好。
天色漆黑如墨,校园里只有孤零零的几盏路灯提供亮光,让人不至于行走到路边的草丛中。
几位学生心事重重,往宿舍方向走去。
“听闻同志说完,感觉临和医玻也挺不错的。”有人忽然开口,“我家离临和也不远,家里一直都挺怕我会被分配到北方。”
“是吧,新厂子一切都是崭新的,才起步阶段,哈哈要是咱们去,保不齐十几年二十几年后是元老级了呢!”
这话说的,大家都笑出声。
可确实是这样,最吸引他们的就是这是个新厂子,由着他们发挥,能给他们平台施展自己抱负,自己所学知识的新厂子。
再就是医玻离海市近,而且临和算是大城市了,物资丰富,条件也好,夏天热的时间不算特别长,冬天冷的时间也挺短暂,跟海市差不多,所以不会有水土不服的情况出现。
就连食物口味,都和海市差不多。
“可说来说去,咱们做不了主啊。”
“明儿去问问老师如何?医玻的人都找咱们交流了,肯定也会去找系里的老师交流。”
“我反正挺想去的,咱们学材料,医玻已经是特别对口的厂子了。我先是还想着如果能分配到本地的大厂就好,可现在我更想去医玻。”
“唉!明天去问吧,咱们一起去。”
他们在说着话,闻嘉嘉和梁牧也在聊今天的事儿。
梁牧对闻嘉嘉大加赞赏:“闻同志你可真会说话。”
“……”虽然这个夸赞听得怪怪的,但闻嘉嘉还是点点头表示接受了,还教他,“咱们又不比这些学生大几岁,同龄人嘛,还是很好聊天的,你就把他们当同学聊就行。”
“我同学可没有一个上大学的。”
闻嘉嘉惊讶:“真的吗,不能吧,我就有一个同学上了大学,我还是在县城读的书。”按理来说,城里学校的机会不应该更多吗?
“反正我们那届没有。本来是有两个的,但快要交名单时被人举报了,后来又推荐一个,结果那人的叔叔……嗯,下台了就再没后续,最后那个名额被隔壁学校拿走。”
好吧,机会多,竞争也激烈。
瞧瞧,一波三折呢。
两人到国营饭店时高主任一行人还没吃完饭——高主任来时说过,说今天会请院系的老师吃顿饭,地点就在学校附近的国营饭店中,所以闻嘉嘉和梁牧就在门口等待。
外面蚊子多,服务员喊两人进门来。
“处对象呢?”服务员问。
闻嘉嘉:“不是,同事。”
服务员:“我就说,看着也不像啊。”
闻嘉嘉笑笑:“我们等人,在里面吃饭的人。”她指了指玻璃窗里面。
这个国营饭店很大,用门隔成了两个区域,透过门上的玻璃能看到里面的高主任。
“哈哈,那你们有得等了,才来吃呢!”服务员笑道,“你们吃饭没,要不要点份饭菜?”
闻嘉嘉:“谢谢啊,我们已经吃完了。”这里的服务员还挺热情的。
其实吧,这是闻嘉嘉的刻板印象在作祟,她总觉得这时候像供销社百货商店和国营饭店这种地方的人都比较的高高在上。
可有一说一,她就没在几个地方碰到眼高于顶的人。
“不准殴打顾客”这句标语,其实是出现在80年代。
开玩笑,这时候搞运动呢,大家都说话甚至或许谨慎,怎么可能会殴打顾客。但凡表达出看不起顾客的态度,就等着被人举报吧。
不过像这位服务员这么健谈的也挺少见,闻嘉嘉刚刚说话说多了,现在还在“充电期”,所以不算热情。
这一等,两人就等了将近一个半小时。难怪高主任说今晚得熬夜,现在马上要九点了,等会到招待所时妥妥得十点啊。
这顿饭的结果如何?看高主任的表情结果还不错,她脸上笑容很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