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快穿之我不想种田(131)

作者:闲土豆 阅读记录

离城墙不远处,官府设立了几个赈灾棚,食物的味道散发出来,引得一众难民恨不得一扑而上,大吃特吃,填饱饥饿已久的肚子。

可是没人敢,城内外有重兵看守,那穿着盔甲的士兵足以让这些难民不敢造次,只得依次排队。

食物不过是粗粮粥,还卡嗓子,但对于不停奔波还处在饥饿中的难民来说简直就是神仙美味。

穿着浅青色官服的官员敲着锣,一边走边吆喝道:“喝完粥的赶紧过去登记,只有登记了,才能入我境州户籍,才能领取粮食。”

众人一听,粮食?这会儿,喝完粥的、舔粥碗的都赶紧往登记的地方跑。

王建国赶紧把碗塞进包裹里,跟着这些人一起跑。

因为那浅青色官服的小吏一吆喝,登记的地方一下就被难民挤满了。

王建国跑得快,排在比较靠前的地方,大概一刻左右,就轮到他了。

刚站到桌前,就听登记人员问道:“叫什么?原家住何处?家有几口?”

“回官老爷,草民王植,原住乐州洛河县罗林乡上鱼村,家有一口。”

记录的小吏头都没抬,奋笔疾书,不一会递给他一张加了官府印章的纸,说道:“收好,届时前往户籍地时再去领粮食。去右边等着,一会儿有人带你去帐篷休整。”右边已经等了几人。

片刻后,来了一人,中等身材,五官平平,穿着灰色麻衣,不时用手抹汗,显然很热,说道:“你们跟我来。”

王建国等人跟着他绕过人群,走了大概几百米远,就看到一排排帐篷,带队的人站在一顶破旧但还算完好的青色帐篷前,说道:“这是你们几人今晚的住处,进去吧。”说完就离去了。

帐篷里非常闷热,除了他们,里面还有6、7人,汗臭味扑鼻,呼噜声震天响。

王建国已是累极,无心挑剔,找了个空地,往那一躺,睡了过去。一觉醒来,已是第二日辰时,帐篷外面吵闹得很。他整理一下皱巴巴的衣服,揭开帐篷,去赈灾棚打了碗粥。

对于已经登记的难民,官府发了户籍,必须在三日内离开府城,赶往户籍所在地。

王建国被安排在平舆县内的一个村落,离府城较远,大概要走上半月左右。他决定今日出发,去管粮处领完粮食,就被安排进队。

这个队伍由一个叫王成的领头,因为他识字能看地图,以前还当过里正,比较有经验。

在这群衣衫褴褛、头发凌乱、面如黄土的难民中,他最为体面,一身褐色长衫,头发还算整齐,蓄有长须,在讲话时时不时摸一下,半文半土的话讲得王建国别扭极了。

“各位,吾奉官老爷的话,带领你们去往平舆县,望各位在这段时间里都能听我、吾的话,以望咱们能尽快到达平舆县,劳烦各位包涵了。”说完捧着手装模作样地作揖,一副酸腐文人的作态。

其他人还挺吃这一套的,都答道:“会的会的。”

在这个时代,读书人颇受重视。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可不是白说的。

一路上,这位王里正一家可是出尽了风头。

从府城去往平舆县,他们一直走的是官道,道路平坦,少有山林。每至一个驿站、县镇,就必须得清点人数,上报官员小吏记录在案。

行至第九日,已过午时,众人歇息期间,王建国听身边的干瘦少年说道:“阿植,领头家的阿芸姑娘真是又好看心地又善良,你看,她对捡来的那人可真好,不仅把自己挖到的人参拿出来救了他,还把自己的粮食分给他一半。”

王建国顺着他的视线望过去,那位阿芸姑娘正拿水给她捡来的那人喝,脸上带着浅浅的笑,梨窝若隐若现。

他还记得第一天赶路的时候,这位阿芸姑娘也是拿着竹筒在他面前浅浅的笑着,梨窝若隐若现,问他要不要喝水。

他当时没说话,只是瞥了她一眼,也没接过竹筒,她倒是抿嘴一笑,毫不在意的样子,然后往另一位稍微周正的少年身边走去,依旧浅浅一笑,那位少年立马面红耳赤地接过竹筒。

被这位阿芸姑娘送过竹筒的少年、青年不在少数,不过王建国有些疑惑,这些竹筒应该都是一个吧?啧,好脏!

到了第4日,他们到了风灵县,需要爬两座大山,这位阿芸姑娘运气真好,中午休息的片刻,就挖到了一个野人参。

这在队伍里可是引起轩然大波,听她拿这个野人参救了人,好多人都心疼得不得了。

虽然人参不是他们的,但是一想到可以卖几十两银子的人参,就这样救了一个陌生人,全都替她心疼。

身边的少年也是这替别人心疼的一员,心疼的话语车轱辘地说了好多遍,“值几十两的人参啊,心好痛,那可是白花花的银子啊。”

王建国道:“又不是你的,心痛什么。走了。”

一周后,王建国等人到了平舆县,到县令处报到完毕,在当地官吏的带领下,众人开始往户籍所在村落出发。

王建国觉得平舆县应当是境州的贫困县,人员稀少,地方偏僻,荒地荒山多。

干瘦少年也跟他一个村,叫做李树,也是孤身一人。

他的父母姊妹全都被洪水冲走了。洪水冲过来时,他正在山上砍柴,这才幸免于难。

200多人有86户,单户的挺多,全都被分在落家村,王成也还真成了王里正。

落家村是一个荒村,这里的人全都搬走了,只剩下一些破烂的房屋,还有一些人家没拿走的杂物。

从这里的房屋可以看得出来,这个村落以前是一个大村,有上百户人家,他们200多人分这些房屋绰绰有余。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