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随军日记(84)+番外
这些干货通通归位。
最后一个包裹颇重,打开后里面是满满一大盆的猪油。
猪油用搪瓷锅装,其他人家或许能用整整一年。但让闻嘉嘉来,最多半年就要用完。
除猪油外,还有两斤花生油半斤芝麻油,菜籽油也带了两斤来,闻嘉嘉觉得老家榨的菜籽油确实香,用来做辣油很不错。
在这外面,她不确定自己一次性能不能买到两斤的油。
毕竟油票有时也没用,因为限购。
你要是一口气买上几斤,后面排队的人都能把你撕了。
至于煤油,因为部队通电,闻嘉嘉把它留给了魏家父母。
收拾完一切,闻嘉嘉累瘫在沙发上。
抬头看到悬挂着的电灯,心里都不禁雀跃起来。
时隔几个月,又重新过上通电的日子。
午时。
魏岱许是因为被事儿绊住,他一直到要吃中午饭时才回来。
他是带着饭盒回来的,说道:“来晚了,这是食堂打的饭菜,今天咱们就食堂吃,下午我想办法让人带些米面回来。”
米面还没到邮局,怎么说也得再过个两三天才会到。
闻嘉嘉点点头,她也想尝尝部队的饭菜怎么样。
部队的饭菜标准,无疑比外面好上一层。
但要说有多好也是没有的,毕竟现在大多人都困难,你吃得这么好,不是等着递把柄?
再说,也没条件吃太好。
有钱有票买肉,也得有地方买啊。
打开饭盒,里面是煎豆腐,还有土豆丝炒肉。
这就很不错了,反正闻春和闻萱大口大口吃得挺香的。
——
搬家真的很忙,即使魏岱在几日前已经把卫生做完。
闻嘉嘉需要用布再把家具擦一遍,因为仔细一点,依旧能看到家具上飘有一层薄薄的浮灰。
再有就是得清洗碗筷。
魏岱倒是准备了不少碗筷勺子放在厨房储物柜中,可他没洗,这人觉得需要用时拿出来洗就行。可闻嘉嘉受不了这些,她得先把碗筷洗一遍,然后晾干,晾到一丝水分也没有才能再收起来。
往后要用时,随便用水冲冲就行。
到了傍晚,魏岱托人买的东西也到了。
是闻嘉嘉小看了部队,真没想到部队还兼替了物流。后勤每周都会派车去城里,家属完全可以把要买的东西告诉他们,让他们帮忙携带回来。
今天正好赶上这周车子入城,魏岱带着闻嘉嘉去后勤搬东西,两人搬两趟才算完。
“魏岱,这是你媳妇?”路上有人问。
魏岱笑笑:“对,我媳妇闻嘉,她刚来咱们这儿,婶子你平时帮我照顾照顾她。”
这人显然是熟人,否则魏岱也不会说出让人家照顾她的话。
闻嘉嘉大方打招呼,等这位婶子走后,魏岱才道:“她是蓝红英,高师长的爱人,也管着家属院的家属们,遇上事儿可以找她,她脾气好,为人很不错。”
闻嘉嘉看了眼她的背影,表示记下。
路上又碰见其他人,魏岱一一打招呼,对其他人介绍闻嘉嘉。
要是熟的,就多聊两句。
要是不熟,基本介绍完就各有各的,也算是让闻嘉嘉粗步认识一番魏岱的关系网。
“没想到你还挺受欢迎。”闻嘉嘉说。
越靠近北山越没啥人,魏岱偷偷牵住她的手,让人相握的手就在空中晃呀晃。
魏岱:“那可不,我会木工,还会点儿水泥活和电工的活,那些活不是白干的。”
“……”
挺好,技术人才果然在哪里都受欢迎。
快到家了,闻春和闻萱在门口的空地上打滚玩耍,旁边还有两个不认识的男孩。
“那是隔壁谢家的孩子,一个五岁一个才两岁,谢家两口子脾气都不错。”想起什么,魏岱又叮嘱道,“哦,谢进,就是两孩子的爹,他媳妇是家属院少有的大学生,现在在部队小学教书,平常喜欢人叫她沈老师,不喜欢人喊她谢嫂子。”
闻嘉嘉瞪大眼睛:“大学生?教书?”
还是小学?这不太合适吧。
现在的大学生,含金量可太高了。
特别是工农兵大学70年才招的生,第一届学生还没读出来。这位沈老师只能是实打实看着考试考上去的,货真价实的高知人才。
魏岱看出她的疑惑,轻声道:“沈老师家里成分不太好。”
闻嘉嘉懂了。
这种情况,其实来部队还不错。
毕竟哪里都能闹,就是部队不能闹。
“小姨,姨夫!”
两姑娘看到他们,带着笑跑过来。
闻嘉嘉嘀咕:“还好草坪足够厚,否则衣服都要滚脏了。”她觉得两姐妹许久没被教训,渐渐的又开始皮了。
“你们玩儿吧。”魏岱把闻春和闻萱头上的草拣出来扔在地上,“等要吃饭了再叫你们,不许去太远的地方。”
部队旁边是有湖的。
交到新朋友的两孩子也不想回家,“哎”一声应下后又跑去玩儿。
回到家中,刚买的东西又要整理。
闻嘉嘉今天拆包裹都拆得麻木了,直到她在包裹里看到台灯,才兴奋起来。
“你买台灯啦!”
闻嘉嘉惊喜起身,到厨房里找魏岱,魏岱正琢磨着安和刀架挂新买的菜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