嘘!是郑医生先动的心(54)+番外
一边走,张芸一边问,“这个病人有哮喘病史,你觉得应该注意些什么?”
言冬明白,这是摸底考试来了。
“对于有哮喘病史的患者,应当至少于一周前进行哮喘评估,控制哮喘症状和炎症,术前30分钟吸入解痉药……”
“在麻醉方式的选择上,也要根据手术部位进行调整,尽量避免气道刺激,预防术中哮喘发作……”
她答的都在点子上,张芸微微颔首,又抛出一个问题,“那如果患者隐瞒哮喘史,或者是这一台急诊手术,你怎么办?”
言冬还在思考,手术间到了。
患者是个笑起来相当和蔼的阿姨,言冬看着她光秃秃的头顶,便知道,今天要走进手术室的一定是神经外科的医生了。
阿姨一见到张芸标志性的小猪佩奇,就热情的打招呼,“张医生,你来给我打麻药啦?”
“对,大姐,你再跟我说一下,你叫什么名字?”
“陆小芳。”
张芸手上拿着病历本,又问,“你知道今天是做什么手术不?”
“开颅切肿瘤嘛,我知道的。”
……
信息核对完毕,又做好常规心电监护、血气检测等准备时,神外的医生走了进来。
“哟,赶巧啊!”
张芸头也不回,“准备好,我就麻咯?”
神外医生一点头,张芸便将呼吸面罩扣在了阿姨面部。
“阿姨,来,吸两口氧……”
而真正的麻醉诱导药物,已经通过静脉注射了。
麻醉诱导完成,言冬记录下时间,张芸又喊了她一声,道:“哮喘病人气道比较敏感,这一次你先看我操作,下次换你插管。”
“好。”
言冬紧紧抱着病历本,全神贯注。
她的目光一会儿跟着张芸的手,一会儿又转移喉镜和导管上,真是恨不得自己两只眼睛能分开用。
“插管深度22厘米,听诊双肺呼吸音对称。”
监测仪的各项指标也都正常,气管插管顺利完成。
手术开始后,张芸一边留意着病人的体征,一边慢慢给言冬讲解每一项指标代表的意义。
并且具体到根本这个病人的病史和手术,要重点关注些什么。
手术平稳进行了约两个小时后,张芸才又提起先前在手术室问言冬的那个问题。
第47章 灰烬里的栀子
“在急诊手术上遇到麻醉高危人群,要两害相权取其轻,能暂停手术,先治疗的,咱们就暂停。”
“必须手术的,那就遇上什么症状,处理什么症状。”
“比如哮喘急性发……”
张芸刚想举个例子,监测仪上的红灯忽然闪烁起来。
“滴!”
“滴滴!”
声音也更为急促。
言冬笔下不停记录着数值的变化和当前的时间,脑子里快速闪过可能导致眼前状况的几种原因。
刚刚做完止血操作的主刀医生动作顿了顿,抬起头来,“没事吧?”
张芸看了看,道:“心率和血压高了些,可能是麻醉浅,我再加点药。”
加深麻醉后,果然恢复了正常。
但没到五分钟,监测仪又“滴滴滴”地叫了起来。
患者的气道压逐渐升高,加深麻醉和吸痰的操作都没有起到效果。
张芸只能让主刀医生暂停操作。
神外那医生停下动作,无奈地叹了口气,“张芸,你说你是不是乌鸦嘴?”
回应他的,是——
“闭嘴!”
接下来,张芸一系列操作看得言冬眼花缭乱,记录单上除了时间,其他东西也不知从何填起。
但她能看到监测仪上的数据,随着张芸调整用药,病人的气道压更高了,呼末二氧化碳直接下降为0 ,氧饱和度也低至70%。
在监测仪急促的“滴滴”声中,言冬不自觉紧张起来。
神外医生也正襟危坐,不再胡乱开玩笑,静静等待张芸的处理。
张芸再次听诊后,立即行纯氧通气,静注肾上腺素,气道压终于有所下降,可以通气了!
随后,她依据病人体征的变化持续泵注肾上腺素,直至气道压恢复,才停止用药。
张芸坐回凳子上,朝神外医生道:“继续吧。”
言冬两眼泛着光,太帅了!
“手术去病,麻醉保命。”
这话不是说说而已。
也不知道自己要学习多久,才能达到张老师这种运筹帷幄的水平啊!
张芸又观察了一会儿,放下心来,拿过言冬手里的记录单。
时间和监测数值的变化都已经填写好,张芸只在后面补充了查体体征和相关用药。
填好记录单,她随口便问,“根据患者的病史和指标,你认为刚刚发生了什么?”
“术中哮喘发作。”
这是个送分题。
所以,张芸又把记录单递给她,“你看看,对于术中哮喘发作有哪些处理措施?”
言冬仔细研究了一会儿,总结出三个方面,“通气、解痉、改善循环。”
没等张芸评判,神外医生先她一步,笑着开口道:“还不错嘛,规培多久了?”
言冬还没回答,张芸替她答了,“她是实习生。”
张芸脸上带着满意的笑,眼里是不加掩饰的骄傲。
“哟,实习啊!”神外医生有些遗憾,咂舌道:“怎么就没来我们科室轮转呢?”
要来了,肯定是个好帮手。
言冬腼腆地笑笑,“是科教科安排的,我们也没办法选。”
又一个小时过去。
随着最后一针头皮缝合完毕,手术终于结束。
神外医生脱下手术衣走了,张芸和言冬还要在复苏室等病人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