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七十年代随军日记(8)+番外

作者:大鹅踏雪泥 阅读记录

没错,这时候做饭就是如此麻烦。虽然灶台上有两个锅口,却只有一口锅。只要做饭,就不能做菜。

闻嘉嘉琢磨着,得再搞一口锅来。或者弄个炉子,只是若用炉子,甑子就得换成铝甑子了,这样炉子才能用来蒸饭。

但现在铝饭盒都得用工业票买,更别说铝甑子了,有没有这玩意儿都是一回事。

趁着饭还在蒸,闻嘉嘉去菜园里摘菜。

菜园在后院,后院厕所旁边有个坡,从坡上去就是菜地。

这菜地瞧着只有60来个平方,里头种满各种蔬菜,可见闻家人真的很勤劳。

要说她对这个家哪里最满意,一定是这方菜地。

因为菜地靠着山脚,一边是房子,一边是悬崖峭壁,这就使得村里没人能窥探到菜地,除非从她后院上来。

此刻日光正盛,闻嘉嘉还发现了悬崖峭壁上有山泉水滴答滴答地往下滴落,走近一看,地上还有个石槽,石槽里正是滴落的山泉水。

而从石槽中溢出的山泉水正沿着小沟缓缓流向菜地边缘,再沿着菜地坡往厕所的后方流去,最后离开闻家后院,流入水沟中,与几百米外的小溪汇合。

闻嘉嘉心道:这不就是上好的水源吗!闻家怎么还天天都要挑水呢?

可仔细思考后就明白了,山里的水并不是一年到头都充足的,若是遇上枯水期,那山壁上自然也不会滴落多少水源。

加上这滴落的水也不算多,对于闻家人来说还不如花十多分钟挑几担子水了事,所以也就只用这山泉水浇灌菜地与洗菜。

闻嘉嘉凑近,掬起一掌水泼到脸上,用力搓几下,就当洗脸。

菜园没多待,摘了今天一天要吃的菜,洗干净后就捧着回家。

两姐妹似乎已经醒了,她听到房间里有动静。

闻嘉嘉对着房间喊:“春儿萱儿,起床吃饭了。”

好一会儿,房间里传来弱弱声音:“好的小姨。”

又是一会儿,两姑娘穿着歪七扭八的衣服一前一后来到厨房,头发比昨天还要糟糕。

闻嘉嘉定定看了看,觉着怎么看怎么像鸡窝。

第5章 外挂上线

饭已经蒸熟,浓郁的地瓜米饭香充斥着整个厨房。

阳光透过缝隙照射进来,形成一道光柱,直直地落在铁锅中。

在农村,往往会在早晨做好一天所需要的饭菜。闻嘉嘉入乡随俗,也打算这么干,70年代可没有天然气灶和电磁炉啊。

先炒菜,家里没肉,闻嘉嘉也变不出肉来,只能炒盘小白菜。

这时候的小白菜清甜脆嫩得不行,和几十年后大棚种出来的小白菜根本不一样,闻嘉嘉觉得自己得且吃且珍惜,吃完这茬菜,她恐怕就不能随心所欲地吃了。

因为——她不会种菜。

哦不,确切地说,她大概不会在这个时代种菜,因为这个时代种菜需要浇农家肥,她接受无能。

愿意进茅坑,是她做出的最大让步。

炒完菜,又煮碗汤。

白菜鸡蛋汤,亮点是这份汤她用的是米汤作为底汤。

米汤浓稠,白菜脆嫩,而鸡蛋煮成絮状,加点盐再加点农村米酒,香浓的白菜鸡蛋汤便煮好。

两位姑娘久等了,对比昨日她们今日更大胆些,会帮忙分发碗筷,也会乖乖先洗手。

闻嘉嘉:“开始吃吧!”

至于刷牙……两位姑娘并没有牙刷,闻嘉嘉吩咐她们用盐搓搓牙齿代替刷牙,所以两姑娘此刻被咸得五官都皱成一团。

闻嘉嘉先动筷,见她动了,闻春闻萱才拿起勺子。

闻春小心舀勺汤,呼呼呼吹两下,才慢慢浅喝一口。

她眼睛一亮,觉得小姨做的汤比奶奶做的更加美味。

汤是白的,是稠的,每一勺都能舀到滑溜溜的鸡蛋和脆脆的白菜碎。

闻嘉嘉见姐妹俩喜欢喝汤,干脆把汤倒些到她们的碗里,再搅拌搅拌,配上原主妈妈做的萝卜干,姐妹俩果然吃得更加欢快。

按理说,吃完饭得去上工。

但问题来了,闻嘉嘉的户口,还没有迁到浮阳大队,而且挂在街道上。而闻春和闻萱呢,队里没一个活是她们能干的。

也就是说,她们一家三口,暂且是“无业游民”。

所以今天得干些什么呢?

闻嘉嘉正思索着,屋外传来声音:“嘉嘉在家么?”

“在呢在呢!”她赶紧把碗往盆里一放,飞快往堂屋去。

“你家门咋这时候没开?”说话的人是方柳玉,她是队上的妇女主任。

想了想又说:“不过你家里只有你和两个小孩,平常大门确实还是关住为好。”

闻嘉嘉将厚重的大门打开,问:“婶儿有啥事儿吗?”

方柳玉道:“我是想问问你户口啥时候迁回来,马上秋收,户口迁回来就能记工分和分粮食,队里商量过,今年给你也额外分一份人头粮。”

人头粮这词一说出来闻嘉嘉便觉着有些熟悉,仔细想想,想起来了。原主记忆中有这回事儿,而她上辈子在农村拍视频时也听老人说过。

这时候农村实行的是工分制,人头粮则是保证队里没人饿死。

人六劳四,就是这时的分粮政策。

卖完爱国粮后,剩余的粮食拿十分之六出来分给队里的每一位社员,包括闻春和闻萱这种啥活也干不了的小屁孩。

但如闻嘉嘉这种都快秋收了,才搬回队里的人是没有的。也就是瞧她家可怜,队里才决定帮衬一把。

前提是她户口在村里。

别小看这人头粮,在这风调雨顺的年景中它虽然不足以让人吃饱,但绝对能保证人饿不死。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