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穿之我不想种田(139)
郑大倒是重情重义,而且跟落家村一部分人都是跟郑大一起逃难来的,跟郑大关系不错。
落家村的村民虽都是乐州逃难来的,但是各自报团,小团体之间各自警惕,很难打进去。
王建国打算把王里正弄下来自己上位,需要得到村民的信服和支持,最好是摈弃年龄过小的局限,无条件支持他,如今才将将得到一小部分人的感谢,任重道远。
第098章 古代种田生活(6)面见县令
如今在落家村定居快一月了, 王建国田中禾苗已经长得半高,对比于王里正家才两寸长的小苗,就显得他地里的庄稼种得极好。
田中生了些许杂草, 王建国扛起锄头去除杂草, 顺便将地镐一遍, 使泥土松软起来,再放上他特意沤制的肥料,保证这些庄稼长得越快越好。
王建国家的庄稼跟其他人那么大的差距, 村里人怎么会没有发现呢?
这时,看见他放这劳什子的肥料, 路过的村民都多了许多。
只是这些村民跟王建国并无交集, 也不大好意思开口询问。郑大就没有这个顾虑了,他是专门来讨教的。
小小年纪懂如此之多,既会打猎, 又会种地, 还有学识, 这让郑大心里的想法逐渐萌芽,若是这能干小子是他女婿可好。
“阿植,你这黑土作何用啊?”郑大看那污臭的黑土, 好奇极了。
“咦, 你这地里既种了苞米又种了豆类, 是何缘由啊?你这苞米豆类长得极好!”郑大越看越觉得阿植是有大才之人。
王建国对郑大态度和善, 认真回答他:“黑土是我沤制的肥料,可以保证作物有更多营养生长,至于种了苞米又种豆类, 这是我从书中看到的。据说贞绪年间有一老翁就如此种植,得到的苞米比单独种植多了一成, 我以前在家乡也试验过,的确如此。”
郑大光看阿植种的田地都比他们的好就知道,这方法绝对有效。
唉,若是早跟阿植相交,他家的田地想必也会如此,虽然现在种植晚了,但还有一样可以效仿,就是弄那污臭的黑土。
其他村民在听郑大问后,就在田垄上悄摸听着,心里无不惊叹,多一成的收成啊!
相当于他们只交还官府一成收成啊!这个苞米和大豆种植晚了,但那污臭的黑土可以学学,我得偷摸听听,这可关乎收成呢。
郑大本来想继续询问,但一看其他偷偷摸摸的村民就闭上嘴巴,算了,晚上再去问问阿植。
“阿植,那你先忙,我也得去给我家苞米除杂草。”
王建国看看周围竖起耳朵的村民,莫名想笑,答道:“好的。”其他村民看这郑大不问,顿时有些沮丧,这是防着他们呢。
但是这可是关乎庄稼的大事,他们都是靠这地里庄稼吃饭,这污臭黑土勾得人心肝痒痒,唉,可这王小子看着不是个好相与的人,也不知他们问了会不会回答。
田垄上田地里的村民心情低落,不曾想这王家小子说:“郑叔,我看这苞米大豆套种晚了,但这个肥料现在还是可以放的,肥料怎么沤制,你傍晚来我家我告诉你,如若各位叔婶也感兴趣的话也可以一起来。”
这些村民顿时咧嘴大笑,“多谢王小兄弟。”谁说王家阿植不好相处,这不挺好的吗?
经过王建国这番话,他与这些村民的隔阂突然就没了,双方还能讨论讨论这庄稼怎么种,家里长短。
傍晚,王建国家来了好些村民,他也不耽误时间,直接开始说。
“诸位都看过我地里庄稼,长势极好,可见我的种植方法是有效的,现在进行套种时间已经晚了。
但是还可以进行施肥来增加田地肥力,促进庄稼生长。肥料的沤制需要一段时间,长则几月,短则一旬,这其中的肥力也不尽相同。我现在教你们的是在最短时间内沤制肥料,你们跟我来。”
王建国领着一行人来到他沤制肥料的地方,臭气熏天,众人不由得捂住鼻子。
然后跟他们说了可以用哪些东西来沤制肥料,并强调沤制肥料需要挖坑,并在太阳下暴晒十天左右。
“这个时候,肥料差不多就可以用了。”当然这样沤制的肥料肥力可能不是很强,但也总比不施肥好。
王建国所用的肥料可是放了许多机器制造的肥料,肥力自然更强,但还是没有化肥好。
不过苞米跟大豆套种,可以固氮。
这些村民听完王建国的肥料教学,还都照做了,毕竟明摆着的案例在前,就是搞得村里总是弥漫着一股臭味。
时至9月下旬,王建国的庄稼已经成熟了。
苞米个大粒深,大豆颗颗饱满,红薯有成年男人手臂长,稻穗压弯了腰,更别提那些蔬菜水果,引得村民羡慕嫉妒。
等收获后,更让人惊叹,亩产10石的苞米,简直是神农在世。
等农事官回去一禀告,就引起平舆县令汪平的注意,亩产10石左右的苞米在这个生产力极其低下的朝代可谓是天大的事,这代表什么,不言而喻。
若是推广开来,多少百姓得以受益,就算不考虑这些百姓,对于汪平来说,这于他今年政绩评优绝对有大用。
“钟老,听说你曾见过这位犹如神农在世的少年?”县令汪平甚感兴趣地问道。
“是,为人机敏,比较稳重。”钟典使评价。
“才15岁,果真是少年英才啊!这一亩种出10石苞米来可当真是神农在世,来人,让落家村王植来见我,我可要大大嘉奖他。”县令扶须大笑道。
钟典使乐见其成,若这王植种植之术在平舆推广开来,说不定这平舆乃至境州更甚三十二州府的百姓都能有达到温饱,此乃利民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