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夫郎家的咸鱼翻身了(459)

作者:羽春 阅读记录

面前这两个轿夫,就是替死鬼。

两个轿夫腿都软了,跑着要走,没几步跌了,扶着轿子站起来,看见了轿子侧面的孔洞,又记得途中听见的闷响,以及谢星珩的袖箭。

他们胆寒得厉害。

若是轿子不停,谢星珩是不是要顺手把他们杀了?

这是正常文官的路子吗?哪个文官带袖箭出门?

哪个文官被上官打压,是这种应对之法!?

他们抬着轿子,歪歪斜斜的走,消失在街头后,谢星珩才看着周围景貌辨认方向,出了小巷子,朝大路上走。

不一会儿,就看见了家门。

家仆都是新买来的,江知与信不过,不敢留孩子们跟家仆相处,带着孩子又不方便。久没等到谢星珩回家,他担忧极了,入夜了还在门口张望。

等见了人,江知与松了口气,忙朝他迎过来。

“在吏部耽误了吧?我还说过会儿不见你,我就去接接。”

谢星珩擦擦脑门上的汗,把这件事藏起来,将官服和官印递给他。

“都是些小人,哄着我去走流程,办完事了又给人下马威。”

江知与皱眉:“怎么这样?”

他看谢星珩头发湿漉漉的,脖颈处的衣服都透着水汽,又问:“他们让你晒了一下午的太阳?”

谢星珩摇头:“没有,就是拖久了,我怕赶上宵禁,一路跑回来的。”

跑步还好。

江知与放心了些。

家里烧好了热水,既然热,就先兑水,拿温水冲洗身子,换身衣裳,再来吃饭。

两个小宝还没睡觉,他俩正式入学,就有功课了。写字不行,但要背一首诗。

他们在顾家又憋坏了,背个诗,要满院子跑。

外头熏香,依然有虫咬。江知与花钱做了纱帐,从天顶到院墙,都围起来,圈出一片没有虫咬的乘凉地。

谢星珩回来,两个崽都要跑来抱他,跟他献宝,说会背诗了。

宝宝说话有奶音,忘词就含糊着带过,嬉嬉笑笑的。

江知与让他俩先放开谢星珩:“你们爹累着了,先让他洗个澡,过会儿再听你们背诗。”

谢星珩就在院子里冲澡,宝宝们又要玩水。

江知与拦了一阵,没法子拦彻底,看谢星珩也想跟宝宝玩,就放他们过去。

他给谢星珩收拾衣服,脏的放到竹篓里。

谢星珩把袖箭藏起来了,但他没能把护腕上的弯曲痕迹弄平,只好扔掉。

什么情况下跑步,能把护腕跑掉?

江知与摸着衣袖折痕,脸上表情一点点淡下去。过了会儿,才若无其事放下脏衣服,拿了干净衣裳出来的,给谢星珩换上。

孩子们不经饿,已经吃过晚饭。江知与等着谢星珩一起,他俩吃着,孩子们又嘴馋,都拿小碗加了点。

江知与跟谢星珩说:“我想找何师兄调两个人用用,家里还是要有知心人在,不然孩子们都不敢离眼。”

谢星珩顺着说:“也好,也给我要一个。还没人送家仆来,我在外头走动不方便。”

江知与含笑应下,垂睫间,遮住了朦胧的视线。

京城果然是藏龙卧虎之地。

他要看看,这些罔顾王法的人,怕不怕私刑。

第148章 恶人先告状

六月初二,谢星珩正式上任。

他起特别早,坐家里马车去的翰林院。

到了地方,有顾慎行领着他四处串门,上官没怎么为难,例行分派差事,说了两句场面话,就让他写文书去。

他现在是正七品编修,主要职务是修撰国史实录、起草诏书。

正常来说,他这种新人会有适应期,先熟悉工作环境和工作内容,再慢慢的增添别的内容。

上来就写诏书,谢星珩还以为又是一场刁难。看见内容后,他就老实起草去了。

诏书是发去各地衙门的“商务令”。

跟他之前预料的一样,朝廷会扶持商人,刺激消费。

主要条例有衣饰种类再次放宽了界限,例如某些花卉纹样。

再有官商合作。凡是与家乡振兴挂钩的商户,都能得朝廷批文,各处关税降低。根据货物总额来计,最高可免关税。

商税保持原样不变,但家乡振兴的具体细则,让谢星珩起草。

宫里审核过后,再看情况修改。

谢星珩有个小办公区,跟着同品级的职官坐一屋。来得迟,位置不好,背对着门,谁来都不知道,不是摸鱼圣地。

他随身带了小镜子,想摸鱼就照照镜子。

这个诏书内容要想一想,他就拿镜子比划,找合适的地方放着。

跟他同届的榜眼李清臣一抬头,看他拿着镜子左照右照,不由失笑。

“行了,都知道你这探花郎的英俊名副其实,自个儿就不用照镜子了吧?”

谢星珩摇头。

这孩子稚嫩。

打工哪有不防领导的。

正聊着,霍叔玉过来串门,眸光一扫,点了李清臣去打下手。

霍叔玉是侍读学士,会为皇帝和太子讲读经史。他们这帮侍读学士,多会叫上几个新人去帮忙抄录,说起来就是做着书童的活,因经史讲义外面难得一见,被点到的人都很乐意去。

可以学点东西,也能积累经验,往后升职总会用上。

李清臣走了,谢星珩就没人说话了。

他研墨,提笔起草。

首发的商务令应以扶持为主,刺激消费为辅。太过明目张胆,商人们全都得退。家财散尽都不陪玩,这就事与愿违了。

振兴家乡的细则,简单来说,就是怎样才是振兴家乡的商人。

这东西不必限制那么死。现在除了丰州县,其他地方都是卖方市场,手里有货,就不愁卖。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