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色满园(10)
下了桥,向东的土道,北边是人家,南边是田地,淡淡的青绿一望无际,茅屋瓦舍,鸡鸭鹅悠游,儿童嬉戏,村妇呼喊,农夫下田,一派北国春意盎然的田园风光。
“村婆婆,这是新来的啊!”几个经过的男男女女纷纷和村婆婆打招呼。
村婆婆把马车停在路边,几个村民围了上来。
有个四五十岁的老妪,见到村婆婆大声嚷嚷。
“老货,你可算领回新人了,这是几个小子吧,哈哈,我家那几个妞不怕打光棍了!”看样子是熟人。
龙静忍俊不已,没想到这地方也有光棍这词。再一想,也是,这边的语言和现代是一样的,文字也是繁体方块字,只是历史上没记载,貌似、好像、应该不是一个时空的……这个问题实在不是她能想通的。
车上的几个大人听了这话脸直抽,对这样的热情实在有些无法消受,特别是对方还特意往车里几个男孩身上瞄几眼下了个结论。
“太小了……”
刚放下心对方又来了一句。
“给我家三妞正好!”
龙静扑哧笑出声了,这大姐说话实在太有意思啦!
“什么你家三妞正好,我家丫头正好才是!”一个中年大叔一脸眼馋的样子,对车里的大人们热情地道,“有啥事就吱声,看见没,那就是我们家!”
还好没说以后咱们就是一家人的话,龙静强行忍着笑。
“村婆婆还是慢声慢语地道。
“后天她们抢种荞麦,你们互相问问谁家现在闲着,帮着先把地种上,还有她们盖房子,都来帮帮!”
“行!这么多人两三天也就种上了,盖房子就是脱坯得几天……”
“我家有土坯,准备盖厢房,先拿去用着吧,我那也不急。”
“我家也有些,石头也是现成的,我再去问问其他家,凑凑应该就够了。”
七嘴八舌地说了自家都能提供什么,就这样把这新来的三家种地和房子的事解决了,村婆婆这才赶车继续走。
王爷爷有点激动。
“这村好,我们算来对了!”他这一家老的老小的小,没一个干活的人,正愁呢,现在全有着落了。
龙静也感受到了村子的祥和气氛,有个好环境确实不错。
这时周家的主夫说话了。
“村婆婆,种子自己买吗?”
“自己买。”村婆婆看了他一眼,点头。
周家主夫叹了口气。
“去掉种子钱,再去掉杂七杂八也落不了几个钱了啊。”像是自言自语。
龙静算算,对照现代钱币,一文钱等于一块钱,荞麦种子一斤二十元,一亩地一斤多点,周家五口人,三十亩地,去掉种白菜的地,五百文钱,确实剩不下多少,何况还有菜籽钱。不过这里的种子没这么贵吧?
“你们是新来的,种子算你们五文。”
周家夫妇大喜。
“那真是太好了!谢谢村婆婆了!”
“谁来都这样。”村婆婆毫不领情。
这老太婆脾气还真是又臭又硬!龙静心说。
马车往北走了一段路进了西边一个胡同,一直往西,过了三家停下。
“到了。这几天你们先住我这,东厢房周家住,西厢房王家住,小丫头跟我住正房,待会给你们称米。
这是一个占地有一亩地大小的院子,一米五六的围墙,正屋三间,东西厢房各十间,屋后两侧东西厢房各十间一直连接到南墙下。厢房后面种着一排排杨树,屋前种着菜,还有一口辘轳井,屋后种了一些果树。龙静认出来是苹果、沙果、李子、杏、梨,还有樱桃,都开了花,雪白的、粉红的,屋前屋后也都爬满了植物,看上去很有点桃花源的味道。
在院门口卸了马车,村婆婆吩咐龙静把枣红大马栓进马棚里,马棚就在靠南院墙的一间厢房,旁边是粮草屋子,对面是车棚。
栓好马龙静拿着自己的行礼背包进了主屋,离地面两尺多,门口砌着石台阶,门是向里开的,屋子很矮,也就两米多点,间量也很窄,但纵向深。对着门的北墙是一面窗户,窗户下面对面两个锅台,挨着锅台摆着两溜乡下用的缸,上面放着锅碗瓢盆等。东西是两个起居室。
“你住西屋,西面那个锅台是你做饭用的,放下东西,跟我来称粮。”不知什么时候村婆婆在门口叫了声。
龙静连忙答应着,进了西屋,北面一铺土炕,靠着炕是一张脏兮兮的桌子,地上是坑坑洼洼的土地。
“小丫头你还磨蹭什么呢!”窗户外出现了村婆婆的独眼。
“来了!”龙静吓了一跳,村婆婆那张脸冷不丁看了还是很吓人的。
称粮就在屋后的东厢房,还没等接近从一棵树果树后面窜出一条大黑狗,小牛犊大小,两只眼睛黑亮的摄人,浑身上下油光水滑,龙静又被吓了一跳。
大黑狗对着她一呲牙,就不再理她乐。
“怎么有这么大的狗!”
周家妇人道。
“这是狼和狗配的种,通人气,还厉害,看家最好!”语气很羡慕。
村婆婆没说话,取出腰上一串钥匙打开一间厢房门,带着几人进去,里面堆着用麻袋装的粮食,屋中间放着大称。
村婆婆指了指王爷爷。
“先给你家称!”叫龙静和周家妇人帮忙,“每人一百八十五斤荞麦,一百八十五金高粱米,那边是荞面,那边是高粱米。面都是磨好的。”
龙静和周家妇人去抬麻袋,这一抬龙静觉得怎么这么轻松呢,再看周家妇人吃力的样子,也连忙装出吃力的样子,心里却十分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