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色满园(24)
这名字好,富贵,人们都喜欢。嗯,“抡饼”,这个也要换换,“吉祥饼”不错,正好配对!
想到吃了“吉祥饼”,就爱把屁放,龙静哈哈笑了起来。
“抡饼”简单,把荞面活的稀稀的,放上盐,葱花,锅烧热后,刷上油(不能放水)用勺子舀着面糊沿着锅边一抡,就像摊煎饼一样,面糊流到一起,形成一张锅底大小的饼,熟了会出现一些蜂窝眼,
这个既考验和面的稀稠度,也考验这一抡的技术,还考验火候。面活好,抡好了,火候适中,形成的饼只有一张白纸的厚度,布满着蜂窝眼,上面是软的,下面带着一层淡淡的“嘎巴”,又是脆的。也可以上下都软,或者上下都硬,根据人的口味来。
龙静撕了一块吃,薄厚的均匀度差点,好久不做了,有点手生。
抡到第三锅,达到了想要的感觉。
龙静用刀切成四份,和富贵糕摆在一起,一边看一边定价,最后富贵糕定价为一文钱五块,取五福临门之意。吉祥饼一块两文钱,取两两双,吉祥如意。
想好了口彩,龙静觉得好笑,自己真是能扯。
可能是这些日子太累了,这段时间心里和身体负荷到了极点,现在终于有了目标,这一晚龙静睡得很沉,连半夜的狗吠伏也没能吵醒,只是在梦里感觉到世界一片光怪陆离,熟悉与陌生的人影纷纷扰扰,那纷扰是隔在厚厚的云雾之外,雨打窗一般,朦朦胧胧地,不断闪动着,只是透不进来,她还是被紧密严实地包裹在模糊的梦里。
清晨,半梦半醒之间,龙静昏昏地不知身在何处,这是又一个灵魂深处思乡的梦吗?还是对于前世模糊久远的记忆?懒洋洋地昏惑着,不愿醒来。待到醒来,天微微放亮,透明不是很好的窗户投射着天光,呆怔了半天才彻底清醒了,翻了个身,身下是编制的席子,不是那套浅紫色的珊瑚床套,轻轻叹了口气,慢慢叫自己平静。
也许在未来无数个黑天与白夜里,会耗尽对思念亲人和朋友的感伤的,留下的,只有这个世界默默守望家乡方向的游子,直到将来的某一天……某一天……
没有回去的某一天了。
眼睛慢慢地莹润起来。
东院的王爷爷起来了,开了大门,前院的村婆婆起来了,咳嗽声和大黑的叫声,不多时传来了驴叫,沉寂一夜的村子像是注入了生机,生动起来,龙静也被拉活了到了现实中。
起来到了外面,天已大亮,小土别墅的二层屋顶正迎接着新生太阳的光芒,各种不认识的小鸟唧唧喳喳地叫着,开始了一天的忙碌,龙静伸了个懒腰,看着满园的绿色,脸上渐渐展开一个欢快的笑容,有句话怎么说来,人啊,得知道惜福!眼下够好的了,没有什么不知足的!
吃饭,然后赶集去!
16 一个传奇的开始
瓦蓝的天空,阳光分外灿烂,空气格外清洁空明,大片大片的野花,大片大片的庄稼,微风送来,形成的青黛轻轻起伏,送来了裹着水气淡淡的香气。
在这不错的乡村风景下,大队大队的人们或者赶车、或者推车、或者走路去赶集,路上大人们说说笑笑,孩子们打打闹闹,每个人脸上都流露着最纯粹最单纯的快乐。龙静受了这样快乐的感染,步子越发轻松了。
“龙静!上车!”
张婶赶着毛驴车,上面坐着张叔和二凤,还有几个鼓鼓的麻袋,二凤招呼看到龙静在前面走,大声招呼。
张叔把车赶过去。
“丫头,上车来!”
龙静也没客气,没等车停就一步迈了上去,吓得张叔哎哟一声。
“这孩子!”还是叫张婶停了车,等龙静坐好才赶着毛驴走。
龙静呵呵笑了,和二凤并肩坐在车里,后背依着车扶手。
“我还去找你了呢,看你院门上了锁,还以为你干啥去了。你走得倒挺快的!”
“我从后门走的。”
“这是啥?”二凤早就看到龙静身前端的长方形匣子,两端系着一个宽布带子,跨在龙静的脖子上。
车上的张叔也问。
“好东西!”龙静嘻嘻笑着,“准备买的。”
“啥啊!”二凤更好奇了。
“不告诉你。”龙静一副神秘的样子。
二凤更是心痒痒了,可又装着嘴硬。
“我还不知道,还能有啥,就是你园子那点破菜吧!”
张叔呵呵呵笑了。
“正好我们也去买茄子,你和我们一起卖吧。”
龙静笑了。
“我这不是青菜,一起买不了。”
“那是啥?”张叔看着龙静的木匣子,没看出什么。
二凤不时手摸着匣子。
“你家也没啥啊……”
张婶回过头看了眼。
“这就是你跟我要木头做的东西啊?”
龙静点头,她和张婶要了些边角木料,借了工具,亲自动手做的这个匣子。
“小丫头手还真是巧。”张婶看了一眼,有对小女儿道,“看看你,我还手把手教呢,什么都做不好!”
二凤一脸郁闷。
“你想夸龙静就夸吧,干嘛还顺带踩我一脚啊。”
龙静笑道。
“那是张婶希望你再被踩的过程中做得越来越好!”
“对喽!”张婶把小鞭甩的啪啪作响,“丫头跟张婶学木匠得了!”
在乡下像这种拜师学技术的不是几句话交几个钱就行的,那还需要仪式,见证人啥的,拜了师以后就是一日为徒终身为女了,龙静没这个心思,也知道自己不是干木匠的料,只是半开玩笑说考虑考虑、张婶其实也就是这么一说,很快转到别的话题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