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白然的话,他彻底愣住了,过了半晌才迟疑开口:“……我以为,你是祁为琛的人。”
“不是人,”垂眼俯瞰着夜幕下的城市烟火,白然淡淡答道,“我说过,我是他的狗。”
“哪怕是这样,我也梦想有一天,可以站起来,亲口咬断主人的喉咙。”
“……”
眸色略微一沉,他沉吟半晌,再次问道,“所以……你想让我干什么?”
很快,他看到白然从口袋里掏出一小块固态硬盘,从半空中反手抛给了他:“喏,拿好了。”
“这是我送给祁家的小礼物,”
白然懒洋洋地开口,拖长的声音里带着一种软绵的意味,“一块小小的定时炸弹。”
他的瞳孔微缩:“……什么意思?”
“世界上的人渣数不胜数,但比你聪明的少之又少。”
松开握住栏杆的手,白然转身回到方桌前,从背后轻轻拍了拍他的肩,“等时机到了,你自然而然就会知道怎么用了。”
语毕,白然俯下身,像小鸡啄米一样,轻轻吻了一下他的后颈,接着便转身离开了露台。
和白然分开之后,季源霖回到公寓的卧室,拉上了所有窗帘,锁紧房门,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他不会允许自己受到任何干扰。
他要先弄明白,白然到底给了自己什么。
打开书柜下方其中一个上锁的抽屉,他从抽屉里取出了一块没有联网功能的老旧电脑主板。
家里的所有网络都受到祁连电子的母网系统监管,他不能冒这个风险。
装上白然留下的硬盘,又费了一番力气,他才让这款古董主板运作起来。他发现储存在里面的文件是一系列实验日志的视频。点开其中一条细看,他才发现这是知名华裔材料应用学者郑滢,从几年前开始,一直以来保存的GaN研究记录。
除了视频以外,硬盘里还居然还存放了郑滢亲手绘制的GaN芯片设计图纸。
他曾和郑滢短暂共事过一段时间,之前意大利军方想让他将郑滢引荐过去,却被祁为琛中途截了胡,将前妻带回美国软禁了起来。
同样身为GaN领域的研究学者,他和郑滢的研究方向一直是两个不同的分支。硬要说的话,两个人所掌握的技术专利各有优势,而他的技术核心损耗几率更小,产品的重复利用率和良率更高,相对于商业化和实用性来说,要比郑滢的技术更占优势。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他才成为了各方势力争相抢夺的对象。
坐在电脑椅前,季源霖屏住呼吸,一边播放视频,一边点开了电脑上的设计图纸。
顺着研究日志一条条往下看,他发现郑滢的很多研发思路与自己不谋而合。但从郑滢回国,将实验日志转用中文记录开始,他们的研究方向就开始产生了偏差。
耳机里,郑滢的声音从画外响起:“研究记录第六十七次。经过上一次的改进,所有元件运作时的状态都稳定了许多,经过多次测验,我认为可以把这一版本正式认定为GaN 6。”
扫了一眼设计图纸右上角的标题,季源霖发现这版图纸恰好就是第六个版本。
郑滢:“在环境足够稳定的情况下,GaN 6表现出极高的能源利用效率,就这一点而言,它已经完全可以满足新一代快速充电系统的所有需求。”
盯着图纸上的元件构造,季源霖渐渐皱起眉头,却还是听着郑滢继续往下讲。
“然而,必须注意的一点是,GaN 6的效率是建立在牺牲掉相当一部分热传导能力上的。这也就意味着,如果运作环境突破某一阈值,可以预想有相当大的风险出现——”
“自燃。”
季源霖顺势接了下去,随即勾起唇角,有些不屑地笑了起来。
“——自燃。”
视频里的郑滢接着说,“在实际应用的情况下,我们必须专门为GaN 6额外设计一套散热系统,确保它的安全性。这也就意味着,该系统的体积和成本会有极大程度的增加。目前,我们尚未就这一问题讨论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按下视频的暂停键,季源霖双手交叉靠在窗前,眸里深沉如水。
他意识到这是什么了。
在数年前的YPT国际物理会议上,他和郑滢确立了两条原理相似却又完全不同的技术发展路径,而视频中的结论和硬盘里的设计图纸,正是郑滢多年以来的研究成果,目前已经全面应用于达诺菲第一代新能源汽车系列的GaN 6 系统。
不久前,达诺菲的新能源车型刚上市时,他曾对于这套系统相当不屑一顾。尽管郑滢的发展路径能够确保GaN的泛用性和成本优势,但他早在一开始就已经预见,随着研究的深入,散热上的劣势注定会让达诺菲的技术升级迎来瓶颈。
而他之前在封禹设计的GaN X,从一开始计划走的就是高端精品路线,尽管成本高昂,但无论是性能还是稳定性,都超越了GaN 6好几个世代。
可是,尽管自己的技术早已远远胜过了郑滢,但这也是对方非常机密的研究文件,白然为什么要把这个东西给他?
想到这里,他的心里突然念头一动。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俯瞰世界,对于他而言,已经远远不足够。
从这一刻开始,将巨人斩杀马下,或许不再遥不可及。
敲击键盘的声音响了一整夜,直到次日清晨,天蒙蒙亮的时候,季源霖才啪的一声合上电脑。
几小时后,一份名为GaN XI的新型电力系统提案摆上了祁连电子董事长的办公桌。
看到老板拿起文件,微微蹙起眉头,送文件进来的秘书对着祁为琛微微躬身:“祁总,这是季先生针对GaN提出的新型系统提案。就是您让白然从国内带回来,安排在洛杉矶的那位科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