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将女为帝(179)
乾元四年二月二十六,颜仲祈结束休沐。
二十七,颜仲祈带队前往溢口关,开始巡查边境。
二十八,秦老夫人摊开纸笔,要亲自写帖子,请北地有头有脸的夫人小姐们,来共同见证晏清的及笄礼。
“清儿第二天还得赶早,人多事杂,还是就咱们家里人聚一聚就成。”
晏秦氏劝着秦老夫人,“且您也知道这孩子,不喜欢人多闹腾。既是她的及笄礼,该循着她的意思才是。”
秦老夫人觉得有道理,就问晏清:“乖孙儿你觉得怎样好?”
顶着秦老夫人期盼的目光,晏清垂下眼,假装瞧不见:“孙儿觉得阿娘说的有理。”
秦老夫人嗔一眼晏秦氏,但晏清都这么说了,便是她有心让晏清在众多夫人小姐面前露个脸,好挑一挑晏清的亲事,却也只能是作罢。
况且,她也怕真累着晏清。
之后晏清还要赶路,少不得又是一场劳累。
在家的时候,自然不能再叫她觉得乏累了才是。
如此,秦老夫人便只给同秦家交好的几家,以及一些姑嫂近亲写了帖子,请她们三月三上巳节来见证晏清的笄礼。
转眼就是三月初二。
一大早,秦老夫人就带着人,捧着大大小小的箱匣来找晏清。
等用过早饭,秦老夫人将人拉到妆镜前,将一个个箱匣开了,却是一只只形式各样的发簪、发梳。
“明儿笄礼上的簪发是个大事情,需得好好挑一挑簪发用的发簪,讨一个好福气。”
秦老夫人同晏清说着,示意她挑一个自己喜欢的,“这些啊,有的是你曾外婆传给外婆的,有些是上面赏的,有些是市面上最当季的新潮。你瞧瞧,看喜欢哪个?”
晏清看得眼花,听秦老夫人一个个说着这些发簪、发梳的来历,一时拿不定主意,只得转头求助晏秦氏,却见晏秦氏瞧向了她书桌上摆着的一个匣子。
秦老夫人顺着两人的视线看过去,笑弯了眼:“原来乖孙儿是早有准备了,倒是老婆子我操空心了。”
说着,秦老夫人就叫人将匣子取过来,“看这簪匣的制式,一看就是用了心的。看来乖孙儿当真是喜欢得紧的。”
第161章 簪留不住
晏清一愣。
她当初还猜是狼毫笔,原却是只簪匣?
笔盒与簪匣有什么能一眼明辨的区分吗?
不然,老夫人怎么一眼就瞧出来了?
就在晏清愣神这一会儿,秦老夫人已是开了匣子,让晏清来不及制止。
干净细腻的绢布之中,一支样式简约的银簪契合地嵌在匣子里,在微冷的晨光映照下,泛起银白的冷光。
“竟真是支簪子。”
羽睫轻颤,晏清喃喃着,眉眼间含了无奈的笑,“那般神神秘秘,我当是怎样的稀世珍宝。”
素银的簪子通体笔直无弯折,只在簪尾处压出几片雕刻细致的竹叶,整个看去,恍若一截银白的纤细竹枝,连竹枝上的纹理,都纤毫毕现。
其不似金簪华贵,不如玉簪清透,秦老夫人见过后摇头:“太素了。”
“却是正合适。”
晏秦氏却与秦老夫人有不同的意见,“玉簪易碎,金簪略俗,铁铜木等一般的又次了些,这簪子倒是合适得很。”
说罢,晏秦氏又问晏清,“谁人送的?”
她是知道晏清自己是不讲究这些的,向来是有什么用什么。
雕琢这般精细的物件儿,不像是她会给自己选的东西。
“舒澜哥送的。”
晏清顺嘴答着,却在话出口的瞬间有些恍惚。
她已经很久不曾这样称呼孟舒澜。
自重生后,她在心境上老成了不少,再对着尚且年轻的孟舒澜,着实是难以像从前一样叫他一声哥哥。
这潜藏在意识深处的称呼出口的刹那,只叫她觉得恍若经年。
思绪间,羽睫轻扇,晏清又笑:“他还特意叮嘱,说是非得及笄礼当日才能打开看。我还以为是什么怕人抢的宝贝,以致财不可露白。”
晏秦氏弯着眉眼看着自家闺女,微微摇头。
平日多机灵一个人,有时候却又蠢笨得很。
“可不就是怕人抢的宝贝!”
秦老夫人搂着晏清笑她,“咱们乖孙儿可是人人敬仰的女将军,多少人看着、盯着,生怕抢不着呢!”
晏清没听明白这话怎么就从簪子上绕到了自己身上,却又听秦老夫人问:“乖孙儿给外婆说说,你这舒澜哥哥,是个什么人物?”
闻言,晏清眉头微微跳了一下,心中有些微迷惑。
老夫人的话没什么问题,但不知为什么,她总觉得这话里还藏着些别的意思,可秦老夫人没给她细想的机会,只是催她说说孟舒澜是个什么样的人。
晏清只得想了一下,才细细地开口:“舒澜哥和哥哥是结拜的兄弟,是当今圣上的侄儿,静娴长公主和荣锦王的独子,如今的舒王殿下,西疆兵马元帅;是个细腻温润的人,如切如蹉,如琢如磨,才能大义兼具,是父亲也赞不绝口的良才。”
听着晏清一连串的夸赞,秦老夫人笑得合不拢嘴,转头问晏秦氏:“你可见过了,如何?”
“自是好的。”
晏秦氏笑着答道,却又挡了秦老夫人又要说出口的话,转了话题,“如此,就定下明日用这簪子,阿娘觉得如何?”
被岔了话的秦老夫人有些不高兴,但见着晏秦氏同自己眨眼,再看晏清懵懂的神色,话在心里打了个转儿,就也顺了晏秦氏的话点头:“不错。”
而后,便叫人把东西都收拾了,秦老夫人没多留,只是嘱咐人安排沐浴焚香等一切事宜,自己却是叫走了晏秦氏。