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重生之将女为帝(115)

作者:喵圆喵 阅读记录

说罢,许是怕孟舒澜不同意,晏清又郑重地同他补充道,“你目前最要紧的是好生休养,调整好状态。从季城离开后,才是真正的硬仗!”

孟舒澜虽有些不太满意这样的安排,但却也知道,眼下这样的情况,这样的安排无疑是最佳方案。

就此,两军分离,晏清带着赤甲营先行押运物资赶往季城。

因赶着时间,所以除了夜里休息两个时辰,白日里众人便是饭点儿都是一边嚼着饼子,一边马不停蹄地赶路。

在这样的情况下,晏清带领的赤甲营终于是将三天的路程缩短到两天一夜。

季城城门外,季城城主亲自迎接。

“晏清侄女儿,好久不见!”

刚一见面,季城城主袁谋仁便迎上了打头的晏清,热情洋溢地招呼着。

晏清翻身下马,抱拳作揖:“袁城主,别来无恙。”

季城是康都到西疆官道经行之地,往年父亲每年带她和兄长回京述职之时,皆是借道季城。

一来二去,同季城城主袁谋仁也算是私交不错了。

“诶?!”

袁谋仁抬手虚扶了一把,“晏清侄女儿,你这就是在跟你袁世叔我见外了!”

晏清一拱手,并不受袁谋仁的热情:“袁城主抬爱,清受之有愧。如今清受命押运粮草南下余淮赈灾,眼下还需得暂借贵宝地休整兵马。令还请袁城主配合清,筹集粮款,准备渡船,尽早发赴余淮,以解圣上之忧。”

说着,晏清又递上文书,“此为圣上下令,调取季城粮库存粮,用以救助漳怀一带受灾百姓的文书。还请袁城主过目。”

对于自己热脸贴了别人冷屁股一事儿,袁谋仁有些不高兴,但晏清说话公事公办,没有一点儿逾矩之处,他也没有话说。

袁谋仁撇撇嘴,接过文书一看,又咧开嘴笑起来。

“没问题!”

将文书一收,袁谋仁好似邀功一般,热情洋溢地跟晏清说道,“在侄女儿你来之前,世叔我就已经得了圣上的消息,筹集赈灾粮款的消息一早就放了出去,只要等上几日,一切都能准备妥当!”

听闻只需几日便可筹集其赈灾粮款,晏清有些意外。

第103章 操碎了心

这倒是省下了不少的功夫。

“如此,就劳烦袁城主了。”

晏清真心实意地说道,“清,代余淮受灾百姓,谢过城主大恩。”

要知道,虽说有朝廷先一步的告知,但能如此迅速有序地组织起赈灾物资的筹集,大幅缩短他们在季城逗留的时间,也就能让他们更早地赶往余淮,救下更多的人。

这于漳怀一带受灾的百姓而言,无异于救命之恩。

听着晏清真心实意的恭维,刚被贴了冷脸的袁谋仁也心情舒畅起来:“哪里,哪里!这都是我作为父母官,应该做的。虽说漳怀一带不在我的治下,但也都是咱们武安国的百姓。我既当了这个官,遑论是不是我治下,就该想着咱们武安的百姓。”

“袁城主深明大义,爱民如子,清钦佩不已。”

晏清恭维着。

袁谋仁哈哈笑道,也捧了晏清两句:“不及晏清侄女儿少年成名,有勤王救驾之功!”

见聊得差不多了,袁谋仁话一转,“晏清侄女儿一路辛苦了,咱也别在这儿站着了,赶紧地进城。府里备了接风宴,为晏清侄女儿你接风洗尘。”

“谢袁城主好意。”

晏清推辞道,“清还有事务在身,接风宴便不必了。还请问袁城主,城中何处有大型绣坊?清此行自京中来,有善人捐粗布棉麻若干匹,需急工赶制棉衣,以随此次赈灾粮款一道运往余淮。”

再次被晏清给了冷脸的袁谋仁本有些不高兴,正要说上两句,却听晏清之后所说,知她真是有事在身,赶着时间,便也就不计较了。

“大型绣坊倒是没有,季城虽是大城,但到底不比康都,城中多是些中小型的作坊。”

袁谋仁想了一下,忽然有了主意,“这样,你们先歇下,我这就去城里几家大绣坊的主事家里走一趟,几家联合起来赶工,到时候能赶出来多少是多少。”

“如此就有劳袁城主了。”

晏清再次拜谢。

她看得出来,袁谋仁确是一个一心为民的,就是这太过熟稔的态度,让她有些无所适从。

尤其是在她想起前年自己随父亲一道回京之时,偶然听见袁谋仁跟父亲旁敲侧击自己定亲与否一事。

多少还是觉得他的热情目的性太强,让她感到不适。

因此除了公事之外,她并不太想跟袁家人有太深的牵扯。

对于晏清的一再拜谢,那疏离的态度一目了然,袁谋仁心知自己想借着跟晏康明的关系跟晏清套近乎是不可能了,当下也拿出了城主的威仪,一摆手,道:“都是应该的。”

说罢,袁谋仁转头招呼跟在自己身后的儿子,“路之,带晏小将军和诸位将士到城中休息。”

袁路之忽略掉袁谋仁朝他挤眉弄眼的神色,一敛眉,恭顺地行礼:“是。”

被晏清连着拂两次面子,又被自己儿子无视,纵使袁谋仁脾气再好,这会儿也不由得吹胡子瞪眼地瞪了袁路之一眼。

可袁路之就跟看不见一样,得了令之后,便径直绕过袁谋仁到晏清面前,公事公办地做了个请的手势:“城中已为将军与诸位将士准备了下榻之处,还请诸位移步。”

袁路之疏离的态度让晏清舒了口气,还礼道:“有劳袁公子。”

“将军客气。”

袁路之说着,便侧身让了一步,落后晏清与其身后副将曾成文,领着众人往城中下榻的驿站而去。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