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嫡长公主威武(19)
“叫什么名字?”待罗如意退出去后,容华才看着二人问道。
“奴婢贱名冷竹”尖脸的女子回道。
圆脸女子接着说道:“奴婢叫寒杏”
容华公主见二人冷静沉着,丝毫不因自己面对的人是什么身份而怯懦,心里就喜欢了几分。
容华公主接着说出了自己的目的,“本宫有几件事情需要你们去办,办好了有赏!”
“诺!”二人也不问容华公主要她们办的什么事,只知道樊定忠送她们入宫,以后她们就是容华公主的人了。
当日,谁也不知道容华公主对冷竹寒杏说了什么,只知道二人才入宫一趟就像是凭空消失了一样,谁也不知道二人去了何处?
城外官道上。
两辆华丽的马车正缓缓行驶。
容颜淑丽的少女掀开布帘向外面望去,映入眼帘的是满山苍翠,漫地野花,明媚的阳光照耀着大好河山。
“郡主,仔细风沙迷了眼。”丫鬟芙蓉低声劝道。
少女,也就是惠清郡主闻言放下了布帘,幽幽说道:“我都多久没见过皇祖母了。”
芙蓉闻言讨好卖乖地笑了笑,安慰道:“太后娘娘最疼郡主你了,这次见了您,一定不会舍得您走的。”
“但愿吧!”惠清郡主神色有些恹恹。
她想起回来天京之前娘亲跟她说的那些话,心里不免有些惴惴。也不知道过了这么多年,太后娘娘对她父王还是不是如以往一般疼爱?
就在惠清郡主胡思乱想之际,马车缓缓停了下来。
“到了,郡主”芙蓉高兴地搀扶着惠清郡主下了马车。
惠清郡主抬头望着这座巍峨的汤泉行宫,心里不知在想些什么?
“悦儿,过来”在她发呆之时,吴王妃对她招了招手。
“母妃”惠清郡主缓缓走向了吴王妃。
“走吧!”吴王望着行宫大门,默默地催促了一句。
一家三口带着仆从在管事的带领下,浩浩荡荡地往行宫里头走。
静宜园内。
孝贞太后李氏听闻吴王到来,早早地就嘱咐厨房给做些吴王爱的吃食,还让丫鬟在屋子里烹茶候着。
李太后虽然年过半百,却是保养得宜,风韵犹存,只是面无表情时略显刻薄。
“儿臣(儿媳、孙女)给太后娘娘请安”
吴王携同妻女给李太后行了跪拜大礼。
吴王将额头磕的砰然一响,李太后瞧着,心疼地眼圈都红了,急忙亲自过去将儿子扶了起来。
“母后这些年受苦了!”吴王说着,堂堂男子汉竟竟几欲落泪。
“哀家不苦”李太后紧紧抓着儿子的手臂,母子二人多年未见,两两相望,所有的情绪皆在眼眸里,化作点点星泪。
“你能来看望哀家,哀家很高兴!”李太后举帕子摁了摁眼角喜极而泣的泪水。
“是儿臣不孝”吴王见到太后对他一如往昔,这才算是定下心来。
“这怎么能怪你,要怪就怪那个没有良心的”李太后一想起正熙皇帝,心里的怨气就怎么都无处安放。
“好了,母后,事情都过去了,我们不说那些扫兴的。”吴王放缓了语气劝说道。
“好,都依我儿!”李太后说罢让丫鬟上茶点,她要好好与爱子说说话。
“母后,儿臣这次好不容易回来,得来看望母后一眼,往后还不知何时才能再见……”言及此,屋里众人皆有些伤感。
李太后转而一想到她与爱子分隔两地皆拜正熙皇帝所赐,心里对他的怨气就更深了。
“儿臣有件事想求母后”前头做了那么多铺垫,就是为了这一件事,吴王却说的小心翼翼,仿佛怕李太后生气一般。
“想要哀家做什么?我儿尽管说”李太后对自己这个儿子可谓是掏心掏肺。
“母后,您看楚悦也快要及笄了”吴王说着就回望了女儿一眼。
听到父王提起自己,惠清郡主连忙站了起来,对着太后施礼,口中唤着“皇祖母”
李太后爱屋及乌,只一眼就对惠清郡主生出了偏爱。
“乖孙女,你过来”李太后亲切地对惠清郡主招手。
惠清郡主乖巧地走过去。
李太后拉着惠清郡主的手,左看看右看看,越看越喜爱,脱了手腕上的血玉镯子就戴到了惠清郡主手上。
“皇祖母”惠清郡主受宠若惊想要推辞。
“孩子你收着,这是皇祖母给你的见面礼”李皇后按住了惠清郡主,示意她收下。
“楚悦谢过皇祖母”惠清郡主恭恭敬敬地又施了个礼。
“哎”李太后见她长的貌美,举止又得体,很满意地点了点头。
“母后,悦儿及笄后就要给她挑夫婿,您也知道吴兴郡那个地方,好儿郎万里挑一都难。”吴王说着,为难地直叹气。
他只这么一个闺女,定是不愿委屈了她的。
李太后听他说到这里,似乎有些听明白了,她静静地等待着儿子的下文。
第17章 等你好久了
“所以,儿臣想留悦儿在天京,还望母后为悦儿的婚事多费心。”吴王说出了心里话后,一脸期望地看着李太后。
李太后见了惠清郡主很是喜欢,她也不舍得委屈这个乖巧懂事的孙女。
于是,李太后想了想,便应承下来,“哀家在这行宫里住了这么久,也该回寿康宫了。”
只有回宫,她才能护佑惠清郡主,才能为惠清郡主挑个好夫婿。
得到李太后肯定的答案,吴王及妻女都开心地笑了。
“多谢母后!”吴王由衷地感激。
事情说定后,吴王与妻女陪着李太后用了午膳,又陪着李太后逛了会园子,眼看着天色不早了,才与李太后依依不舍地道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