夭寿了!陛下他将传国玉玺当聘礼(79)
更准确说,是确立信仰。
岭南王府是他们的信仰,王府不倒,他们就是王爷的亲兵,是人上人。
第八十一章 来自远方的信
队伍沿着山路进发,两侧林间不知名的鸟时不时轻啼,发出各种古怪的叫声。
若是一人单独行走,恐会被吓到。
仅一个晚上,在岭南军的突袭下,已攻克三座小型城池,可谓势如破竹。
天亮时分,大军停下驻扎,将士们生火做饭,营地里有了烟火气息。
风轩逸面色凝重地坐在中军帐里,盯着舆图眼睛不眨一下。
“王爷,怎么了?”有随行将领问。
风轩逸环视一圈,“你们不觉得太过顺利了吗?就好像,有人提前为我们清理了前方道路,刻意加快我们的进程。”
他仔细观察过,每到一座城池,城门都会出于各种不同的原因被破开,城内的住户惊讶归惊讶,却无人说他们是叛军,更无人阻止他们前行。
一切顺理成章,处处透着怪异。
风轩逸不得不怀疑是否是朝廷给他挖的坑。
将领们面面相觑。
“王爷会不会是多虑了?朝廷重点镇守的是北关,而南方有咱们岭南做阻挡,已多年未有战事,所以南边的军队实力要弱,一打就散。再者听说咱们北上,贪生怕死者众多,早早迁走必定不少。”
“对,王爷,末将觉得杨将军说的有道理。前段时间洪水和瘟疫泛滥,死的死,逃的逃,剩下的老弱病残,在得到救助后又走了一部分,现在甘愿留下的,要么舍不得自己的家产,要么行动不便,难以远行,要么有实力,不怕咱们……不管怎么说,三座城池有一半是空的,根本抵挡不住咱们的进攻,所以看起来才会那么顺利。”
其他人纷纷附和着点头,发表类似的看法。
风轩逸将信将疑。
虽然他们说的有道理,但敏锐的直觉告诉他,里面有问题。
他看向随行的老管家,对方却神游天外,没能收到他的视线。
想了想,风轩逸下令留在原地休息一日,一日后若无问题,再继续前行。
等将领们走完,风轩逸才问管家:“徐伯有些心不在焉啊,在想什么?”
管家弯腰拱手,“老奴年纪大了,时常犯困。”
这便是隐晦提及出征前,他曾向对方申请留在府内,但未成功。
风轩逸看到他白了大半的头发,心里终究有一根弦被触动,认错道:“是本王舍不得放徐伯离开,忽略了您的感受。您替王府操劳大半辈子,是该到休息的时候了。本王向你许诺,此次夺位成功后,您就安心在家养老,不用担心住处和银钱,本王会安排好。”
管家闻言感激涕零,跪下给风轩逸道谢。
一番真诚惬意的交谈后,管家伺候他喝完今日的药,搀扶他睡下,然后才去销毁药汤残渣,做到万无一失。
——
“再往前过了惠州和原州,就是京城了。”
刚拿到管家反馈的消息,风凝夜估算着,“半个月解决他们,拿下岭南,然后到长安关支援。”
墨七捏着京城的飞鸽传书,“主子,陛下特意强调不让您去长安关。”
离子卿“嗤”了一声,“我说墨七,到底谁是你的主子?”
“当然是少主。”墨七坦诚道,“我只是觉得战场有陛下就够了,少主不该去那里冒险。”
这话离子卿没反对,因为他不久前接到庄主密信,命令他劝住少主,镇守京城。
不过以他对少主的了解,大概劝不住。
果然,风凝夜没把宋时景的话放在心里,指尖在舆图上划拉着,计算京城到长安关,以及它周边几个村镇的路程。
墨七与离子卿对视一眼,无奈摇头,开始各自写回信。
风凝夜也不怕他们传消息出去。
如果亲人和边关有危险,哪怕前方刀山火海,他也要走一遭。
这是他的准则。
没人拦得住。
正在这时,墨七惊讶,“咦?”信封里掉出两幅画,折叠的整整齐齐,隐约从背面看出,画的是山川风景和宋时景骑马时的样子。
离子卿羡慕道:“还是陛下贴心……”不像阿岚,离开他这么久也不给他写信,肯定是微生砚坏了他的好事。
哼,等下次再见,要好好说道说道。
风凝夜接过两幅画,认认真真看过后放入随身的盒子里保存,待回京后裱起来。
两日后,没发现朝廷有大动作,又接到西域传信,战况焦灼,有压倒之势的风轩逸心神大震,当即宣布全面进发,横推到京城,争取一个月内夺位成功。
然而他们不知,一张来自京城的大网已经朝他们张开……
这一日,前一刻还是风和日丽的午后,后一刻,乌云滚滚,自西天来,满城风雨,挡住了前路。
第八十二章 厮杀
军队急停,风轩逸探出头朝前方看,只见黑压压的天空下,烟尘滚滚,马蹄声震耳欲聋,可以预见,对面来的人绝对不是小规模。
看来,有些事躲是躲不掉的。
只是他有点好奇,为何朝廷到现在才动手。
他们难道不清楚西域才是他们最应该关心的地方吗?
说到底,岭南也是大樑的一部分。
让岭南夺位成功,总好过西域趁虚而入。
风轩逸当然想不明白,有红莲山庄和天雪楼牵线,江湖势力将插手长安关战争,为朝廷挡下一部分攻击,等内战结束,朝廷腾出人手,就是西域大军灭亡之时。
这样做纵然有危险,但攘外必先安内,是宋时景的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