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快穿之我不想种田(152)

作者:闲土豆 阅读记录

是以,被县府收了粮的村民顿时不酸了。虽然他们没读过书,但这粮价啊,粮食产的好,量大,那就卖得低;一遭天灾,粮食减产,那粮价得老高,现在这新种苞米价钱高,明年啊,就得降下来了。

这会家里顿时和谐多了。

第105章 古代种田生活(13)工厂发展一片明朗

平舆县内的厂子办得得热火朝天, 进了厂子的人家恨不得敲锣打鼓,奔走相告。

毕竟,这些厂可都是官府办的, 在厂子里做事不就代表着跟官府扯上那一星半点儿的关系了吗?

以后要办啥事找什么关系, 也有个门路了。

县衙里。

汪县令愁啊, 一把一把地薅他那胡子,这厂子是办起来了,但这县库的银子可是彻底见底了, 连他的私房都掏了不少出来。

平舆县同时办了这么多厂,各种厂房、原料、工人的酬金等花费不小, 而且厂子还在起步阶段, 光光撒钱还没收益。

现在就相当于是县府花大钱摸着石头过河,还不知道能不把这县里的民生经济搞起来,旺起来。

失策失策, 阿植是读过些书, 在农事上也有些作为, 但对于这民生经济还是过于激进了些。

当时怎么就听他一说,就应了他呢。

相比于县令的担心,王建国倒是颇有信心, 不说其他, 就光光铁器厂和工器厂就大有可为。

那可是对现有技术的优化与创新, 技术的创新代表着什么, 不言而喻,它能推动社会进步,甚至颠覆整个时代, 把这个世界引向未知的科技文明。

不过,现在说这些为时过早。

虽然王建国有着先进的炼铁冶金技术知识, 采用的是后世熟知的高炉炼铁法,很多老手铁匠虽有多年经验,但新方法还是让他们颇为苦恼。

唯一值得兴奋的是铁是炼出来了,产量也颇高,但质量让这些老铁匠直摇头。

“小王大人,照您说的方法,铁制成品好了不少,但有很大瑕疵,我们炼出一批刀,在厂里找了两人持刀互砍,两刀碰撞,刀上瞬间有了缺口,而且这铁不耐捶打,若是用做他用,恐怕不大合适……”掌管炼铁的大总管陈铁匠有些愁,这几天,他的心可谓是跟着这新“铁”起起伏伏。

王建国听完,说:“不必担心,这生铁还需继续捶炼,你们按照王十三的方法做即可。”

陈铁匠心中叹气:这外行人还是不懂这炼铁的法子……

还没等陈铁匠愁完,那边的罗大安就喊道:“陈师傅,陈师傅,你快来,十三管事那边炼出了一个叫‘钢’的东西。”

王建国嘴边露出一丝笑,可算炼出钢了,他招呼陈铁匠,“走,陈师傅,我们去看看。”

钢铁可有大用处,以后的一些机器零件、建筑、工器制作等等可都少不了它。

这批钢铁是第一批成品,样式不一,黝黑呈亮,不似凡物。陈师傅看了,双眼发亮,这光泽比他打造锤炼几月的铁剑还好。

在场的众人脸上难掩激动,眼神热切,紧紧盯着这批钢制品看。

相比之下,王建国倒有些过于冷静了,这批钢制品还是有些粗糙了。

日夜试验炼铁,工匠们热切的面容下还是难掩疲倦,终于出成果了,他也不会故意泼冷水。

该夸得夸,该奖得奖。

他带着笑说道:“辛苦各位师傅了,铁器厂将将开办不久,今日却已将钢炼出来了,各位可记大功一件,都有赏!”

众人激动,喊道:“多谢王大人!”大功啊,签的叫劳什子的合同协议上有说,这相当于有几两银子的奖励啊!

看了看咧着嘴笑得开怀的众人,王建国收敛了神色:“还有,别光笑啊,我对你们可是有要求的,虽然钢已经炼出来了,但是你们千万不要懈怠,这批钢还有待改良!技术还要不断改进更新,不能一个老本吃一辈子,铁器厂的未来可是要靠你们的。”

“各位大师傅,要在炼铁工艺上好好把关,赶快把握新工艺,带领好徒弟炼出更好的钢。过几日,县令大人将会来铁器厂视察。”

众人收起快要咧到后脑勺的嘴角,正色道:“是!”

铁器厂出钢的事当然得报告上面,汪县令听完,高高悬起的心总算是落了一点下来,迫不及待的就想去铁器厂。

王建国拦住了他,说铁器厂今日才刚刚出钢,厂里一片混乱,工匠们都在忙着炼钢,人多杂乱,恐怕冲撞了您。

汪县令罢。

过了三日,县府一行人这才去铁器厂。

汪县令看着手中的钢剑,说了几个“好!”,看着手底下这位能力卓越的属下,是满眼赞叹。

这平舆县恐怕是留不住这位英才了!

这才一个铁器厂,若是以后这些厂子都办起来了,他们平舆县绝对能改头换面。

那时候,恐怕全境州府的县衙都得向他们学习经验,而平舆县也能摆脱贫困、荒凉等词,堪比府城。

如汪县令预料,将钢制品送往州府后,周大人夸赞不已。

州府大人非常开明,只派人前来视察一回后,就放开手让他们自己干了。

随着铁器厂工艺成熟,钢制品的产量加大,渐渐投入到市场中去。

当然,主要是农用工具,一上市,众人哄抢,定价随比市场上的铁制农具高,相比容易报废的铁农具来说,钢农具更加耐用、不易损耗。

各大厂子都有了进项,王建国终于能歇一歇了。

不过,眼看着要到冬小麦的种植期,王建国还得分发新品种小麦。

留下免费发放的良种,其他的都往外售出去。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