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将女为帝(135)
这是抢先一步挖老孟墙角?
初次见面就这么直白,真的好吗?
其余人也没想到金铭竟然如此直接。
尤其是先前得了伍秋阳叮嘱,让劝着点儿金铭,别得罪孟舒澜的柳溪元和袁路之。
虽说他们觉得晏清与孟舒澜这事儿没成之前,自己好友积极争取自己幸福并没有什么错。
但这头一回见面就这么直接火热,岂不是显得自己轻浮?
比起这些人见鬼一样的心情,晏清虽有些惊讶,但也不至于有太大的心情起伏。
她少年成名,自小就受到众多赞扬,也自然受到许多人追捧。
从前在西疆,只要去了城里,总是能收获不少簪花手绢。
兄长说,那是姑娘们对她保家卫国的肯定。
也曾收到玉佩、发簪等男子相赠之物,都被兄长同孟舒澜收了去,一一还了回去。
他们说,这是他们肯定她的功绩,又自愧不如,遂以物相赠。
她总觉得哪里有问题,但玉佩、发簪之物比起绢花手帕着实是贵重了不少,所以之后她再没收过那些东西。
若是有推不掉的,也都托兄长他们还回去了。
大概是因为同为男子比较好说话吧?基本兄长与孟舒澜出面后,对方都很顺从地就将东西收回去了。
也是因此,她再进城,才少了许多困扰。
眼下金铭的举动,在晏清看来,就同当初自己在西疆时,那些喜欢她的城民们是一样的。
兄长说,这是城民爱戴她的体现。
她却对此有些别的看法。
第121章 都想多了
晏清以为,兄长所说的“爱戴”一词,还是有些捧高她了。
她倒是觉得,西疆城民们对她,更像是家里出了个出息的小妹,或者是有了个可以称为“骄傲”的姊妹。
就如同她对兄长的敬仰一般,那些城民大概也是这样看她的。
只是多少有些太过热情,叫她都不太敢进城去。
晏清思绪有些走远,落在众人眼中,那就是被金铭突如其来的直白表意吓懵了。
正在金铭好友脑子疯转想着怎么打圆场,而伍秋阳想着怎么才能让自己从这件事里全身而退不占一点儿因果地悠闲看戏的时候,金铭又说话了。
“铭仰慕将军才华。今日托路之引荐,一为能参军入伍报效家国,二为能近卫将军身侧,为将军消忧解愁。”
金铭说着,心情激动之下,脸色绯红,呼吸亦是越发急促,“将军自幼年起,便征战于疆场,至今已有数年。而铭此等男儿,却安稳居于后方,悠闲度日。铭每闻将军征战,既感念赞叹于将军之大义,又愧于自身无所作为。”
“铭知自己尚且力微,可为之事甚微。故,铭只望能为将军尽一二分心力,也算是不枉费学艺十几载。”
“铭私以为,自己尚有几分拳脚,能护得将军安宁。随力微,但能为将军出一份力,铭随死而心安矣!”
“故,铭恳请将军能给铭机会,能为将军近卫,追随将军,于沙场、刀枪之下,护将军周全。”
听金铭颠三倒四地将话说完,晏清大概知晓了他什么意思。
倒是跟从前许多人一样,不过是觉得她身为女子,尚且马革裹尸征战沙场,心中有愧,亦生怜惜,想为自己做点什么。
从前西疆城民赠物是如此,眼下金铭想做亲卫亦是如此。
所谓亲卫,便是贴身护卫她安全之人。
在战场上,他们就是她的盾。
从前,刘诏就曾是她亲卫。
“你有大才,只为亲卫,未免浪费了人才。”
晏清神色平静地对激动到脸色赤红的金铭道,“你若志在保家卫国,理该为将,为帅,护天下万民,守一方安宁,而非囚于一将之侧。”
听闻晏清对金铭的高度肯定,众人都面露诧异之色。
尤其是熟悉晏清的伍秋阳。
他跟着晏清也有三四年了,哪里听晏清如此高度肯定一个人?
可见,晏清对金铭是极看好的。
除了惊诧,众人心里也不由得吐槽。
不愧是四年都没能明白身侧之人心思的晏小将军!
金铭把话说得这么直白了,心有好感之意是表露无遗,她都还能想歪了,觉着金铭只是将其视为进步的榜样,有心报效家国,却自轻能力不足。
所以,她是为了鼓励金铭,才将这肯定抬得这么高的吗?
众人顺势而为地想了一下,但见晏清面色认真,丝毫不像是在敷衍,心里便更是惊讶。
她竟是真的觉得金铭是能为将帅的良才!
反观金铭,众人本以为他虽然得了晏清的高度评价,但落花有意随流水,流水却完全绕着落花走,多少会让他有些失落。
但令众人意外的是,金铭除了激动,就只剩下兴奋了。
脸色涨的通红,眼睛亮得仿若会发光,手足无措地谢这晏清对自己的肯定。
哪里有半点直抒心意,却被无意拒绝的失落?
众人不禁迷惑。
所以,从一开始,就是他们自己搞错了,想歪了?
其实金铭对晏清,就是晏清所想的,只是对榜样的倾慕敬仰之情?
尤其是先前同金铭开过玩笑,撺掇着他来近水楼台的四人,这会儿整个人都迷茫的。
一时之间,他们竟然觉得,除了晏清这个不通男女情谊的怪人之外,金铭似乎也是一个分不清男欢女爱与知己之情的憨货!
摊上这样的两个人,众人一时之间,竟不知该做何表情。
这种人,根本就不能用常理去推断好吧?
于是,在众人各色的心思之下,金铭最终还是分到了伍秋阳手下做参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